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現在認識了圓滿的教法,要把以前的垃圾拋得乾淨越好,不要讓它沾到一點邊;只要沾到一點點邊就會拖住你,你就上不去了,這個概念很重要。 要正歸走這條完整的路子,第一件事情是必定要把整個圓滿的架構認識得很清楚,然後找到眼前下腳的那一步去走 ...

  2. 2020年12月28日 · 靜慮心學,般若慧學,精進遍通三學所攝,故六度決定。. 戒學的自性是持戒度,這又要有佈施、不顧戀資財才能真正受戒,所以佈施是持戒的資糧;受戒之後,要由他罵不還罵等的忍耐心守護戒律,故安忍是持戒的眷屬。. 靜慮是心學,般若為慧學 ...

  3. 2020年12月25日 · 因此,有沒有智慧所造成的結果截然不同。. 有智慧的人,享福一分,修福十分,福德綿綿輾轉增上;無智慧者,享福即是消福、造罪,前福享盡,後苦立即產生。. 未三、增上生圓滿的正因. 故於餘生感六盛事,非為無因、不平等因,其隨順因定為六度 ...

  4. 2021年1月24日 · 智者菩薩首先通過觀察,見到安忍有大利益,便由衷地發起修忍的意願,嚮往修忍、歡喜修忍、自覺修忍。 因為事先已如是思惟過,所以受到傷害時,菩薩會立即想起安忍的利益而不動心。 菩薩不但自己堪忍,也會勸人行忍,並常常讚歎安忍的功德,見到能修安忍的人也會歡喜地祝賀他。 總之,這一段講了“一因四果”。 一因是“見忍勝利”,四果即“自能堪忍”、“勸他行忍”、“贊忍功德”、“見能行忍慰意慶喜”。 因此,以“思惟利益”為前方便,自然能趣入後面一連串的善行。 此一竅訣是非常適合初學者的方法。 《攝波羅蜜多論》云:“若有棄捨利他意,佛說忍為勝方便。 《攝波羅密多論》說:(佛陀)有言:「對於具有捨棄利他之意的人,安忍乃是最殊勝的(對治)法門。 “世間圓滿諸善事,由忍救護忿過失。

  5. 2021年2月28日 · 自住精進”是前提,所謂“己立而立人”,自己安住精進,才能把別人也安立於精進。 具足六種殊勝: 一、依殊勝:依菩提心發起精進。 如果只求人天福報(求名聲、求恭敬、求升天)或者求一己之解脫,而發精進,其依處都不殊勝。 二、物殊勝:總的發心修習一切種類的精進,行持個別精進時,也不忘總的精進意樂。 如果沒有想到“所有種類的精進,我都要修”,那就沒有精進的總意樂。 行精進時具有“無量精進誓願成”的願心,才是具有物殊勝。 三、所為殊勝:為了讓一切有情獲得現前安樂和究竟利義,為此目的而精進,即是所為殊勝。 此處要求事事不忘眾生。 如果精進時忘了眾生,則沒有“所為殊勝”。 只為一己、一家、一國,所為都不殊勝,為了所有眾生的利益,這種目的才殊勝。

  6. 2020年11月3日 · 第三,謂由不忍大乘聖教遷滅,於佛妙智發欲得心。 由第三緣發心:不忍大乘聖教滅亡,為了護持佛教,於如來妙發起欲證之心。 此中由見聖教不滅,則能滅除有情大苦,亦緣除苦而發其心。

  7. 2021年1月4日 · 初當具足何等意樂者:酉一、應具意樂。. 應當具足什麼樣的布施意樂。. 水一、總的應具三種意樂. 先總說應具三種意樂,即戌一、緣所為事;戌二、緣所施物;戌三、緣行施田。. 緣所為事,謂作是念,當依此故圓滿無上菩提資糧佈施波羅蜜多。. 緣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