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28日 · 大人的Small Talk由企業講師姚詩豪,和 識博管理顧問FTPM 創辦人國洋共同主持,這兩位主持人的口條清晰,會在節目中和聽眾分享大部分的「成熟大人」生活中都會經歷、面對的事, 包括了職涯發展、人際溝通、個人成長、商業管理及兩性關係的話題。 除了主持人的深度對談,「大人的Small Talk」也會專訪不同領域的專家及企業家,例如今年度邀請了諮商心理師 周姿、數位經濟趨勢節目M觀點創辦人 Miula、企業顧問 彭建文等人。 在聆聽他人的體悟及故事的同時,讓自己的「大人路途」遇見更多的共鳴。 收聽連結: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KKBOX. 推薦收聽單集: 你的努力,是進取還是逃避? 每個過度努力的,都是傷痕累累的大人|諮商心理師 周姿 專訪.

  2. 2021年11月8日 · 捷克藝術家阿豐斯・夏,其作品以「端莊優雅的女性人物形象」和唯美的線條聞名,曾被紐約時報頭版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裝飾藝術家」。 夏的風格辨識度非常高,在他的畫作中人與自然巧妙結合,創造獨特美學「 le style Mucha 」。 (責任編輯:洪蜜禪) 文/ Fliper 編輯 滿. 精緻的線條,優美的畫面,把女性美呈現到極致,令人由心底讚嘆起女性之美,創作出此種風靡巴黎的獨特風格畫家,是被紐約時報頭版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裝飾藝術家」的阿豐斯・夏(Alfons Maria Mucha)。 圖片來源: 夏基金會. 融合女性美與自然,創造獨特美學「 le style Mucha 」

  3. 2018年8月27日 · 年方18歲的她,是淡水孩子。 她的同事是同樣出身淡水的十七歲幫傭王美昭。 儘管兩人的年齡和生於1928年12月的許家四小姐許世瑋相類,但命運卻截然不同──月嬌和美昭,不知道有沒有羨慕過僅僅大他們兩歲,但卻是台大農學院高材生的許世瑋呢? 我們不得而知。 然而,走在往別棟的庭院中,準備要去通知許世瑋家中有異狀的王月嬌,若對許小姐有任何欣羨,這份欣羨也將很快地轉為知足常樂的自我安慰。 平常三點就起床的父親,竟然五點半都還沒有起床? 「小姐,先生還未起來,叫他也唔應。 」 操著生硬國語的王月嬌,從主屋橫越庭院,來到許世瑋獨自居住的別棟前面。

    • 歷史學者的跨時空密碼戰
    • 特務化名的攻防戰
    • 隱身在化名背後的,不只是「人」!
    • 他也曾經是特務?
    • 從檔案拼出破碎的歷史真相
    • 跨時空對決的下一步
    • 推薦閱讀

    點開「國家檔案資訊網」,過往政府檔案的數位化影像一目了然,已不再深鎖於機密中。然而,若你仔細查閱案卷,會發現裡頭有各種意義不明的章戳、冷僻用語,阻礙人們正確判讀檔案。 甚至,這些內容資訊還是另一樁跨時空「密碼戰」!例如,在戰後初期,臺灣特務機關聯繫通訊時,經常會使用各種代號掩蓋真實身分。這些化名或許曾是「保密防諜」的重要掩護,但如今卻成為閱讀檔案的「陷阱」,誤導我們從中獲得的歷史論述。 破壞這些陷阱,正是林正慧的日常工作。長時間參與檔案解讀的林正慧,從近代臺灣史的檔案中,找出了許多關於特務的故事線索,為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時代的歷史研究,補上了一塊重要的拼圖。 「像這裡,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叫『生局』?」林正慧指的是二二八事件期間,國防部保密局局長鄭介民上呈給蔣介石的「臺灣專報」。鄭介民在專報...

