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欢喜奉行。. 佛说观普贤菩萨法经 [1] 《佛说观普贤菩萨法经》,佛经名,略名《观普贤经》,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 说观念普贤菩萨而忏悔六根之罪之法。. 是与法华经之普贤劝发品表里。. 故定之为法华之结经。. 且天台修法华之忏法,全宗此经 ...

  2. 慧寂840916一说804890),唐末五代僧。. 与沩山灵祐同为沩仰宗之祖。. 因居仰山故世称仰山慧寂或仰山禅师。. 韶州须昌(广东曲江)人,俗姓叶。. 年少时,有意出家而父母不许,后自断二指以誓求法之心,遂依南华寺通禅师剃染。. 未受具即游历诸 ...

  3. 普贤菩萨的法像一般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剑左手结施愿印,半跏趺坐于六牙白象之上 普贤菩萨像 普贤菩萨,梵名Samantabhadra ,或 Vis/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普贤为十大愿的愿王,十大愿王又称为普贤愿海,代表一切菩萨的愿,所以菩萨发心修行,又 ...

  4. 序. 播报. 编辑. 夫善知识者,如巨海舟航,能度迷类;长夜明炬,善破群昏。. 大珠和尚首参马祖,使入海之法界,令 开宝藏 于自家;所以灵辩滔滔,譬大川之流水;峻机叠叠,如圆器之倾珠。. 于是曲设多方,垂 慈利 物,发扬至道,乌可以笔舌赞叹哉!. 妙 ...

  5. 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 常须下心,普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禅宗衣钵相传凡六世即初祖达摩 ...

  6. 编辑. 马第伯 ,是东汉 光武帝 时人,他所写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 东汉光武帝( 刘秀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封禅 泰山 ,马第伯为先行官,他在《封禅仪记》中详细记叙了封禅时的种种准备工作。. 《封禅仪记》是东汉马第伯 ...

  7.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亦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三藏法师传》、《慈恩传》等。10卷。唐立本、彦悰笺,记玄奘生平事迹。因玄奘长期居住大慈恩寺,时人尊之为慈恩寺三藏法师。原5卷,垂拱四年(688)彦悰笺为10卷。前5卷记玄奘出家及到印度求法经过,大致依据《大唐西域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