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意指如果我們具有能力辨別,是皈依處或不是皈依處的慧力,那最正確的便是皈依真正的皈依處,亦即是佛薄伽梵,以此也表徵了「法寶」和「僧寶」。 如月稱論師的《皈依七十》所說:佛陀、正法、僧伽是求解脫者的皈依處。 【應歸之相分四:初者謂自即是極調善性,已能證得無畏位故,若未得此則如倒者依於倒者,不能從其一切畏中救護他故。 癸二 堪作皈依之理; 佛陀堪作皈依的理由有四種:第一,佛陀已自我調伏,而且證得無畏的殊勝果位。 如果佛陀未證得此種果位,便不能救護別人遠離一切畏懼,就好像跌倒的人不能扶起跌倒的人。 【第二者謂於一切種,度所化機,善方便故,此若無者,縱往歸依,亦不能辦所求事故。 第二,佛陀能以種種方便調教所化機(調伏眾生),假如佛陀沒有這種能力,那即使我們皈依佛陀,佛陀也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2. 悔罪支者,「我昔所作」等一。 依三毒因,身等三事,其罪自性謂我所作,此復具有親自所作,及教他作,或於他作而發隨喜。 悔罪支者:就是「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3. 2020年6月4日 · 《八千大疏》中說:「凡是趨近於稍微增強對治品時(四力對治),可以減損感果的程度,如果圓滿具足四對治力,罪障能夠完全盡除;就如鍊金時,能盡除黃金中的雜質穢垢一樣。 所以一切謗正法障礙等粗重的罪,都能藉著修對治品而完全除盡。 同樣的道理,由妄執心(謗、捨正法等)所造的墮罪都能無遺漏地懺除消盡。 諸經說云,「諸業雖百劫」等者,應知是說,若不修習能對治品。 若不爾者,則違正理及違多經。 說順定受,應知亦是如此所說。 說不定者,雖不修習能對治品,然亦應知不定感果。 經論中所說,「縱經千百劫,所作的業也不會消失」,應知是指沒有修習對治的情況;如果不這樣解釋,就有違背正理和經典了。 另外,必定領受的業經過四力對治之後,同樣也會懺除清淨,而不感果。 若為不定受業,雖不修對治品,也應知道本來就不一定感果。

  4. 念經的一些注意事項. 推薦 6 收藏 3 轉貼 0 訂閱站台. 這些年來有遇到一些因為念經方法不對,使得家裡雞犬不寧、諸事不順,甚至走火入魔、精神異常…等等的事情發生,其實,大家念經的初發心其實都是很好的,誰也不會想到會有這樣的後果,為了避免這樣的 ...

  5. 2014年12月7日 · 01. 持誦時必鬚髮出聲音,但無須大聲朗誦,重以誠心誠意的恭敬心和懺悔心護念之。 (注一) 02. 持誦時,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03. 24小時皆可持誦,但每部持誦過程以90分鐘爲最適當,速度宜不急不徐,切莫過快,否則誦經之功德力將會減少。 若以速度取功德則是以貪執心修法,非正法;誦經重點貴於以虔誠恭敬之心相應之。 (注二) 04. 關於誦經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需奉三柱香,口唸:“ 恭請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慈悲護持 ”(三稱)。 持誦經之中,若間隔一小時以上需要重新恭請。 (注三) 05.

  6. 2021年11月25日 · 廣論消 觀音大士 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625 愛的鼓勵 ... 01 道前基礎-皈敬 彙整 - 廣論學習網 (lrestudy.com) 廣論第 3 頁 5 行-4 頁 4 行 2. 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二之一) / 02 道前 ...

  7. 廣論消 40. 消40 P35L13〜P37L1. 戊二、加行親近軌理. 第二、加行親近軌理者。. 如尊重五十云:「此何須繁說,勵觀彼及彼,應作師所喜,不喜應盡遮。. 金剛持自說,成就隨軌範,知已一切事,悉敬奉尊長。. 第二在行為上應如何親近善知識的軌則道理。. 如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