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02月號. 醫生: 潘順源醫生. 撰文: 陳秀清. 翻開潘醫生生命每一頁,頁頁辛酸。 由初來港前路茫茫,找遍工廠亦不獲聘用;為生計,白天做西藥推銷,晚上及星期天則為病人針灸,還要接工廠手工,動員全家在家加工;為考取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資格,付盡心血,歷盡艱辛,承受極大精神壓力,終捱出嚴重胃炎;以至人生中難得三次理想工作機遇,都因「意外」而被逼放棄…… 聽他訴說,你會訝異,日子艱難如許,他都如何熬過? 「……波折很多,失也有,但得多些。 當年扭轉他生命,亦是支撐他繼續堅持下去,是未能做回本行不甘。 「最主要想做回本行,因為西醫是我的本行,心裡就是很不服,一個內地專科醫生來到香港,為何連看傷風感冒也不行? 為此,他毅然放棄在日本發展針灸事業機會。

  2. 2016年02月號. 醫生: 袁孟峰教授. 撰文: 陳秀清. 經典童話《木偶奇遇記》有這麼一幕: 回家路上木偶皮諾丘碰到貓和跛腳狐狸狐狸說:「貓頭鷹國有一塊奇異田』,只要把金幣埋進去第二天早上便會長出一棵結滿金幣的樹。 」難抵黃金樹誘惑的皮諾丘當然深信不疑,照做無誤。 童話場景來到現代,埋金種樹變作成功方程式,這次擺在眼前的誘惑是:栽種「成就」,不需時間、努力、堅持、耐性、工夫、勇氣、眼光……只需用「聰明」灌溉,第二天必有圓滿收成。 95年投身乙肝研究,由分析病史起步,及後發現即使低水平乙肝病毒DNA及肝酵素,仍有頗高風險演變為肝硬化、肝癌。

  3. 2021年7月號. 人的情緒就如天氣,晴天、陰天和雨天互相交替;有些人會長期處於沉鬱狀態,心理輔導員可使用不同方式及媒介,協助和陪伴他們走出難關。 心理輔導員藝術心理治療師周慶中多年來以藝術治療輔導考試焦慮及讀寫障礙的學生今年從教育前線退下來轉換崗位延續輔導精神持續以藝術媒介治療受情緒困擾或影響的個案冀紓緩他們的情緒。 精神健康一直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尤其這兩年多來,香港這個小城市瀰漫着沉鬱感,無力、煩擾、磨折彷彿成為了每個人的生活寫照。 周慶中歎道,疫情來襲、社會事件等激化了各種情緒,不但使人與人之間關係破裂,亦有不少人選擇離開出生成長地,嚴重影響群體之間的連繫,令人對生活產生巨大的失落感。 專注協助讀寫學生.

  4. 我的目標不只是完成手術,然後轉介給腫瘤科醫生跟進便算,而是真想醫好病人,希望他們5年,甚至10年後仍然生存。想,餘下時間會繼續研究,在自己事業完結時希望能看到肝癌治療像現在乳癌一樣,做完手術,八成病人10年後仍然生存。

  5. 2015年11月號. 醫生: 譚智勇教授. 撰文: 陳秀清. 凡事相信。 不容否認,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譚智勇教授對物事樂觀正面,不論循哪個方向進攻,也難擊倒。 讀醫科,他笑言不是必然選擇。 「又不覺得是那種人,一定要做醫生,不覺得自己做不到其他事情。 明明職務纏身,工作、私人生活難分,他反倒看見自己幸運。 「最幸福是,很享受自己工作。 當你很享受你做事情,就不會覺得是在上班。 申請研究經費競爭激烈,偶然失敗難免。 但心血白費後,他又只管一切重頭。 「經常也有很多小挫折,人生就是這樣。 遇到一次不順利的話,便繼續努力,重頭開始吧! 還有專注研究多年青光眼,至今仍是頭號致盲眼疾,受損視力亦無法逆轉,作為醫者,能不氣餒? 「又不是的。

  6. 形狀記憶合金在日常生活早就廣泛採用,但應用在脊骨矯形,在當時肯定是創舉。. 專攻脊柱外科 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教授及系主任張文智教授 笑指,如同醫學上不少重大發現,鎳鈦記憶合金出現也是機緣巧合。. 「那時鍾博士第一次到港大 ...

  7. 2015年10月號. 醫生: 莫志超醫生. 撰文: 張少萍. 職業伴隨終身,開首與它相遇上可能只是一剎那閃過念頭,就好像莫志超醫生當年一樣,好奇心作崇。 求學不是求分數,好奇心與興趣是驅使個人不斷主動尋找答案和經得起挫敗最大原動力。 過程中跌跌碰碰,患得患失,似有若無,莫醫生未言失落,反而相當享受。 二十年來不斷尋幽探秘,醉心研究,最大心願莫過於突破現存局限,解破風濕病之謎。 說穿了,此乃出於一顆憐憫心,只為病人好。 風濕科是一門後起學科,今天發展算是不俗,但二十年前只是剛起步。 當時全港只有五隻手指已數完風濕科專科醫生,現在則約有七十位。 莫醫生在二十年前選擇了無人問津風濕科專科,原因好簡單,非物以罕為貴,而是好奇心與興趣主導一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