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13日 · 文言遷移從十六篇到試筆說〉——虛實二途學文言. 【明報專訊】2020年文憑試中文科卷一課外文言考材〈試筆說〉以毛筆為題材,感嘆國家用人之道。. 比較〈試筆說〉與十六篇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的文字雲 (圖一),可見〈試筆說〉一文虛字全都在 ...

  2. 2021年6月29日 · 指引列出10個中文科課程理念,包括讓學生深入認識中華文化,吸收優秀養分,進而增強對國家民族的感情,養成良好的國民素質,另提及在互聯網高速增長的年代,資訊氾濫,學生需在大量瞬息萬變、良莠不齊的資訊中篩選、整合有用的資料,閱讀能力愈見重要。 指引又提及,學生閱讀經典篇章,既可學習篇中情理,認識中華文化,亦有助培養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同理心和守法等價值觀和態度。 再提推國安教育:學校應有之責. 此外,教育局亦發布《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2017)補充說明,再次提醒學校「在課程推行國家安全教育是應有之責」,局方早前已公布了《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和15科框架,讓學校知悉如何透過各科的課程內容自然連繫,並有機結合國安教育的元素。 加拿大多倫多明報新聞網.

  3. 句末語氣詞. 句末加上語氣詞,用來表達說話人對句子內容的態度,可以像積木一樣組合,如【反問句】例子1中的「乎哉」,又如下句句末連用兩個語氣詞「也」「夫」,「也」表達決斷、確認的語氣,「夫」是感嘆之情遍佈全句,而不止句中某一重點部分時的句末語氣詞,「也夫」表達了既決斷又感嘆的相疊的語氣。 (圖e)

  4. 2022年9月13日 · 虛字. 表達句法作用,如助詞、連詞、語氣詞之類. 文言文中最經常出現的字,都是虛字,來來去去總是那一批,學生在十六篇中早全都學過了,包括:之、不、以、而、於、也、者、其、吾、則、乎、所、是、焉等。 只要把這些反覆出現的老朋友,都一一仔細認識,熟落了,不管讀到哪篇文言文章,都不會感到陌生。 然而,「仔細」一詞是關鍵,每一個常見虛字,以及相關的文言句式,必須吃緊吃透。 老朋友,不是一面之緣的偶遇,也從來不是社交平台之類所謂friend的點頭之交。 確保自己跟這些虛字是知己,讀文言文的關卡,便越過了一大半。 例如〈試筆說〉最後畫龍點睛一句,方孝孺在文末對友人說:「哪裏有空閒顧及世人的感嘆和我的疑惑呢? 」要讀懂以上一句,讀者至少需以下虛字及相關句式的知識: (圖三) 實字.

  5. 2021年5月11日 · 文言遷移:士以天下為己任——〈岳陽樓記〉的結構與解構. [2021.05.11] 發表 推文. (圖:中新社). 圖b. 圖c. 圖d. 【明報專訊】讀書人,今曰知識分子,古謂之「士」。. 士的觀念在中國文化史上有過兩次重大演變:第一次在孔子時代,第二次在宋代,以 ...

  6. 2021年5月4日 · 【1】因果關係. 蘇洵先提出秦亡六國的真正原因,乃六國割讓土地給秦國,而非關軍事力量比秦國弱。 其中分兩種情况,韓、魏、楚是亡於直接割讓土地,齊、燕、趙則因唇亡齒寒,間接亡於韓、魏、楚割讓土地。 蘇洵分別闡述兩種滅亡情况的因果細節。 割讓土地的後果,不但強秦弱己,更養大秦國慾望。 蘇洵直接抄引《戰國策》說話為類比,指出兩後果之間的惡性循環,以至割讓土地的韓魏楚三國必然滅亡的唯一終局,同時論證了秦亡三國非全因軍事力量。 至於間接情况的齊燕趙,則各有國情: (1)齊國被秦國收買,起初,秦國滅韓時,齊國沉默了,當秦國滅趙魏楚燕的時候,齊國沉默了,最後當秦國來滅齊時,再也沒有諸侯可以為齊抗秦了。

  7. 2022年9月13日 · 文本細讀:初嘗失去,告別童年——木心〈童年隨之而去〉. 【明報專訊】成長中的悲喜,是文學作品寫不盡的題材,. 這階段之所以可貴,因為初逢、初見的震撼,往後見識多了就漸漸視之為平常了。. 中學時期的經驗和回憶,往往隨時間洗禮而更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