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務司司長一職自李家超辭職參選特首後一直懸空,特首林鄭月娥昨日(4月14日)表示,收到中央通知不會任命新的政務司長,亦不設署任安排,即該職位會出缺直至6月30日。 綜合多名政界人士分析,中央繼續懸空此職背後涉及至少三方面考慮,三者一環扣一環,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於要考慮兩屆政府之間的銜接問題。
      www.hk01.com/政情/759354/分析-政務司長懸空的三個考慮-湯家驊料林鄭建議人選中央不接受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4月8日 · 綜合政界消息政務司司長人選有3熱門人選: 1.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多個建制消息人士認為鄧炳強是下屆政務司司長的大熱人選有資深建制派指出從中央選擇李家超作為未來特首人選可見在現時的國際大勢下北京重視國家安全同樣紀律部隊出身的鄧炳強止暴制亂有功忠誠度高也有能力深獲中央看重是官場明日之星。 但也有政圈人士認為,若行政長官及第二把手同樣出身於警隊,難免予人太過強硬之感;而且,政務司司長目前要統籌9個政策局,人選若是熟悉政策的政務官或文官,能補未來特首李家超之不足。 2. 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 港區人大、馬會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出任李家超競選辦公室副主任。

  3. 有人認為政務司司長職責减少只是負責行政長官所指定的工作沒有固定範疇沒有行政長官的命令亦不可干涉各政策局只是排名上和薪金比各局長高一些曾被戲稱為沒有實權的「無兵司令」。 [5] [6] 2005年6月曾任政務司司長的 曾蔭權 上任新任行政長官表明政務司司長將重新在政府擔任較重要的政治角色和職權他在任期內恢復了各決策局局長向政務司司長匯報及負責的安排並增設 政治助理 一職以協助其政治聯繫及公關工作 [7] 。 2021年6月, 李家超 成為首位「 武官 」出身的政務司司長,被外界質疑香港特區政府是否在 國安法 時代下變成「 警察政府 」 [8] 。 歷任首長. 香港英治時期. 輔政司(1843-1976) 麻恭 (1843年6月27日-1844年5月9日)

  4. 2022年4月15日 · 港聞. 政情. 分析政務司長懸空的三個考慮 湯家驊料林鄭建議人選中央不接受. 撰文:林劍. 出版: 2022-04-15 07:00 更新:2022-04-15 07:00. 77. 政務司司長一職自李家超辭職參選特首後一直懸空特首林鄭月娥昨日4月14日表示收到中央通知不會任命新的政務司長亦不設署任安排即該職位會出缺直至6月30日。 綜合多名政界人士分析,中央繼續懸空此職背後涉及至少三方面考慮,三者一環扣一環,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於要考慮兩屆政府之間的銜接問題。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甚至相信,林鄭月娥曾經向中央建議人選,但中央不接受。 一、考慮銜接下屆政府問題.

  5. 根據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通過的《 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 》,行政長官候選人須獲得不少於188名 選舉委員會 委員的提名,而且在5個界別中每個界別取得不少於15個委員的提名,之後須經過 香港特別行政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 審查參選資格,包括是否符合擁護《 香港基本法 》和效忠特區的要求。 候選人必須最少獲得選舉委員會751票才能當選。 2022年5月4日, 廉政公署 表示,在進行網上巡查時,尚未發現有人煽惑他人不投票或投白票 [11] 。 事件 [ 編輯] 冼國林率先宣佈參選 [ 編輯] 電影製作人、時事評論員 冼國林 於2022年1月19日宣佈參選,成為首位公佈參加是屆選舉的參選人。

  6. 2022年5月15日 · 2022年5月15日 11:25. 【Now新聞台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稱組班工作剛開始正與團隊討論名單政務司司長人選已有心水」,而考慮班子的人選時會著重能力經驗及理念李家超當選行政長官後首次出席電台節目受訪他指組班工作剛開始正與團隊討論名單不會透露人選或有多少名現屆官員留任強調考慮班子人選時最著重是能力經驗及理念。 李家超:「如果我希望他做商務發展的,如果他本身的經驗或知識是另一個範疇,就未必是、縱然他在其範疇很好,但配對未必完全一致,但我不會太著重他是甚麼背景出身,而是他的經驗及知識,是否配合與鞏固到整體我希望某個政策範疇,他去做其工作。 李家超出身警隊,被問到組班時,會否優先考慮紀律部隊,他指任何職系的人都會考慮。

  7.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和經完善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選舉制度這中央兩大舉措的保障下香港特區重回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我明白市民對特區政府抱有更大的期望作為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政務司司長我既感到非常榮幸亦感到肩負重任我承諾定必竭盡所能協助行政長官準確落實一國兩制」。 我會凝聚各方力量和統籌各政策局,制訂和全面落實各項有利香港社會和民生的政策,並與各部門研究如何精簡程序,提升效能,盡早解決市民生活上的困難。 我會加強行政與立法關係,促進雙方良性互動,從而制訂合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貫徹良政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