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0日 · ① 除其障礙 ② 正明修法. 彼修自他換易之理,次第云何。 什麼是修持自他相換的軌理和次第。 首先認定自他相換之心的行相。 言自他換或說以自為他、以他為自者,非是於他強念為我、於他眼等念為我所而修其心,乃是改換愛著自己、棄捨他人二心地位,應當發心愛他如自、棄自如他。 所謂自他相換或者說以自為他、以他為自,並不是把“他”硬想成是“我”或把他的眼根等五根想成是“我的”來修心,而是把愛自己與捨他的兩種觀念換位,應當發心愛他如愛自己、捨棄自己如捨他人。 也就是,將愛著自己、捨棄他人之心,換成捨棄自己、愛著他人之心,並且如愛重自己一般愛重他人,像捨棄他人那樣捨棄自己(棄捨:完全不關心)。

  2. 2021年3月2日 · 智慧總的來說,是對於所觀的事能簡擇諸法,即能夠辨別一切所知法,同時能夠斷除疑惑,此處則特別講述通達五種明處等的智慧。 《成唯識論》說:“云何為慧? 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為業,謂觀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決定故。 ”(慧的體性,是簡擇所觀察的對境,其作用是斷除疑惑,即在觀功德、過失和非功德非過失的境中,通過慧的推求而獲得決定的緣故。 )所以,慧有分別事理、決斷疑念的作用,也就是通達事理的作用。 如《菩薩地》云:“謂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揀擇諸法,普緣一切五明處轉,一、內明,二、因明,三、醫方明,四、聲明,五、工巧明,當知即是菩薩慧之自性。 《菩薩地》說:應知,菩薩的智慧就是能透徹觀察「能趣入」或「已趣入」的一切所知法,並集中對向五種明處而運作。

  3. 消文73 73頁6行 – 74頁1行. 龍猛依怙亦云,「先增上生法,決定勝後起,以得增上生,漸得決定勝。. 」此說增上生道及決定勝道,次第引導。. 龍樹菩薩說:「先開示能成辦增上生的共下士道法類,再進一步教導如何趣入決定勝(從中士到上士道的法類)。. 因為先 ...

  4. 2020年12月2日 · 一、建立誓願的對像. “以佛菩薩知識為證,立彼等前”:受願心戒時,祈請了十方諸佛菩薩和善知識作證,自己是在諸佛菩薩、善知識前立誓,所以對境極為殊勝廣大。 二、建立誓願的內容. “未度有情令度脫等”:所建立的誓願極其廣大,即:一切聲聞、緣覺未度越所知障者,都讓他們度越;一切梵天等未解脫生死者,都讓他們解脫;一切惡趣眾生未獲安慰者,都讓他們得到安慰;一切有情未入無住涅槃者,都讓他們獲得無住涅槃。 三、捨棄願心的因緣. (一)“次見有情數類繁多、行為暴惡”:

  5. 2020年4月29日 · 謂於能引善所引中,有由能滿善所圓滿及由不善圓滿二類,於諸能引不善引中,有由能滿不善圓滿及由善法圓滿二類。. 由此可知,引業、滿業之間可分成四種情況,. 就是在引業善中,分滿業善及滿業不善二種;. 另外,在引業不善中,也分滿業善及滿 ...

  6. 如是應知,曾受法恩,特於圓滿教授,導心知識,如何依止。. 其理分二,一、意樂親近軌理,二、加行親近軌理。. 初中分三,一、總示親近意樂,二、特申修信以為根本,三、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今初. 己一、總示親近意樂. 華嚴經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 ...

  7. 2021年2月10日 · 應當隨念發菩提心是菩薩萬行的依止處而修習,是欲將一切有情安立於漏盡忍的根本,因此必須讓菩提心逐漸增廣。 大地諸忍作所願境而勤修習。 以初地以上菩薩的安忍作為發願目標而精勤修習。 譬如,三地菩薩增勝安忍度的境界,《入中論》說:“設有非處起瞋恚,將此身肉並骨節,分分割截經久時,於彼割者忍更增。 已見無我諸菩薩,能所何時何相割,彼見諸法如影像,由此亦能善安忍。 三地菩薩絕無損害他人的意念,所以本非他人生瞋的對境。 但是,如果有惡人瞋恚菩薩,割截菩薩的身體,不僅割肉而且割下他的骨節,不僅大塊割截而且一分分地割截,不僅一次割截而且數數割截,不僅短時割截而且長時割截,即便如此,三地菩薩對此割身者,不但心無瞋恚,而且了知對方將由此罪業而墮入地獄等惡趣,感受極重大苦,所以對割者更加生起極大的安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