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該等病原體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經由有皮膚感染或鼻內帶有該種細菌的食物處理者處理過之食物,特別是涉及人手處理而其後並無翻熱的食物(例如:三文治、蛋糕及酥餅)。 其他食物污染的來源包括用作預備食物的用具和工作枱。 金黃葡萄球菌可產生引致食物中毒的腸毒素。
      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43.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10月20日 · 2022年10月20日. 病原体及病征. 食物中毒通常由进食受污染食物或饮用受污染食水所引致食物或食水会受细菌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素或化学物污染。 部分常见的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细菌) 该等病原体常被发现之处:在家养及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亦常见于食用动物(例如家禽、猪和牛)和宠物(例如猫、狗、鸟类和龟等爬虫类动物)。 该等病原体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来源:未熟透的肉类、肉类食品、家禽、未经 加热杀菌处理 的奶、生的蛋及蛋制食品(如布甸)。 病征: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及腹痛,或有发烧。 若未能及时接受适当治疗,可能出现致命的严重并发症,如脱水及败血病等,但这些情况十分罕见。 金黄葡萄球菌(细菌) 该等病原体常被发现之处:喉咙、鼻腔、皮肤、切伤及创伤的伤口。

  3. 2023年3月30日 · 食物中毒的病徵包括: 腹痛. 腹瀉. 噁心. 嘔吐. 發燒. 有時,患者可能會從受污染的食物感染抗藥性「超級細菌」,卻沒有出現任何病徵。 然而,這些「超級細菌」會令標準治療失效,導致感染更加難以治療。 食源性疾病的成因. 食源性疾病分為感染性和中毒性。 細菌是食源性疾病的常見病因,如果食物處理不當,又未經徹底煮熟,或食物處理者沒有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細菌便可造成食物污染。 有利細菌生長的因素. 只要有水分及養分,加上有利的溫度,細菌便可生存和滋長。 本港食源性疾病個案最常見的三大成因分別是食物未經徹底煮熟、被生的食物污染,以及貯存溫度不當。 危險溫度範圍. 食物存放在攝氏4 度 至 60度的「危險溫度範圍」內,容易滋生細菌。

    • 香港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種類
    • 引致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
    • 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方法

    香港最常見的食物中毒,是由致病菌引致的細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有很多種類,最常見的有: [備註:如欲得到更多有關上述細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在香港可能出現的其他類別的食物中毒的資料和預防方法,可參考附錄V.]

    熟食被污染 熟食被食物處理人員、生的食物、會與食物接觸的表面或蟲鼠污染。
    熟食貯存不當 熟食被存放在攝氏4度至60度之間過久。
    食物未經徹底煮熟 生的食物未有徹底煮熟,以致未能減少食物內的致病原。
    熟食翻熱不足 未能把熟食翻熱至攝氏75度。

    原則上,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佳方法,是確保食物在選購、處理及貯存的過程中都安全衞生。具體做法包括: 1. 選購食物 1.1. 不要購買沒有受到適當保護免受污染的食物(例如在運送時沒有遮蓋的燒味和鹵味;沒有蓋好的熟食)。 1.2. 不要從無牌的供應商選購食物,尤其是熟食或生冷食物(因為他們烹調食物的環境和方法大多不合衞生)。 1.3. 不要購買外觀異常的食物(例如罐身膨脹或凹陷的罐頭食物)。 1.4. 應向可靠和信譽良好的供應商購買供不經烹煮而食用的食物,例如刺身、生蠔,以確保品質。 2. 處理食物 2.1. 食物須徹底煮熟後才可端送給顧客食用(肉類和海產亦須徹底煮熟)。 2.2. 已煮熟的食物須與未煮的食物分開處理和貯存(以免交叉污染)。 2.3. 食物處理人員如廁後及處理食物前都要洗淨雙...

  4. 熟食翻热不足. 未能把熟食翻热至摄氏75度。 食物于烹煮前未有彻底解冻. 未有彻底解冻的食物会有大量细菌或病原体,需要较长时间才可达到杀菌温度。 因此,如烹煮时间不足,细菌或病原体仍会在食物中生存。 过早配制食物,又没有把食物贮存在温度控制适当环境。 食物处理人员受到传染病感染. 处理食物的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 进食未煮的食物. 进食通常含有大量细菌或病原体未经烹煮食物,例如虾。 使用来源不安全的食物材料. 从未经批准或不可靠来源 (例如小贩)购买食物。 使用剩余的食物. 使用长时间存放在摄氏4度至60度之间剩余食物,例如饭。

  5. 2022年11月25日 · 細菌與病毒是本港與食肆及食物業有關的食源性疾病個案最常見的成因而最常見的三大成因包括: 食物未經徹底煮熟. 生食污染熟食或即食食物. 貯存溫度不當 (如閒置室溫太久) 細菌. 在理想條件下,細菌可以平均每20分鐘複製一倍。 只要有水分及養分,加上有利的溫度,細菌便可生存和滋長。 小心細菌! 細菌是對食物安全有較大影響的微生物,因為其繁殖能力甚高,能在數小時內形成數百萬個細菌群體或菌落,導致食物中毒。 大多數食源性疾病的出現有其季節性變化。 在本港,食物中毒個案常見於夏季(6月至9月)和冬季(12月至2月)。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見細菌包括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黃葡萄球菌,在夏季較容易生長。 另一種常見的病原體諾如病毒則在冬季較為活躍。 按此 了解更多有關食源性細菌的資訊。

  6. 2015年8月14日 · 該等病原體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受交叉污染未徹底煮熟或在不適當的温度貯存過久的肉類及肉類食品例如燜炖菜式及鹵水食物)。 病徵: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及腹痛,或有發燒。 若未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出現致命的嚴重併發症如脫水及敗血病等但這些情況十分罕見。 病原體:雪卡魚毒(生化毒素) 該等病原體常被發現之處:海產珊瑚魚. 該等病原體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海產珊瑚魚. 病徵:四肢、面部、舌頭或口部周圍麻痺,冷熱不分、頭暈、心悸及胸痛。 病原體:河豚毒素中毒(生化毒素) 該等病原體引致食物中毒的普遍來源:河豚和刺規. 病徵:口唇、舌頭、面部和四肢麻痺、頭痛、嘔吐、腹瀉、上腹疼痛、說話含糊不清、步行困難、癱瘓、痙攣、呼吸困難及心律紊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