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6日 · 即時中國. 病毒共存論網紅醫生張文宏失聲」 圍攻之下黑材料陸續有來? 撰文:江流. 出版: 2021-08-16 21:00 更新:2021-08-16 21:00. 11. 屋漏偏遇連夜雨。 剛剛因為力主與病毒長期共存而遭前衛生部部長高強抨擊的張文宏再度因為博士論文而捲入爭議8月15日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在其官網發布關於對我校張文宏博士學位論文問題舉報的回應」,稱收到舉報同時也關注到網上質疑張文宏論文問題的聲音,「學校已啟動調查核實」。 平心而論,作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在新冠疫情(COVID-19)發生後,其專業言論對於中國當時的人心浮動產生了極為正面的價值。 於是,他瞬間被民間輿論捧上了「神壇」,成為一個網紅級的輿論領袖。

  2. 2021年2月13日 ·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微博上發文總結內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年多以來的經驗並有對未來的發展形勢作出最新判斷張文宏提到疫苗的進步超出預期新冠病毒已經成為常駐病毒全球重新開放取決於疫苗的可及性與公平性以及推廣的速度,「除了疫苗世界沒有第二種打開的方式」。 張文宏表示政府治理能力是戰勝瘟疫的關鍵政府的治理能力政府與民眾的互動配合是成功的關鍵,「強大的政府能力得到民眾的配合是可能把人類的死亡降到最低點達到人定勝天的理想結局的」。 此外,張文宏稱早期識別病毒和診斷技術的發展是「不幸中之大幸」,「診斷技術的發展,包括當前我們具備一周內大規模篩查一個城市人口的能力,充分發現病例,是我們非藥物干預的技術基礎(充分發現感染者,隔離傳染源)」。

  3. 2021年9月25日 · 張文宏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來張文宏屢次以充滿專業理性而又通俗易懂的發言普及了醫學常識安撫了許多人不安而焦慮的心去年9月他由於防控疫情的貢獻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他一直所說並付諸實踐的專業、科學、理性的防疫策略,正是上海防疫經驗的有機構成。 8月中旬,官媒人民網刊發文章〈軟硬兼施! 上海又交出了一份「模範作業」〉,專門寫到張文宏和上海防疫經驗:「張文宏說,上海做到了『廣、快、早』,即篩查要廣、反應速度要快、通過發熱哨點診室與發熱門診把疫情控制在早期,用最低成本解決最關鍵問題,讓老百姓多享安心、少受煩擾。

  4. 2021年12月23日 ·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率領的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團隊在周四23日公布中國首個經同行評議的加強免疫對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奧密克戎的研究成果指在接種2劑滅活疫苗的基礎上接種同源異源的第三劑疫苗可使人體對於該病毒的中和能力分別提升8.07倍及15.87倍對於疫苗原始株的中和抗體滴度亦提升4.24倍及21.31倍。 研究確認,接種加強劑對於變種病毒均具有效力,並且「溝針」更有效。 據介紹,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團隊是在全球範圍內首次評估2劑滅活疫苗接種受試者,第三劑同源加強受試者及第三劑重組蛋白疫苗異源加強受試者血清對Omicron的中和能力。

  5. 2023年3月4日 · 內地著名防疫專家張文宏認為疫情較舒緩可以開始對基層衛生醫療做加固。 (視覺中國) 張文宏也提到在這段疫情紓緩階段是國家強化基層衞生醫療體系的非常好時機相信國家衛健委正準備就這些體系進行加固。 他認為,三年的疫情中,國家積累很多經驗,在體制和機制處理疫情方面,經驗豐富,也有更多手段和對策。 「對於未來,我們打造一個平級轉換、張馳有道、雙管聯合,特別是基層醫院和三級醫院既賦能,又有分級、分層、分流又有聯繫的體系」。 張文宏也感性表示,非常感謝民眾三年來巨大貢獻,特別是大家對醫務工作者始終非常理解,很多人非常體諒醫務工作者的辛苦。 能走出這次疫情,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6. 2020年4月9日 ·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病情又不時爆出金句成為網紅醫生」,受到不少內地網民追捧。. 張文宏周三8日到上海華為研究所出席抗疫 ...

  7. 2022年12月8日 · 針對感染後是否需要去醫院求診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團隊就指出其實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醫院但仍有極少數人出現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學會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醫院就診顯得尤為重要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的微信公眾號@華山感染今日8日發布抗新冠策略千萬條核心就一條得了新冠是否需要去醫院? 》。 文章稱,感染新冠後,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醫院發熱門診的醫生,透過電話、網絡或當面問診就能解決。 至於需要住院的病人,社區基層醫生或醫院發熱門診醫生處理後,可以將患者轉到紅碼醫院或紅碼病區。 醫療體系必須保證0.5%的病人應該收治在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