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3日 · 魏志煒表示中銀人壽近 4 成投保年金計劃的客戶為 41至50 歲,客戶投保年齡可低至 30 投保年金計劃的 9 成客戶選擇港元其餘為美金及人民幣在入場門欄方面中銀人壽年金產品也僅需3.6萬元不過大部分客戶平均保單額達6萬元

  2. 2024年5月8日 · 在職家庭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申請以住戶(包括1人住戶)為單位。 申請住戶達到工時要求並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可以申領計劃下的基本津貼中額津貼或高額津貼。 每名合資格兒童亦可申領兒童津貼。 視乎住戶入息,津貼以全額、3/4額或半額發放。 由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以4人家庭為例,領取全額津貼的住戶每月入息上限為25,000元,資產入息上限則是59萬元;而每月每個住戶和每名兒童的津貼將各有1,610元。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 以育有2名合資格兒童的4人住戶為例,由2024年4月起,可領取的職津最高金額將為4,830元。 若以每次申請的六個月申領期計,每宗申請最高金額亦將增至28,980元。

  3. 2024年4月26日 · 入息限額? 申請方法? 以下一一話你知。 房委會早前已宣布於居屋2024起實施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凡有嬰兒出生於2023年10月25日或以後的家庭申請者而有關子女在該資助出售單位銷售計劃申請截止日期時須為3歲或以下房委會將為長者優先計劃優先選樓計劃合資格申請者合共預留四成單位配額作選樓。 居屋較私人屋苑有可觀折扣,是不少港人上車希望。 (資料圖片) 居屋2024|綠表、白表申請資格. 居屋綠表申請資格: 1)年滿18歲. 2)房委會轄下公屋住戶. 3)房協轄下甲類出租屋邨住戶. 4)房委會轄下中轉房屋認可居民. 5)持有由房委會或市區重建局發出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 ─ 衹適用於居屋第二市場計劃》 6)房委會「長者租金津貼計劃」受惠者.

  4. 2024年5月6日 · 社會新聞. 特約內容. 港人憂退休後儲蓄難抵醫療費 自願醫保靈活擴展保障安全網. 撰文:王玥晨. 出版: 2024-05-06 10:00 更新:2024-05-06 10:00. 14. 香港人以長壽見稱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資料¹,本港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1歲女性更達87歲長壽本是好事然而不少香港人卻擔心退休後難以負擔高昂的醫療開支。 根據2023年《宏利亞洲康健調查》²顯示,香港市民預期在63歲退休,64歲開始出現健康問題,當中有超過一半(56%)受訪者表示會透過儲備現金以應付醫療開支。 可是,依賴現金儲備並非長遠方法,而周全的自願醫保計劃可為保單持有人帶來多一個選擇,少一份預算擔憂。

  5. 2024年5月7日 · 《香港01》特設打工仔計稅機,立即幫你計! 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民生紓困及稅務措施一覽: 1. 寬減2024/25年度首季的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1,000元為上限; 2. 寬減2024/25年度首季的非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1,000元為上限; 3. 寬減2023/24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3,000元,有關扣減會在2023/24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 4. 寬減2023/24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稅,上限為3,000元,有關扣減會2023/24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及. 5. 向領取社會保障金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以及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作出相若安排。 6.

  6. 2024年5月2日 · 社會新聞. 大灣區養老廣東計劃增兩安老院位處深圳佛山 年內擴至其他城市. 撰文:呂穎姍. 出版: 2024-05-02 17:04 更新:2024-05-02 17:18. 4. 社署今日2日宣布,「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將在下周一6日起新增兩間分別位於佛山和深圳的安老院為認可服務機構。 兩間院舍均由具有在香港提供資助安老院舍照顧服務經驗而記錄良好的香港私營機構及內地養老機構合作營運。 此外,社署正探討在今年內將計劃擴展至由內地機構營辦的養老機構,現正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有關部門聯絡,當中院舍需評選為「星級養老機構名單」中四星或以上級別,且具備最少兩年營運記錄,才加入成為計劃的認可服務機構。 社署正探討今年內將計劃擴展至由內地機構營辦的養老機構,現正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有關部門聯絡。

  7. 2024年5月8日 · 陳國基指港府自2022年起推出的各項搶人才留人才措施反應十分踴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亦指當局推算首批透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的人才來港一年間已為本港帶來340億元經濟貢獻為本地生產總值拉動1.2%。 + 1. 陳國基指香港一系列搶人才留人才措施反應十分踴躍.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今日在港舉行,陳國基致辭時表示,香港要成為人才高地在「起、承、轉、合」等四方面都要發揮功能。 他首先提到,「起」即在疫後招攬各地人才,他指,在2022年起推出一系列「搶人才、留人才」措施,截至今年4月底,已收到約29萬份申請,批出接近18萬宗,其中超過12萬名人才已經來到香港,遠超原定每年吸納3.5萬名人才的目標,他形容各項計劃推出以來,反應十分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