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如果你上腹部經常在同一位置疼痛、絞痛,有時更會半夜痛醒,或者常覺消化不良、噁心、有胃氣,有機會是患上了「消化性潰瘍」!若置之不理可誘發嚴重併發症如:潰瘍性穿孔、急性休克或慢性貧血,更甚是忽視患病其中之一成因如「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風險,進而增加患胃癌機會,故不得不 ...

  2. 2015年05月號. 醫生: 周李舒雅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及 唐家輝醫生 (麻醉科專科醫生) 撰文: 陳秀清. 周身骨痛是常見都市病,想不到竟會與癌症有關連。 一些常見癌症如肺癌、乳癌、前列腺癌,較易擴散骨骼,俗稱癌痛入骨,會令患者全身也有疼痛感覺。 研究發現,有2至6%癌症患者因骨痛求診,才發現自己患癌。 癌症為本港死亡主要原因,過去十年,癌症死亡率年年遞增,患者以長者為主,但亦不能抹殺年輕人患癌可能,故日常亦必須留意身體的變化。 因為癌症初期可以全無微狀,大部分癌痛往往會於癌症中後期才出現。

  3. 胃部的主要功用為儲存食物分泌胃酸並將食物磨碎然後交由小腸作進一步消化胃痛屬一個很普遍的病徵而導致胃痛的成因有很多可以是因胃潰瘍胃酸倒流胃癌或幽門螺旋菌引起

  4. 腸胃肝臟科專科李定豪醫生 指出胃病成因眾多徵狀亦各異例如胃潰瘍會出現胃痛胃脹上腹不適胃酸倒流則有胸口灼熱慢性咳嗽等徵狀。. 但當中又以下列病徵為危險訊號,一旦出現,便有必要及早求診。. 1) 過往6星期內,體重下降5%或以上. 2) 吞嚥 ...

  5. 患者可先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如:1)少吃多餐;2)墊高枕頭睡;3)睡前避免吃宵夜;4)避免油膩、高脂、高糖食物;5)多吃蔬果;6)減少壓力;7)控制體重;8)戒煙酒等以改善病情。 「 處方藥物如抗胃酸劑、質子泵抑制劑、促進胃動力藥物等有助抑制、減少及中和胃酸。 但如改善習慣及服藥均無效,便可能需要以手術治療。 幽門螺旋菌致潰瘍. 胃炎,即胃部黏膜發炎,多由藥物如亞士匹靈、非類固醇消炎藥、酒精或幽門螺旋菌引起。 「幽門螺旋菌傳播途徑不明,估計是透過飲食或唾液傳播。 這種細菌非常強横,胃酸無法將之消滅,它更會分泌有毒酵素損害胃部。 除了胃炎,此菌還會引致潰瘍,甚至胃癌。 世衛及各醫學組織已證實:幽門螺旋菌與胃炎、胃潰瘍及胃癌關係密切,此類帶菌患者須服用抗生素將之消滅。

  6. 胃痛是都市人常見徵狀成因包括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酸倒流甚至胃癌亦有由藥物等引起的非潰瘍性胃炎。 腸胃及肝臓科專科李定豪醫生 胃痛甚為普遍,但並非所有情況均屬嚴重,要確定是一般潰瘍,還是癌變,需視乎患者病徵及有否高危因素。

  7. 一旦確診潰瘍,張醫生表示可針對患病成因作出適當治療,大部分患者服食6-8星期抗胃酸藥物(如胃酸泵抑制劑)便能把潰瘍根治,絕少數需要透過手術治理。 胃癌症狀易忽略. 胃癌的成因仍有待研究,但過去三十年間,胃癌在已發展國家的發病率持續下降,這與醫學界對幽門螺旋桿菌的認識加深及冷藏技術的進步不無關係。 「幽門螺旋桿菌是生長在胃黏膜的細菌,傳染途徑不明。 據統計,香港約半數人口帶有幽門螺旋桿菌,2001年的前瞻性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呈陽性者比陰性者患上胃癌的風險高出幾倍。 」另外,家族遺傳、年長、胃部曾有損傷、嗜酒嗜煙、高脂肪、高鹽分及少纖維飲食習慣等屬胃癌的高危因素,若持續出現胃部不適、吞嚥困難、食慾不振或體重無故下降,便應盡早求診,因上述可能是胃癌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