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抑鬱症測試 相關

    廣告
  2. Local 24/7 Crisis Phone Line 614-276-CARE. Find Help Immediately. Speak with a Licensed Clinician.

搜尋結果

  1. www.samaritans.org.hk

    香港撒瑪利亞會

    香港撒瑪利亞會
    • 無論有甚麼困擾,讓我們傾聽分憂。撒瑪利亞會24小時熱線:2896 0000
  2. 2023年9月4日 · 長者安居協會提醒長者和照顧者可進行 抑鬱症快速自我測試初步了解是否需要尋求情緒協助。 根據2000年美國精神科學會《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四版修訂版,測試設有9條問題, 倘長者及照顧者在過去兩周大部分時間出現下列逾5項徵狀必須包括1或2),很大機率患上抑鬱症長者安居協會建議立即聯絡社工或專業人士查詢及尋求協助。 抑鬱症快速自我測試. 日常觀察辨識長者抑鬱傾向. 長者安居協會強調,抑鬱情緒不是老年期常見轉變,而是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或會導致自殺,一旦發現應及時求助和治療。 照顧者可透過以下日常觀察,以辨識長者是否有抑鬱傾向:

  3. 2024年2月2日 · 黃敏信解釋經PHQ-9評估為嚴重抑鬱不等同患有抑鬱症惟反映抑鬱徵狀對生活影響較大並需關注建議他們先找親友傾訴改變生活習慣和做減壓活動若無改善便應向專業人士求助包括輔導員或精神科醫生。 被問及疫情有否加劇港人抑鬱,他說學生復課後追趕學業、經濟低迷等情况難免造成壓力,但有關影響將隨時間減退,認為港人抑鬱本來已趨惡化。 黃敏信建議,政府參考外國設立情緒資源中心,讓企業或學校聯絡索取推廣精神健康的資訊和資源,以及整合政府現有資源加強預防和教育。 對於政府擬於今年在地區康健中心推出精神健康篩查,他認為有助及早察覺有需要者,建議下一步擴至網上篩查,配合支援熱線和網上輔導等配套。 相關字詞﹕ 抑鬱 精神健康 香港心理衛生會. 上 / 下一篇新聞.

  4. 2023年7月6日 · 抑鬱症診斷標準. 醫管局 智友站網頁 引用美國精神科學會診斷及統計手冊》,指出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曾經兩星期差不多大部分時間出現五項或以上的徵狀(必須包括1或2): 1.幾乎對所有活動失去興趣. 2.幾乎每天都感到情緒憂鬱. 3.食慾或體重驟降或驟升,但非刻意減肥或增肥. 4.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睡. 5.行動或說話比平時遲滯或激動. 6.幾乎每天都感到疲累或失去動力. 7.專注力、思考力或決斷力減退. 8.幾乎每天都覺得自我價值低或有過分的罪疚感. 9.反覆想到死亡、重複出現無特別計劃的自殺意念,甚至曾嘗試自殺或已有實行自殺的計劃. 以上徵狀對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困擾,或對工作、學業、社交或家庭關係等形成重大負面影響。 拆解坊間抑鬱症謬誤.

  5. 2023年9月4日 ·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算5%成年人患抑鬱症全球患者多達2.8億香港大學與中文大學的大型研究發現即使患者願意求診近兩成抑鬱新症仍會慢慢變成難治性抑鬱」(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整體死亡風險較一般抑鬱病人高逾

  6. 2021年1月21日 · 2021年1月21日星期四. 調查23%受訪者中等至嚴重抑鬱 18至44歲女性抑鬱指數較高 (13:12) 圖1之1 - (資料圖片) 香港心理衛生會去年8至9月訪問1336人發現23%受訪者有中等至嚴重抑鬱程度較2018年的同類型調查上升27%其中18至44歲及女性的抑鬱指數較高研究又發現17%受訪者有中等至重度焦慮同時受抑鬱和焦慮困擾的受訪者佔9%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趙雨龍形容情況非常非常值得關注」。 研究顯示,65.2%受訪者的壓力來源來自政治或社會環境,其次有61.7%來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其他壓力來源包括家庭、健康、工作等。 針對疫情帶來的壓力,受訪者的主要壓力源自減少與人交往的機會,佔65.6%,其次是增加對自己及家人患病的憂慮,佔59%。

  7. 2021年1月22日 · 明報專訊有調查發現受政治環境及疫情影響估計患抑鬱症並需要接受治療及輔導的受訪者比例再創新高由上一次調查的6.7%增至8.4%其中18至24歲及女性的抑鬱指數最高。 是次調查新增港人焦慮狀况,發現17%受訪者有中等至重度焦慮,同時受抑鬱和焦慮困擾的受訪者佔8.9%。 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趙雨龍表示,過往抑鬱指數升幅較穩定,今次調查結果的升幅急速,形容情况「非常非常值得關注」。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8. 2020年4月28日 ·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研究團隊去年獲創新科技局創科生活基金資助近420萬元展開認知行為網上治療計劃勇破抑鬱谷」,讓抑鬱情緒困擾者透過網上影片論壇與專家面談和電話跟進等8星期服務改善情緒問題計劃分階段招募400名18至70歲有輕至中度抑鬱症狀者參與料下月為首批參加者提供服務。 浸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潘佳雁推算,全港約有68萬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惟主動尋求協助僅約三成,而現時本地僅有505名精神科醫生及309名臨牀心理學家,難以應付需求。 浸大社會工作系臨牀心理學家葉惠蓮表示,抑鬱患者沒動力外出或怕被標籤,冀網上平台可方便他們求助。 看影片論壇見心理學家 費用全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