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9日 · 2021年7月19日星期一. 明醫識藥推動中醫藥普及教育的意義趙永佳施德安雷恩) (09:00) 圖2之1. 中醫醫院預計於2025年第二季啟用為市民提供門診及住院服務象徵香港中醫藥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回顧過去30年來的中醫發展中醫經歷了一系列的專業化進程香港市民對中醫藥的信心也不斷增加。 我們的研究發現,市民對中醫藥知識的認識仍不足夠,有機會影響他們的健康及使用中醫的意願。 然而不少受訪者都表示有興趣進一步認識中醫藥知識,故此我們認為,政府在中醫醫院啟用前,也應該着手積極推動中醫藥普及教育。 市民對中醫藥知識有偏差.

  2. 2020年1月13日 · 過去10年中醫求診率開始放緩可見私營市場對中醫師的需求可能已經開始接近飽和但潛在的中醫師供應卻可能繼續增加本港難以控制內地30所認可大學的中醫學收生名額相對容易的方法是從考試評核來調整成為合資格執業者的門檻

  3. 2021年11月15日 · 中醫藥條例列明中醫課程畢業生須圓滿完成中管會信納的中醫學課程和不少於30周的內地中醫院臨牀前期實習最後通過由筆試口試兩部分組成的執業試就可在港執業但現時執業試的考核方式確實與臨牀實際操作不對等根據執業試考生手冊》,考核分兩個部分筆試考核考生對中醫基礎理論經典文獻和臨牀知識等的認識合共300條多項選擇題答對五成半即為及格口試以面試形式進行考生須就着兩個書面病例提供的患者年齡性別及四診資料通過口述疾病的病因病機治法方藥和預防調攝等方面取得六成分數即可及格。 但值得留意的是,整個臨牀考試並不牽涉任何實際操作,包括傳統四診方法(望、聞、問、切)及治療方法(如針灸、骨傷、推拿手法和具體藥物處方)等,故讓人質疑其未能全面考核考生之臨牀水平。

  4. 2022年4月21日 · 2022年4月21日星期四. 「新特首.新篇章? 」系列李凱平香港中醫藥發展3個基本策略 (09:00) 圖1之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在4月3日記者會表示早在2018年施政報告已把香港的中醫藥納入公營醫療體系惟由於歷史因素中醫發展受到法律制度上許多掣肘離期望相差很遠需拆牆鬆綁。 據政府文件顯示(註1及2),2019/20年度政府向醫管局撥款共699億元,其中1.47億元發展中醫服務、提供資助予18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和毒理參考化驗室,佔整體撥款的0.21%,西醫則佔99.79%。 2020年初新冠病毒開始肆虐香港,相較內地,香港中醫的參與度一直偏低,今年1月爆發第五波疫情,到2月下旬,確診人數呈幾何式增長,香港公營醫療體系完全不勝負荷。

  5. 2021年6月28日 · 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表示預料該院運作至第五年會全面投入服務連同兼職合共聘請約200名中醫被問到需否引人內地中醫營辦中醫醫院的浸會大學表示本港培訓中醫數目足夠但不排除引入專才政府今午28日舉辦中醫醫院開院籌備啟動禮其後張偉麟出席記者會介紹中醫醫院發展。 他指出,預計開院初期會有數十名中醫、20至30名護士,以及5至6名西醫提供服務。 全面投入服務後,整體會有200名中醫,當中120至140人是全職中醫,另有約20名西醫,部分亦會以兼職方式提供服務。 香港浸會大學獲政府批出中醫醫院營運服務契約,浸大校長衞炳江表示,醫院會有院長、兩名副院長等管理職位,將會全球招聘。

  6. 2020年8月10日 · 以醫院管理局三方協作「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下稱教研中心)為例,中醫師入職起薪約為港幣2.4萬到2.7萬元之間(資料由業界合作伙伴提供),而醫院管理局的註冊護士起薪點則不少於3萬元,醫生約為6.4萬元。 從附表可見現時中醫師的薪酬水平遠低於醫生,略低於護士。 研究也發現年輕中醫師的薪酬和對收入的滿意程度明顯偏低。 我們把中醫師年齡分為「39歲或以下」和「40歲或以上」兩個組別,可以發現前者有超過一半(51.2%)的收入低於3萬元,也有50.3%表示對收入不滿意,後者則只有26.2%表示不滿意。 平衡的市場供求和合理的人員薪酬,是專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供過於求會使市場出現惡性競爭,影響專業服務水平。 薪酬不合理,則易導致專業隊伍不穩定,影響專業地位。

  7. 2023年10月27日 · 明報文章香港中醫藥業界要回應政府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須凝聚業界共識構想符合中醫藥業界特點的公共醫療制度。 本地中醫藥業以私營市場服務者為主,逾九成執業中醫師於私人市場行醫。 同時,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提供政府資助中醫服務,每年求診人次亦逾百萬。 政府在《藍圖》的重點倡議之一,是建立公私合營的基層醫療系統,從而更妥善分配私人市場的醫療資源。 那麼在當前的中醫藥業生態裏,前線中醫師該如何參與基層醫療?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