    化名,是這場密碼對決的另一項高難度挑戰。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期間,許多情治人員暗中潛伏,進行各式監控、情蒐等秘密行動。然而,最後留在案卷中的紀錄,常是一個個經過假造的化名。 歷史學者該如何破解密碼,辨釋出那些「隱姓埋名」的特務身分呢? 以「保密局臺灣站」臺中組組長李良彬為例,林正慧先查閱現存的〈保密局服務證明書登記簿〉,可以確認「李良彬」是真實名字,他曾數度擔任保密局的「通訊員」。二二八事件爆發後,一些檔案述及李良彬是臺中組長。不過,若比對同一時期的其他檔案,則會看到臺中組長被寫成「王孝順」。 由此可知,「王孝順」很可能是李良彬使用的其中一個化名。 特務為了隱密行事,也常以另一個檯面上的公開職務,掩護自己的真實身分。李良彬的「掩職」,同樣能從檔案中找到破解線索。1949 年,一份由臺中市民上呈臺...

    然而,這場歷史學家與情治單位的對決中,代號所掩護的身分不只是個別特務,還有更多可能。 趙尚志、張秉承、游平洋……這些看來尋常的名字,都曾出現在「保密局臺灣站」的文書,發送給其他政府單位。乍看之下,這些人名應該是為臺灣站工作的人員? 答案令人意外──林正慧發現,當中沒有任何一個名字,能連結到實際存在的人物。 「這些名字只是代號,而且背後不一定是『人』。」林正慧指著檔案公文中的一個名字說明:「並沒有一個特務叫『趙尚志』,這其實是『保密局臺灣站』的化名,使用在平行文書。其他上行、下行文書中,臺灣站還有不同的代號。」 隱藏在化名背後的,可能是個別特務,也或許是機關組織。 多重身分隱藏,讓這場時空對決更具挑戰!林正慧建立了一份表單,列出檔案裡尋獲的所有臺灣站特務姓名,透過大量資料的交叉比對,破解不同暗...

    在不斷的揭密解謎中,歷史學者是否也曾有驚詫無比的揭密時刻? 林正慧想了想:「原先想像不到會有關連,但卻忽然發現他竟然是特務,那種衝擊最強烈。」最令她感到意外的例子,是長期在屏東、臺南等地擔任公職的康玉湖。 林正慧自己出身屏東,曾以屏東六堆的客家族群為論文主題,對康玉湖毫不陌生。過往,康玉湖的公眾形象一直是閱歷豐富、頗有實績的行政官僚。 但林正慧卻意外從檔案中發現,他竟然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特務生涯。1947——1950 年間,康玉湖化名「高雲」,為保密局搜集情報,後來更擔任參謀,與情治機關的關係匪淺。 她補充道,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期間,龐大的特務群體曾以各種「掩職」身分潛伏於民間;當他們離開情治系統後,也可能「轉職」到各行各業,換上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身分。對照往昔流行的政治宣傳辭令「小心匪諜就在...

    在檔案瀚海中,林正慧為表單上的名字建立履歷、挖掘線索,確認神祕特務的真實身分。那麼,這些線索是否能提供新證據,揭開臺灣近代史上的政治謎團? 林正慧提起了臺籍知識分子林連宗的故事。二二八事件中,擔任省議員的林連宗,曾參與「臺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代表地方與政府談判。然而,在軍隊展開鎮壓後,他旋即消失無蹤。儘管多年來,外界傳言「憲兵第四團」嫌疑重大,但該團團長張慕陶強烈否認,還曾經具文聲明林連宗的失蹤與他們無關。 對受難者家屬而言,親人在動亂年代人間蒸發,直到解嚴後,仍無法知道他究竟被誰帶走?被帶去哪?下落何方?林連宗的外孫曾在訪談中提到,多年來家族持續尋找答案,卻都沒有結果。那些被掩蓋的歷史謎團,亦是受難家庭難以抹滅的傷痕。 這起「被消失」案,近年終於在檔案中找到真相!從憲兵司令部呈給蔣介石...

