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10月號. 醫生: 張鼎堅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胃脹、噯氣、噁心或是胃部隱隱作痛,相信很多人也曾遇過,對此置之不理的人不計其數。 不說不知,位列香港常見癌症第六位的胃癌,早期症狀也不過如此,跟常見的消化不良、潰瘍症狀分別不大。 腸胃肝臟科專科張鼎堅醫生指,若出現上述病徵,並在常規胃部檢查下找不出明顯損傷,一般可界定為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與飲食習慣不無關係,如食量過多、偏食或進食難以消化的食物等。 患者經診斷後可透過藥物舒緩不適症狀,但根治消化不良的關鍵應從改變飲食習慣入手,盡量避免進食難消化及刺激胃部的食物,如咖啡因類及酒精方為上策。 消化性潰瘍. 潰瘍即損傷的意思,消化性潰瘍泛指胃部或十二指腸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

  2. 泌尿外科專科張文釗醫生. 前列腺癌:症狀不明顯. 前列腺癌近年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泌尿外科專科張文釗醫生 表示誘發前列腺癌的原因有很多如年紀家族遺傳飲食西化等尤以受到男性荷爾蒙的刺激為主因。 前列腺癌屬生長速度較慢的癌症,早期癌變沒有明顯病徵,直至癌細胞侵蝕附近器官如精囊、淋巴腺或骨骼,才會出現血尿、精液帶血、骨痛、消瘦或食慾不振等典型病徵。 早期癌變治療率高. 經過問診、肛門指檢、前列腺特定抗原檢查,以及經直腸超聲波導引穿刺活組織檢查確診前列腺癌,醫生會按癌症期數訂定治療方案,常見有以下兩類: 根治性治療: 分有前列腺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前者適用於腫瘤沒有擴散跡象、身體健康狀況良好而預期壽命達10年的患者;後者適用於不能接受大型手術的患者。 研究證實兩者的治療率相近。

  3. 醫生: 張德昌醫生 (風濕病內科專科) 撰文:羅漪雯. 雖然說「十八歲,卜卜脆」,但步入老年,骨頭可能也會「卜卜脆」。. 年老的「骨脆」是由骨質疏鬆症引起,嚴重可導致骨折。. 不過,骨質流失的過程不痛不癢,究竟這無聲無色的病症是甚麼?. 我們又能 ...

  4. 2019年3月30日 · -冠心病的病徵與診斷. -認識治療方法 (如藥物治療、冠狀動脈介入手術,俗稱「通波仔」等) 講者:李健棠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時間:下午2:45至3:30. 了解主動脈心瓣狹窄及微創治療新方法. -何謂主動脈心瓣狹窄? -成因、病徵和診斷. -微創手術治療方法. 講者張誠謙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時間:下午2:45至3:30. ** 票務安排 **. 基於環保理由,由即日起任何人士以網上登記方式報名《健康動力》雜誌的醫學專題講座/活動,將不會收到郵寄門票。 報名經確認後,將有專人以電郵確認報名,一切網上報名均以收到回覆確認報名的電郵方為落實,敬請留意。 上則標題: 香港浸信會醫院健康講座系列: 養生‧養心:心臟病最新介入治療. 下則標題: 拆解肺癌迷思.

  5. 民冠醫生指出,日常治療的痛症個案中,大部分為退化性關節炎患者。 「不少醫學研究發現,一般人約3 0歲後,關節已慢慢出現退化,退化速度視乎個人平常運動量、有否注意日常姿勢、遺傳等因素。 」此病在本港非常普遍,約有10 %人口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退化問題。 7 5歲或以上人士,約有8 0 %機會患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磨蝕引發關節炎. 中國人以膝關節退化較為普遍。 醫生解釋,人體的骨與骨之間存有軟骨,日常活動會磨蝕軟骨,令骨與骨之間失去潤滑作用,因而互相磨擦並引起發炎,最後導致退化性關節炎。 此病徵狀包括紅、腫、熱、痛。 病發初期,退化位置只有間歇性. 輕微腫痛,當退化情況越趨嚴重,徵狀便會加劇,患者活動能力亦會大受影響。 至於腰背痛,則佔整體骨科痛症約七至八成。

  6. 作者簡介. 潘智文醫生 (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潘智文醫生畢業於澳洲亞得雷德大學,隨即在香港伊利沙伯醫院進行培訓,並獲得臨床腫瘤科專科資格。 現為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和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亦榮獲英國卡的夫大學舒緩醫學碩士資格。 潘醫生曾任香港浸信會醫院顧問醫生,現時私人執業。 行醫二十年,潘醫生視腫瘤科醫生為她畢生最理想的職業 (Dream Job),可以運用先進的癌症治療技術幫助患者之餘,最珍惜的是與每位病人之間的「醫緣」,感恩能有機會在崎嶇的抗癌路上和他們攜手並肩作戰,分享歷程中的喜怒哀樂,盼望能在當中發放一股正能量,燃點生命的希望。 梁志珊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7. 2011年12月號. 醫生: 張文龍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 周明欣 (註冊營養師)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大癌症,其發病率與死亡率更逐年攀升,每年平均有四千多宗新症。 雖說病向淺中醫是金科玉律,仍有不少人輕視大腸鏡普查的重要性,要等到病徵明顯、疼痛出現的時候才緩緩求醫,卻往往引致延醫。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文龍醫生. 五十‧一照. 癌是體內不正常的細胞,因為不受控制地生長、擴散,影響其他健康的器官。 若這些異常細胞在大腸中生長但沒有擴散,則被稱為大腸瘜肉。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文龍醫生 指出,視乎瘜肉的狀態,這些良性的細胞仍可有一定的風險。 「瘜肉體積愈大、範圍愈廣、數目愈多、表面不規則等都是高危的情況,即使割除後仍有患腸癌的風險,故應定期跟進和檢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