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腸道健康檢查計劃﹙「計劃」﹚ 是針對關注腸道健康人士而設的檢測服務。 計劃採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發、全球首創透過檢測糞便的細菌基因 (M3)的偵測方法*﹙ 「此檢測」 ﹚。 此非入侵性檢測方法除了能偵測早期大腸癌之外,亦能有效預測大腸瘜肉復發。 更多關於此技術的研究結果,請參考以下連結: https://www.med.cuhk.edu.hk/tc/press-releases/cuhk-develops-a-novel-faecal-test-that-can-detect-polyps-and-early-colon-cancers-with-sensitivity-over-90. 計劃特色. 非入侵性檢測** 簡單方便:只需糞便樣本.

  2. 大家對大腸鏡檢查應該不陌生照腸鏡除了可及早發現大腸癌更重要可及時發現和切除瘜肉等病變組織從而預防大腸癌然而不少人對照腸鏡存有誤解甚至抗拒檢查例如以為照腸鏡會很難受和複雜又或覺得沒有症狀便毋須檢查其中一個令病人怕照腸的原因是檢查前的洗腸程序其實只要事前工夫做得好清腸比較順暢及徹底醫生檢查時便可看得更清楚。 病人一般在檢查前三天開始低渣飲食,避免食用蔬菜和生果,可如常吃飯、米粉及肉類等;檢查前一日則要無渣飲食,可喝湯、米水、啫喱、電解質飲品及茶等。 檢查前一日的下午要開始飲瀉水洗腸,其間需要上 8 至 10 次廁所,然後如常睡覺,翌晨便可做檢查。

  3. 大家對大腸鏡檢查應該不陌生照腸鏡除了可及早發現大腸癌更重要可及時發現和切除瘜肉等病變組織從而預防大腸癌然而不少人對照腸鏡存有誤解甚至抗拒檢查例如以為照腸鏡會很難受和複雜又或覺得沒有症狀便毋須檢查其中一個令病人怕照腸的原因是檢查前的洗腸程序其實只要事前工夫做得好清腸比較順暢及徹底醫生檢查時便可看得更清楚。 病人一般在檢查前三天開始低渣飲食,避免食用蔬菜和生果,可如常吃飯、米粉及肉類等;檢查前一日則要無渣飲食,可喝湯、米水、啫喱、電解質飲品及茶等。 檢查前一日的下午要開始飲瀉水洗腸,其間需要上 8 至 10 次廁所,然後如常睡覺,翌晨便可做檢查。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現正提供大腸癌篩查計劃政府全數資助 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無需額外付費參加者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若有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避免其演變成癌症更多有關大腸癌篩查計劃的資訊可參考以下網頁: https://www.colonscreen.gov.hk/tc/public/index.html. 查詢: 3468 7141.

  6. 2021年9月2日 · 政府於2016年以先導形式再於2018年恆常化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歲至75歲沒有大腸癌症狀的香港居民每兩年在私營機構接受大腸癌篩查。 自計劃推行以來至2020年12月,已經超過200,000合資格人士參與計劃,接受大便隱血測試;超過15,000人確診大腸腺瘤,當中有6.3%人確診大腸癌,計劃成效令人鼓舞。 然而,尚有許多適合篩查的市民沒有接受檢測。 而當病人做了第一次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息肉後,往往需要在3年至5年後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以防息肉復發。 不少病人因畏懼洗腸過程的不適,而沒有依照指示做大腸鏡覆查。 作為前線醫生的我們雖然盡力鼓勵適合的病人參加大腸癌篩查及根據指引作跟進;然而,對於病人面對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憂慮,實在可以理解。

  7. 2023年3月14日 · 政府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實屬德政。 現時約有780名基層醫生參與計劃,分布在約1,080個診症地點。 市民可從政府官網 ( https://www.colonscreen.gov.hk) 找到計劃的資料。 凡年齡介乎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就可以在私營界別接受篩查服務。 參加者會先進行兩次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看不到的微量血液。 若有,醫生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息肉,避免其演變成癌症。 預防勝於治療,市民可從日常生活開始,透過健康生活模式包括膳食中多吃蔬菜、不吸煙、少飲酒、保持恆常體能活動及正常體重等,減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分享: 列印.

  8. 2023年3月14日 · 市民可從政府官網 ( https://www.colonscreen.gov.hk) 找到計劃的資料。 凡年齡介乎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就可以在私營界別接受篩查服務。 參加者會先進行兩次大便隱血測試檢驗是否有肉眼看不到的微量血液若有醫生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息肉避免其演變成癌症預防勝於治療,市民可從日常生活開始,透過健康生活模式包括膳食中多吃蔬菜、不吸煙、少飲酒、保持恆常體能活動及正常體重等,減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