    這場無煙硝的密碼戰,已經取得不小的進展,但對林正慧而言,戰後臺灣特務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其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細微的線索埋藏在龐雜的檔案資料中,研究的人又太少!」林正慧笑著說。歷史學家的「偵探」工作,需要長期埋首翻閱檔案,相當耗費心力。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歷史訓練,隱藏其中的線索十分零散,很可能耗費一整天才找到一、兩件相關資料。 在保密局臺灣站的研究暫告段落後,林正慧的下一個「對敵者」轉移到戰後其他特務組織。隨著國家檔案開放解密,可以想像桌上的案卷將會越堆越高。儘管挑戰巨大,她還是從爬梳檔案、比對分析、破譯解謎的漫長研究中,找到猶如偵探推理劇的樂趣和成就感。 「線索可能都還存在,只是還沒有被找到。」她笑道:「還原這些事實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希望有更多研究者加入,跟我們一起並肩作戰!」

    【退休後的「特務」去了哪】情蒐、影響輿情樣樣來,威權政府幫兇竟被列為「最具影響力的台企領袖」之一 「白色恐怖政治犯被針刺指縫、耳朵遭灌廚餘」—— 85 歲嬤淚訴受難者經歷,痛批:竟有人說威嚴統治下台灣很安定? 【花 102 分鐘致敬台灣民主】電影《返校》讓你一路憋氣重回「白色恐怖」:要有人活下去,記得這段歷史 (本文經原作者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破譯隱身代號!歷史學家與特務的跨時空對決 ── 專訪林正慧〉。首圖來源:研之有物攝影 林洵安。)

    • 當孩子哭鬧時,給他們一個擁抱。「別哭!好好講!」這完全是錯誤的示範。3歲以前的孩子,是由負責情感的「右腦」佔主導地位,他們還未習得用語言來表達想法的能力。
    • 複誦的力量。孩子:「我….把玩具…弄丟了…」大人複誦「你把玩具弄丟了呀…」如何引導孩子使用左腦?可以透過大人複誦的方式,讓孩子聽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是什麼事件導致這樣的情緒反應,更能了解自己。
    • 不跟恐怖份子談判。孩子發脾氣了,開始把桌上的東西掃到地上⋯⋯「我知道你現在很不高興,但是我不喜歡你現在的做法。如果你繼續發脾氣,我也不會答應你,而且之前說好的遊樂園也取消,因為你讓我覺得你不能控制你自己。」
    • 多用疑問句,少用祈使句。「今天要去露營,你今天想穿藍色還是黃色的裙子?」「週末的野餐和電影衝突了,你打算怎麼辦?」多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而不是直接命命或給指令。
  4. 2019年11月1日 · 「你小兒子好不容易回來了,你幫他了嗎? 「妳知道⋯⋯我只是個駕訓班教練,妳認為我該怎麼辦? 如果光看《陽光普照》的預告,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鍾孟宏導演(以下簡稱「鍾導」)在人生的第五部劇情長片裡,好像「轉性」了:故事圍繞著許多人心中最脆弱,卻同時是最後棲身之地的家庭,畫面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陽光與陰影,必然共生共存. 的確,透過《陽光普照》我們彷彿可以感受到鍾導內心更柔軟的那一塊, 但別忘了人類終究是沒有那麼容易被改變的生物,一如有「陽光」的地方,「陰影」必然也隨之而來。 圖片來源:《陽光普照》劇照。

  5. 2020年12月2日 · 在〈虐與腦部損傷〉(child abuse and brain damage)一文中,提及Teicher教授在一項針對554名大學生的研究中,他和團隊同事們已經發現造成青少年焦慮、抑鬱和大腦結構差異的證據。. 團隊利用彌散量成像(DTI)技術分析了年輕人的大腦, 小時候常常遭受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