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1日 · 2021 年 12 月 1 日. 0. 593. 數千年前,臺灣原住民即有嚼食檳榔的習慣,漢人移民至臺灣後便入境隨俗,因此檳榔也成為當時社交、送禮、入藥的重要物品。 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可以在路上看見檳榔攤的蹤影。 然而嚼食檳榔,除了使牙齒磨損、變黑、動搖外,還會導致口腔癌的發生。 有關檳榔對健康的危害,早在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綜合各國研究結果,便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嚼食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位於口腔、咽及食道。 相關的數據也顯示,口腔疾病是當前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2. 2024年4月1日 · 癌症的應對方式講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三軍總醫院衛教資訊也指出若有以下幾種症狀患者雖不一定代表罹患癌症但必須立刻尋求牙醫師耳鼻喉科醫師進行徹底的檢查口腔內部或周圍發現腫脹硬塊口腔內部發現白色脫屑的斑塊超過2週以上未癒合的潰瘍口腔附近部位麻木或疼痛口腔內反覆發生不明原因的流血。 不良的飲食健康往往引起健康風險,民眾除了平時應注意均衡飲食,戒除抽菸、嚼檳榔的習慣以外,也應配置好完善的醫療險、癌症險等險種,才能多一分抵禦風險的力量。 上一篇文章 洞悉客戶轉介紹的根本原因. 下一篇文章 掌握趨勢,瞭解醫療險未來發展脈絡.

  3. 2022年5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2 年 5 月 1 日. 0. 668. 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養成不同的習慣、喜好,雖然這些習慣可能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其中有些習慣卻會讓癌症風險悄悄逼近,危害我們的健康。 比如長期抽菸、喝酒、嚼檳榔、食用高溫食品和飲料、食用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或煙燻食物)等習慣,皆是食道癌的致癌因子。 此外,像是肥胖、胃食道逆流、口腔衛生不良或是有吞嚥功能疾病等,也都是造成食道癌的致癌因素,有相關體況的民眾需特別留意健康狀況。

  4. 2019年1月1日 · 知名諧星安迪(本名林富進)與裕隆汽車前董事長嚴凱泰皆因食道癌而過世,時間相差只有一天。 時間再往前推移,臺灣鄉土劇導演陳俊良與《沉默的羔羊》導演強納森‧德米,同樣也因食道癌離世。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統計資料中,二 一八年全世界估計有超過50萬名食道癌新病例,其中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更將食道癌列為美國發展最快的癌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二 一七年死因統計資料,食道癌位列癌症死亡人數第9名,總計1,797人死於食道癌,更是男性癌症死亡人數第5名,足有1,659人。 也就是說,臺灣死於食道癌的人約92%是男性。 食道是食物進入腸胃的必經之路,也因此容易暴露在致癌物之下。

  5. 2019年12月1日 · 皮膚癌常沒有症狀不痛不癢極容易被當成一般黑痣或瘤它的成因主要與紫外線曝曬有關連好發於經常需在戶外工作的人其他原因包括輻射線燒傷或慢性疤痕及某些基因遺傳疾病。 常見的皮膚癌有3種: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 基底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多好發於臉部及容易照到陽光的地方,通常老人家較容易發病。 惡性黑色素瘤是最惡性的皮膚癌,非常容易轉移,死亡率高。 亞洲人較常發生於手、腳掌或指甲,大多數顏色為黑色或咖啡色,近半數是從良性黑痣演化而來,有時候難以與良性黑痣作區分。 惡性黑色素瘤的特徵包括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衡、直徑大於0.6cm,以及逐漸變大變凸。

  6. 2019年9月1日 · 2019 年 9 月 1 日. 0. 835. 在產業道路旁的透明鐵皮屋裡穿著較為貼身或裸露度較高服飾外貌姣好的年輕女孩坐在高腳椅上忙活著這是臺灣獨特的人文景觀之一也代表了臺灣口香糖對部分民眾來說具有一定的地位。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二 一八年六月公布的「健康危害因子監測調查」,二 一七年18歲以上男性嚼食檳榔的比率以40~49歲這個區間段最高(9.9%),其次為30~39歲(8.4%);以區域來看,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臺東縣(19.2%)、嘉義縣(13.7%)及花蓮縣(13.4%),而這些區域多是檳榔產量比較高的縣市。

  7. 2023年3月1日 · 吸菸是致癌的主因之一,菸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其中數百種有毒,且至少有93種是已知的致癌物,建議民眾盡可能遠離菸品,有吸菸者盡早戒菸。 此外,有鑑於生活中難以預測吸入二手煙的可能性,建議民眾及早正視相關風險保障,如醫療險、實支實付等,以確保健康風險發生時有一定的經濟應對能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