雅虎香港 搜尋

  1. 座廁 相關

    廣告
  2. 現代化設計感應設備、龍頭、感應乾手機等手動感應,減少細菌傳播,環保智能. 減少細菌傳播,全球供應,質量保證,專營衛生間感應設備,感應皂液, 獨特設計水務署認可合格產品

搜尋結果

  1. 溝槽式廁所,又稱為一條溝,指的是沒有馬桶、小便斗等便器,而是由一條溝槽收集糞、尿的廁所。 常見的材質為舖有磁磚的水泥溝槽,也有不鏽鋼材質的。造價便宜,多見於公共廁所、學校廁所。過去在台灣相當常見,但隨著經濟發展已大多被有隔間的馬桶與小便斗取代 [1]。

  2. 廁所 是人們 排泄 和 排遺 的場所,另外通常兼具整理的功能。 公共廁所 有分為男用和女用、或不分性別的 無性別廁所 ,另有提供身心障礙人士使用的 無障礙廁所 、親子共用的親子廁所等各種不同的類型。 稱呼、簡介 [ 編輯] 中國大陸地區 [ 編輯] 中國古代廁所多設於房舍外,採「溷廁合一」形式與豬舍相連的 豬廁 [1] 。 通常糞坑頗挖並覆茅草,稱「茅坑」、「茅房」或「茅廁」。 在 先秦 及 漢 魏 時期,廁所也被稱為「行清」。 宋朝僧人 雪竇 曾在 靈隱寺 打掃廁所,故而廁又稱為「雪隱」。 現代廁所. 現今主要稱「洗手間」、「衛生間」、「化妝室」等。

  3. 香港公廁是香港市政公共建築中數量最多的類型有多達800座獨立的公廁 [1] 。 歷史 [ 編輯] 香港的公共廁所,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 開埠初期 。 根據 清廷 外交官 張德彝 在其遊記《航海述奇》中描述,在1860年代, 香港政府 已立例禁止在大街隨地便溺。 惟當時的公共廁所並不多,不少公眾場所均未設廁所,因此不少人在「人有三急」時,均選擇在後巷等較隱蔽的地方就地解決,以致這些地方經常臭氣沖天,也使這些地方有「 屙屎巷 」之稱 [2] [3] 。 港島地底公廁 [ 編輯] 19世紀末, 英國 人為了改善環境衛生,開始在 中環 區興建公廁。 當時廁所屬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以及為了節省地皮,便把公廁設在地底。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馬桶 ,又稱 便桶 、 糞桶 、 恭桶 、 虎子 、 木馬子 等,是指承接 糞便 、 尿溺 的 廁所 用具。 馬桶的使用方式為坐式,與 蹲坑式廁所 (也稱為蹲式馬桶)相對。 尿鑵、尿壺、尿盆等則僅限於承接尿液。 廣義上,馬桶可以作為各種廁所的別稱,如 沖水馬桶 。 來歷和意義 [ 編輯] 孫吳 青瓷虎子, 南京市 江寧區 銅井新民金村出土, 江寧區博物館 藏. 日本 江戶時期 的夜壺。 由於男女生理構造的不同,這種壺狀小開口的夜壺僅限男用。 承接小便的器皿最先被直稱為「溲器」。 在 漢代 ,皇帝使用的便器被稱為「虎子」。 例如《齊職儀》記載:「 漢 侍中 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 」到了唐代,因為避 李淵 祖父 李虎 的 名諱 而改名「馬子」,後來演變為「馬桶」。 [1]

  6. 小便斗 (或稱 小便池 、 尿斗 、 尿兜 ),是一種設置於牆壁上的 小便 設施,常見於 男 內,供 男性 小便使用。 但也有少數專供女性使用的小便斗。 小便斗較常出現在公共場所的所中,有時附有以 紅外線感應器 自動沖水的裝置,以維護整潔。 溝槽式小便池 ,位於加拿大. 女性小便斗. 小便斗因為所佔空間較 馬桶 小,可提高公內部設施的空間利用效益,有助解決公排隊問題。 由於生理結構,女性要使用小便斗較為困難。 在歐洲地區已經設立專為女性設計的小便斗。 除專門設計的女性小便斗外,也有供女性用的 小便導流器 ,令女性可以使用男洗手間常見的小便斗。 小便導流器過往主要為女性郊外露營所使用,但現在已有部分國家在公推廣使用 [1] 。

  7. 踎廁 是 馬桶 的一種。 用者需要 蹲下 使用。 另一種廁所為坐下使用的 坐廁 。 踎廁在某些地區並不常見。 西方某些國家(例如 英國 和 美國 )接近完全沒有踎廁,但在某些地方(例如 亞洲 的 發展中國家 )踎廁卻是主流,通常只有能夠 亞洲蹲 的族群才能正常使用踎廁,與水沖式馬桶會產生「 馬桶煙羽 (英語:toilet plume) 」(或馬桶附帶物) 氣溶膠 類似,踎廁會把屎尿微粒濺在自己的腿和腳鞋上。 世界上大多數人口使用蹲式廁所,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 雖然日本的 日式廁所 和韓國踎廁漸漸被西式廁所代替,但踎廁在這些國家的公共廁所仍然非常常見(原因是因為較容易清潔)。 以色列 《醫療科學刊物》表明坐廁會導致 痔瘡 、腸道炎、 結腸癌 、 骨盆 疾病、 克隆氏症 等疾病的產生。

  8. 寶石湖邨 (英語: Po Shek Wu Estate )是 香港房屋委員會 轄下的一個的 公共屋邨 ,項目編號為NR02 [1] ,位於 香港 新界 上水 寶石湖路 與 彩園路 路口東北方,項目原為「上水彩園路地盤3及4期公共房屋發展計劃建造工程」,由3住宅樓宇組成,於2019年8月落成 [2] 。 此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及(6)作整體設計及由 李景勳、雷煥庭建築師有限公司 (ALKF+)作詳細設計;總承建商為 興勝創建 有限公司,由 聯力建築 負責圍板工程。 邨內170個住戶是受 古洞北 及 粉嶺北 新發展區第一階段工程影響的合資格住戶 [3] 。 命名[編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