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9月16日 · 孕婦:因胎兒壓著腹腔,會導致血管受壓,同時也會受荷爾蒙影響而增加痔瘡風險。 醫生揭5大「痔瘡迷思」背後真相. 究竟摸到肛門有凸起異物,是否一定是痔瘡? 若不痛不癢沒流血,是否需諮詢醫生? 高醫生表示這是「痔瘡迷思」,常見的迷思包括:

  2. 2024年3月6日 · 1. 噁心嘔吐、心口灼熱. 為懷孕初期常見之現象,一般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便可令情況改善。 部分孕婦或會嘗試服用胃藥改善噁心嘔吐的情況,但王曉新中醫師提醒孕婦不應胡亂服用胃藥,在服用任何藥物前宜先請教醫生。 2. 便秘. 王曉新中醫師表示,有約一至四成孕婦會出現便秘問題。 孕婦可以每天飲8至12杯流質飲品,例如水、湯或奶,並多進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麥包、蔬果及豆類。 另外,孕婦可維持適量運動,例如散步和游泳,同時應注意避免亂服瀉藥。 photoAC圖片. 按圖即睇懷孕初期食療推介👇👇👇. + 1. 食療推介:黑芝麻蜂蜜牛奶. 材料:蜂蜜30毫升、牛奶50毫升、熟黑芝麻粉20克(芝麻粉可自製或買現成產品) 做法:將蜂蜜和黑芝麻加入牛奶攪拌即可。 每早空腹喝一杯。

  3. 2021年9月23日 · 1. 經常便秘. 大便太硬、經常出現便秘易令肛門內的血管脹起和凸出,形成痔瘡,導致肛門疼痛和流血。 2. 經常肚瀉. 常常肚瀉也會增加肛門內血管的壓力,容易出現痔瘡。 3. 吃菜少、煎炸多、飲水少. 進食太少蔬菜或飲水太少會容易便秘,也是形成痔瘡的一種因素。 另外,吃得太多辛辣或煎炸的「熱氣」食物,亦會令肛門的血管較容易脹起,形成痔瘡。 4. 不良排便習慣. 最常見的是為了定時大便,即使完全沒有便意,也強迫自己坐在馬桶上嘗試大便。 其實,坐在馬桶上會令肛門壓力大大增加,如經常「唔急都去痾」,加上用力排便,往往容易形成痔瘡。 5. 如廁後坐馬桶. 常見有患者習慣在大便後繼續坐在馬桶上用手機看社交媒體、覆短訊等,這些行為同樣也會增加患上痔瘡的風險。 6. 運動太少.

  4. 2023年3月24日 · 孕婦便秘的三大原因. 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大概一至四成的孕婦會出現便秘的問題。 以下為各位準媽媽拆解箇中原因。 1. 荷爾蒙改變. 懷孕期間,孕婦的體內會分泌大量黃體素,以穩定子宮內膜,讓受精卵著床更穩固。 但這種荷爾蒙會令腸道的平滑肌松弛,蠕動的速度減慢,導致大腸比平時吸收更多的水分。 糞便因變硬而不易排出,出現便秘的情況。 (圖片:careonline) 2. 腸道受壓迫. 懷孕的中後期,胎兒會不斷成長,子宮也會逐漸變大,容易對大腸造成壓逼。 腸道蠕動變慢,食物殘渣停留時間變長,水分被榨乾,導致排便不暢,繼而形成便秘。 (圖片:Pttnews) 3. 缺乏運動、纖維攝取不足. 不少女性在懷孕之後,因擔心寶寶生長,都會選擇休息養胎,導致運動量大跌。

  5. 2023年8月31日 · 1.藥物. 主要有口服藥及塞肛藥,可紓緩病人痔瘡腫痛等不適。 有些口服藥物更可令痔瘡靜脈血液回流較快,幫助消腫及紓緩出血症狀。 2.診所程序. 主要有兩種,其中一種注射藥物的方法,但因為會引來很多不適和痛楚現已少用。 另一種較常用的診所程序是橡皮圈結紮,即以橡筋皮圈結紮痔瘡底部阻截供血,是一個相對簡單的程序,沒有創傷性,可幫助病人紓緩尤其凸出的痔瘡的出血症狀,而不需要複雜的麻醉及外科手術,「但要注意,這個程序只適合用於內痔,因為外痔是皮膚組織;而若痔瘡本身有痛,也不適合用橡皮圈結紮的方法。 」何文鋒醫生說。 3.外科手術. 主要有切除性和非切除性兩種,醫生會根據痔瘡的形態、症狀決定做哪一種。

  6. 2023年7月3日 · 撰文:今周刊. 出版: 2023-07-03 07:00 更新:2023-07-03 07:00. 現代人久坐、少動,加上飲食習慣不佳,很容易罹患痔瘡,調查更顯示50歲以上台灣人有一半都患有痔瘡,而且男女比例相當。. 由於痔瘡發生位置尷尬,許多人忌諱就醫,但現在已有新的治療方式—「微創 ...

  7. 2024年10月7日 · 出版: 2024-10-07 12:39 更新:2024-10-07 12:39. 孕期期間,身體會出現賀爾蒙變化,當中常見就是懷孕便秘問題。. 到底如何審視日常飲食的膳食纖維攝取是否足夠?. 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種對排便功效稍有分別,到底其功效及食物來源是甚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