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957 張理泉 趙效宣 朱振北 傅承周 徐子貞 黃開華 劉玉奇 李克林 李明光 李杜 劉之仁 羅東升 佘文山 許濤 王俊儒 王茂富 顏錫恭. 1958 陳少嫻 張乘風 趙 潛 賈麗妮 焦作民 全中樞 傅光興 胡應湖 李 雲 李家淑 尚重濂 戴文伯 丁 智 王兆麟 黃建業 黃修 吳庫田 嚴 ...

  2. 第二、說明要依師的弟子的條件,分為五科:一、完備五種條件的功德與不完備的過失;二、必須完備的理由;三、說明各項條件的特徵;四、遮除具備四種條件的違緣與成就此四項的順緣的差別;五、說明必須勤奮修集這些條件的因緣。 丁二能依學者。 今初、圓不圓具五相之功過者. 第一、《四百論》曰:「說正住具,希求為聞器。 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 」釋論解云:「說具三法堪為聞器。 若具其三,則於法師所有眾德,見為功德不見過失。 猶非止此,即於聽眾所有功德,亦即於彼補特伽羅,見為功德非見過失。 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說法知識雖極遍淨,然由聞者過增上故,執為有過,於說者過,反執為德。 第一科、完備五種條件的功德與不完備的過失:

  3. 林子老師從中研院法律所所長的位子退休了。 對我這樣一個深受老師照撫的「非台大」學生,一月三十日的榮退歡迎會實在該去用力含淚鼓掌的 ……

  4. 在家戒所含攝的淨戒律就相當於前面所說的下士部分,這是就下士所追求的內涵來講,為了要達到這個標準所應有的行持。 第二種是 「成就正受聲聞相應淨戒律」,聲聞為了要跳脫生死輪迴,所行持的就是戒、定、當中的戒學,這是聲聞相應的戒。

  5. 2020年3月7日 · 1、首先說明由《攝分》所出的皈依勝利。 在《攝抉擇分》中有提到皈依三寶的勝利,可分為兩個四聚(子目) 來說明。 第一個四聚,就是獲廣大福、獲大歡喜、獲三摩地-定、獲大清淨。 獲廣大福。 如《無死鼓音陀羅尼經》中說:「佛陀功德不可思議,正法功德不可思議,聖僧功德不可思議,如果相信三寶的信心同樣不可思議,那麼所感得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 《攝波羅蜜多論》中也說 :「如果皈依三寶的福德有形色、可以衡量的話,以三千大千世界作為容器,都無法容納得下。 就如同大海水,是無法用手捧來測量的。 二獲大歡喜者,如《念集》中云,「若諸日夜中,能隨念諸佛,正皈依佛者,此是人所得。 」於餘二寶亦如是說。 我今獲得依止如是三寶歸宿,是為善得,作意思惟,增長歡喜。 三獲三摩地,四獲大清淨者,謂由等持及以學而得解脫。

  6. 消文29-1. 如是修行解脫之尊重,乃是究竟欲樂之根本,故諸欲求依尊重者,應當了知彼諸德相,勵力尋求具其相者。. 諸欲為作學人依者,亦應知此,勵力具足如是德相。. 能成辦解脫的善知識,就是終極所求成佛的根本。. 所以有心想要依止上師的修行者,應該 ...

  7. 2021年3月2日 · 智慧總的來說,是對於所觀的事能簡擇諸法,即能夠辨別一切所知法,同時能夠斷除疑惑,此處則特別講述通達五種明處等的智慧。 《成唯識論》說:“云何為? 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為業,謂觀得失俱非境中,由推求,得決定故。 ”(的體性,是簡擇所觀察的對境,其作用是斷除疑惑,即在觀功德、過失和非功德非過失的境中,通過的推求而獲得決定的緣故。 )所以,有分別事理、決斷疑念的作用,也就是通達事理的作用。 如《菩薩地》云:“謂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揀擇諸法,普緣一切五明處轉,一、內明,二、因明,三、醫方明,四、聲明,五、工巧明,當知即是菩薩之自性。 《菩薩地》說:應知,菩薩的智慧就是能透徹觀察「能趣入」或「已趣入」的一切所知法,並集中對向五種明處而運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