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3日 · 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若檢測結果是陽性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打1922依指示方式處理若是非居家隔離且非居家檢疫者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檢測並將使用過之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一併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 文章來源:※ 本文由《常春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延伸閱讀: 重症醫示警「Omicron5大類流感症狀」! 「正確快篩、PCR篩檢時機」曝. 家用快篩測是否染疫! 醫揭「5個常見錯誤動作」 沒洗手恐失準. 推薦閱讀: (1)螺旋拉伸運動按摩肌肉 (2)骨質疏鬆莫輕視 (3)台北衛生足跡40年專書 見證北市公衛史. 主題標籤: 居家 口罩 快篩 社區 林文元 家人.

  2. 2024年3月19日 · 列印. 正子斷層造影,對於全身的掃描. 可早期偵測癌細胞,分辨出腫瘤的性質,準確度可達90, 且對腫瘤轉移的判定、治療效果的評估及復發的追蹤,有極的診斷功能。 行政院衛生署日前公布2010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其中,惡性腫瘤持續28年蟬聯10大死因的首位,當中又以肺癌、肝癌與結腸直腸癌續居前3大癌症死亡主因,三者合占癌症死亡總人數的5成,從所公布的數據中更可發現,平均每12.48秒,就有1人死於癌症。 癌症一直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而大部分的癌症,在早期的徵狀並不明顯,約有80的患者,被檢查出確認為癌症時,通常都已進入晚期的3B期或第4期患者。 再加上癌症晚期的患者,平均存活時間及治療皆不理想,因此,定期做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是預防癌症的首要之道。

  3. 15分鐘. 列印. 文/陳淑卿. 諮詢專家 PROFILE. 李百卿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暨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15分鐘 讓你不會爆血管. 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元兇──動脈硬化,早期完全沒有症狀,因此,可以早期偵測血管病變的先進醫學技術,扮演了遏止疾病惡化的重要角色。 15~30分鐘的檢測,洞悉你的血管健康! 【解析篇】 血管堵一半 居然沒感覺! 5 歲的王先生最近做了一次健康檢查,醫師幫他做了檢查後告訴他:「你的血管將近一半阻塞了! 」王先生半信半疑地想:「怎麼可能? 我完全沒有任何症狀呀!

  4. 6 天前 · 國泰醫院病理暨檢驗醫學部主任. 列印. 文╱吳佩芬. 曾嶔元 醫界福爾摩斯. 曾嶔元利用基因檢測的技術,比對肺組織內的病菌基因,並確定為結核分枝桿菌。 於是馬上把抗生素換成抗結核菌的藥,幾天後病人燒退了,終於撿回一條命了。 初秋的午后,來到國泰醫院病理暨檢驗醫學部主任曾嶔元的辦公室。 在這兒,三不五時,就會上演醫學與科學辦案的偵探戲碼,但是和著名影集《CSI犯罪現場》、《怪醫豪斯》不同的是,所有的案件都是個血淋淋的事實。 醫學院畢業、曾在台灣擔任內科醫師的曾嶔元,於1985年到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攻讀實驗病理學。 取得博士學位後,到田納西大學醫學院接受病理醫師的訓練取得美國病理專科醫師執照及擔任助理教授數年後,他毅然決然返國,打算將所學的新技能,貢獻給台灣。

  5. 2024年4月2日 · 所謂的「遠距照護」,係透過電子醫療器材與資通訊科技的輔助,為居家民眾提供遠距生理量測及遠距衛教服務結 合在地醫療照護與社區資源,建立社區服務據點,讓民眾在社區就近享受便利的照護服務藉由視訊與網路科技,結 合跨專科、跨專業的醫療照護團隊,提升護理之家的照護品質。 不同的照護模式還可透過資訊平台串連起來,以便 為民眾提供整合性、連續性、可及性的數位健康照護服務。 衛生署自2007年起推動第一階段「遠距照護試辦計畫」,隔年為第二階段「遠距照護服務改善與品質提升計 畫」,今年起第三階段的「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發展計畫」則開始全面啟動。 該計畫分北、中、南、東四區,每區選 定一家醫學中心為核心,然後結合鄰近養護機構、診所、社區,提供居家照護、社區照護、機構照護三項服務。

  6. 貨櫃屋落地 法規爭議. 貨櫃屋當餐廳或是當活動市集使用,到底合不合法? 業者坦言,其實對於法規,他們也是一頭霧水,因為詢問政府單位,也沒有得到一個標準答案。 多數人認為,只要將"貨櫃屋"架高,不要直接著地就算合法,但真的是這樣嗎?營建署表示,因為"貨櫃屋"以往都是當成倉庫使用,所以中央沒有統一規範,權責單位在各地方政府,像是在雙北和台中市,對於貨櫃屋的法令就不一樣,當成餐廳該注意的規範界定,也游走在灰色地帶。 專家提醒正因為無法可循,讓近期蔚為風潮的貨櫃餐廳、貨櫃市集,對消費者的公共安全產生疑慮,需要相關單位好好檢核。 熱線追蹤. 留言討論. 主題標籤: 貨櫃屋 餐廳 單位 市集 政府 規範 貨櫃. 本集單元 » 中古貨櫃 改造商用. 貨櫃屋落地 法規爭議. 搶救珊瑚 海底大作戰.

  7. 2022年6月1日 · 新冠染疫後無症狀、輕症,還需擔心後遺症嗎? 中醫觀點:5成患者會出現這種病. 列印. 文:鍾碧芳. 多喝水多運動少憂慮睡好適度放鬆. 自2019年爆發新冠疫情至今已進入第四年,從一開始的武漢病毒株到最新變異病毒株Omicron成為全球主流,病毒株不斷變身,傳染力更,但在疫苗施打與自然免疫力普遍增強、治療藥物與照護方式進步下,重症與死亡率已明顯降低;無症狀及輕症患者增多。 不過,隨之而來的疑問是:染疫後可能出現的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嗎? 無症狀或輕症患者,有必要接受治療或追蹤觀察嗎? 染疫後,long COVID是現代醫學的挑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