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康熙字典 改名評分 相關

    廣告
  2. 改名契費用,特平HK$500,全港18間分行,即造即取即用,方便快捷,查詢熱線/Wts: 682-99999. 在香港人人都有改名,甚至改姓的權利,本行改名契服務深受歡迎,省錢兼省時,服務超值。

    • 改名契 $500

      即造 ‧ 即取 ‧ 即用改名契

      人人都可改名改姓

    • 國際公證 Notary Public

      文件護照認證、海牙認證、加簽、監誓

      見證簽名、遺囑、認證公司文件和交易

搜尋結果

  1. 康熙字典》是一部成書於 清朝 康熙 五十五年(1716年)的 漢字 字典,記錄了當時 漢語 中漢字的點畫寫法、音讀和義訓。 作爲自漢代《說文解字》以來的字典之集大成者,於 康熙 年間由 文華殿 大學士 兼 戶部 尚書 張玉書 及 經筵 講官、 文淵閣 大學士兼 吏部 尚書 陳廷敬 擔任主編,參考 明代 的《字彙》、《正字通》兩書而經愈六年編纂完成,重印至今不輟。 歷史. [編輯] 敕編至刊行. [編輯]

    • 历史
    • 价值及影响
    • 版本
    • 外部链接

    敕编至刊行

    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乙亥(初十)(西元1710年4月8日,星期二)下诏始修《康熙字典》,设总阅官张玉书、陈廷敬,另有史夔、吴世焘、万经、刘岩、周起渭、蒋廷锡、汪漋、励廷仪、张逸少、赵熊诏、涂天相、王云锦、贾国维、刘灏、梅之珩、陈璋、陈邦彦、王景曾、凌绍雯等二十八人任纂修官。康熙五十年张玉书病逝、贾国维因“行止不端”被革职,刘岩亦因《南山集》案被“革职佥妻,流三千里”,陈廷敬于五十一年四月逝世,五十二年凌绍雯、史夔先后辞世,五十三年周起渭去世。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颁行,历时六年。

    王锡侯《字贯》案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锡侯著《字贯》一书,首次指出《康熙字典》在引证、释义等方面的缺点,然因对皇帝私名未做避讳缺笔处理,照大逆律处斩,其著作也被付之一炬,是为字贯案。

    传入日本

    康熙五十五年刊行后,即传入日本。日本安永九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都贺庭锺、都贺枚春著有《字典琢屑》。

    康熙字典承自有字书以来的历史学术成果,又开先例,是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收字宏富、规模巨大、价值极高、影响广泛的大型汉字字典,被称为中国辞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中国辞书编纂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且为世上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书。此书注重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和词义的辨析。 依照清代法律规定,凡读书人策应科举考试,书写字形必须以此书为正误标准[来源请求]。因此,该书对学术界影响很大,成书之后,流行极广,至今仍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语文工具书。其影响至今仍在汉字文化圈仍有体现,至今各国辞书乃至于统一码仍有使用康熙字典的部首顺序排列。康熙字典所载字体成为印刷字体标准,至今的计算机字体仍有康熙字典的痕迹。《康熙字典》中收录的部首偏旁也统一码中被单独编码。

    《康熙字典》清朝内务府所发行的初版,称为内府本或殿版、武英殿版等。此外清代有各种木刻版。1780年,在日本出现木版翻刻版康熙词典,称为安永本。晚清时,上海出现了好几种影印本,中华书局过去曾用同文书局的影印本为底本制成锌版,现在利用存版重印,并附王引之《字典考证》于后,以供参考。也有部分古籍出版社将《康熙字典》按照现代汉字字典版式重新排版,并附带笔画、拼音检索等。 1. 道光七年(1827年)重刊版 2. 20世纪初广益书局版 3. 2005年香港中华书局版 4. 2007年北京中华书局版

    康熙字典网上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汉典(供查询单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内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线康熙字典查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康熙字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线上康熙字典快速查询
  2. 康熙字典》是一部成書於 清朝 康熙 五十五年(1716年)的 漢字 字典,記錄了當時 漢語 中漢字的點畫寫法、音讀和義訓。 作爲自漢代《說文解字》以來的字典之集大成者,於 康熙 年間由 文華殿 大學士 兼 户部 尚書 張玉書 及 經筵 講官、 文淵閣 大學士兼 吏部 尚書 陳廷敬 擔任主编,参考 明代 的《字汇》、《正字通》两书而經愈六年編纂完成,重印至今不輟。 歷史. 敕編至刊行.

  3. 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乙亥(初十)(西元1710年4月8日,星期二) [1] 下詔始修《康熙字典》 [2],設總閱官張玉書、陳廷敬,另有 史夔 、 吳世燾 、 萬經 、 劉巗 、 周起渭 、 蔣廷錫 、 汪漋 、 勵廷儀 、 張逸少 、 趙熊詔 、 涂天相 、 王雲錦 、 賈國維 、 劉灝 ...

  4. 台灣人名命名現況,以現代標準漢語作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關係,規定本國籍者須以「國語辭典或辭源、辭海、康熙等通用字典中所列有之文字」登記漢字姓名。

  5. 就現階段來說, 港澳臺多採用《康熙字典》的214部(或稍作刪改), 內地多採用《漢字部首表》的201部。 還有其他的變化,一般都是以康熙部首爲基礎,例如Unicode的漢字表。[8]

  6. 明朝張自烈的《正字通》及清初編定《康熙字典》皆以此書為藍本增益而成,確立「214部首系統」,及後繁體字地區(包括臺灣、香港等)的字典編者多沿用「214部首系統」作標準,但由於《康熙字典》知名度較高,因此一般稱爲「康熙部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