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愛·回家之開心速遞 相關

    廣告
  2. 情緒抑鬱?壓力大?打俾我哋傾訴,我哋樂意做你嘅聆聽者,陪你面對難關! 如果呢一刻你想自盡,請停一停,立即接通24 小時情緒支援熱線 同我哋傾一傾。

    • 愛心捐助

      預防勝於補救,推廣珍惜生命,

      請攜手支持拯救生命的工作!

    • 成為義工

      期望您會加入我們的大家庭,

      提升熱線服務質素,提供不同的培訓。

    • 機構簡介

      以愛心、耐性及同情

      對絕望及瀕臨困境人士伸出同情之手

    • 熱線中心

      需要情緒支援

      提供24小時即時情緒紓緩服務

搜尋結果

  1. 香港郵政. 歷史發展. 香港郵政於1995年8月藉一項根據《營運基金條例》 (第430章)通過的立法局決議案,轉以營運基金模式運作。 政府旨在透過這項會計安排達致下述目標: (a)讓營運基金管理層有財政上的靈活性,可以商業方式提供政府服務及附帶服務;及 (b)訂明管理層須為營運基金的營運表現負責。 香港郵政開始運作時,獲資本投資基金注入21億100萬港元的初期資本及9億40萬港元的股東貸款。 香港郵政於2005年8月償還股東貸款。 在業務營運上,香港郵政須賺取足夠收入,以 (a)應付因提供服務而帶來的債務及開支;及 (b)為唯一股東 (即政府)提供合理回報。 財政表現. 下 表 顯示,除香港郵政外,其他4個營運基金全部能夠在2009-2010至2013-2014年度期間達到各自的目標回報率。

  2. 比率,以讓規劃署在規劃土地用途時作長遠規劃用,令政府未來可提供較 多服務處所以滿足不同類別殘疾人士的需要。報告也顧及加強特殊需要人士 的服務、增加社區支援服務及提供支援給予照顧者及殘疾人士父母等。2.

  3. 現時專為精神復元人士的家人及 照顧者而設的資源中心 位於 九龍東,提供全港性的精神復元人士的家長/親屬支援服務,包括 輔導及治療小組、支援小組及活動和社區教育活動, 以提升他們照 顧精神復元人士的能力,紓緩他們的照顧壓力及促進公眾認識和 接納精神復元人士。 因應家人 及照顧者的獨特需要,該中心為患有 不同精神疾患(包括抑鬱症、躁鬱症、強迫症、思覺失調等)的精 神復元人士的家 人及照顧者提供培訓活動和互助小組,增加他們 對精神疾患的認識,並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以促進他們的理解及 掌握如何與精神復元人士相處。 在 2023- 24 年度(截至 2023 年12 月),該中心有超 過7 700 人次參與支援精神復元人士的家長/親 屬及照顧者的小組/活動。 - 3 - . 8. 行政長官在《

  4. 為令更多合資格同鄉社團可以受惠於「同鄉文化推廣計劃」,一般來說,每個同鄉社團於同一財政年度內最多可提交三份撥款申請。 就每期申請而言,在該年度尚未在計劃下獲得撥款的申請團體將獲優先考慮。 12. 在收到撥款申請後,民政總署主要的考慮準則如下: 申請機構的信譽、規模、往績,以及舉辦相關活動的經驗、成效和能力; 活動與計劃目標的相符度,包括其蘊含的家鄉文化特色,以及其推廣市民對祖籍及人文風俗的了解和認識的能力等; 活動是否具深度、富創意及符合合理的成本效益; 活動的預期成效及受惠人數; 申請機構在同一財政年度內已提交/獲批的撥款申請數目;以及. 該年度尚未批出的可用撥款額。 發放撥款及監察安排. 13. 計劃將按政府的一般財務守則和安排執行。 撥款須在實報實銷的基礎上發放。

  5. 推出名為"新冠康復路"(Your COVID Recovery)的 網上平台,提供一般資訊、建議和專為個人而設的康復計劃;22 註釋符號代表臨床評估服務需經轉介,因此或未能直接提供予患者,但國民保健署亦提供"新冠康復路"平台支援患者自我管理。

  6. www.legco.gov.hk › yr20-21 › chineseLegislative Council

    事務委員會聽取當局簡介有關第五十五號專題報告書的主要調查結果時,委員察悉,本港有148 300名短期/短工時僱員( 佔在非政府機構工作的僱員5.2%) ,在統計時被劃分為3個類別,即A 類、B 類及C 類。. 委員獲告知,A 類僱員有56 300名,每周通常工作少於18 小時;B 類僱員有 ...

  7. 一、共同付款機制阻礙有需要的長者使用服務. 以往社福服務以需要為本的方針,可時現時推出的大部分計劃的均設有經濟審查及共同付款機制,導致不同問題出現:包括影響當中的家庭關係、申請程序更加複雜及需要付出較多金錢而阻礙有需要的人士使用服務。 經濟審查影響家庭關係. 首先,現時推出的「輕度缺損計劃」設有經濟審查及共同付款機制,這種方式大大巔覆了以往社福服務以需要為本的方針。 服務申請者需要經過審核同住家人的入息後才能獲得相關服務,然而,並非每個家庭的財政狀況都彼此透明,會引來不必要家庭糾紛。 另外,部分家庭亦在共同付款機制需要付出較多金錢,但同住家人入息亦不一定會用作服務申請者的照顧上,服務申請者可能會因為需要付出較多金錢而減少或拒絕使用有需要服務,阻礙有需要的人士使用服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