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 政務官與事務官不論其性質與適用之法律均有明顯的差 異,政務官主要是擔任機關的正、副首長,負責統率機關 與施政的決策,具有動的要素,須向民意機關負責,並隨 政策或政黨輪替而進退。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

  2. 首長制與委員制的優劣. 1.首長制之優點. (1)事權集中,責任明確。 (2)指揮靈敏,行動迅速。 (3)易於保守秘密。 (4)易於減少不必要的衝突與摩擦。 2.首長制之缺點. (1)首長個人易於獨斷獨行,不符合民主原則。 (2)一人知慮有限,對問題的考慮欠廣博周詳。 (3)一人精力有限,有不勝繁劇之苦。 (4)無人牽制,易於營私舞弊。 3.委員制之優點....

    • 行政基本意涵
    • 公私部門
    • 公共行政之特性
    • 公共性的組成
    • 公共利益
    • 行政學典範
    • 行政學之三大理論時期
    • 行政學派

    從「政治觀點」來定義行政基本意涵其看法又可分為兩派: (一)以「三權分立」為論述基礎: 1.其代表人物魏勞卑(Willoughby)認為「行政就是政府行政部門所管轄的事務」,言下之意是指行政是專屬「行政部門」管轄的事務。 2.然而此一定義過於狹隘,因為所謂的公務並不只限於行政部門,其他的政府機關(例如立法、司法部門)亦有行政現象存在,如:組織結構、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等。 (二)以「政治與行政二分」為論述基礎: 1.政治、行政二分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古德諾(F. Goodnow)曾說:「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現,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言下之意是指政治的工作在於「政策決定」,而行政則是扮演「政策執行」的角色。 2.然而,政治與行政不易作嚴格的劃分,因為行政的執行,根本不能脫離政治;相反地,很多所謂政...

    艾里森(G.T. Allison)與薛瑞(W. Sayre)之觀點探討公私部門本質上是否有其差異。 他們認為公部門與私部門在重要處不同,在不重要處相同,亦即兩者是「異大於同」。換言之,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在本質上有極大差異,誠如艾里森所說:「兩者差別的重要性,遠勝於其相似之處」。 波茲曼(B. Bozeman)之觀點探討公私部門本質上是否有其差異: 波茲曼(B. Bozeman)認為公部門與私部門在重要處相同,在不重要處不同,亦即兩者是「同大於異」。換言之,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在本質上並沒有差異。

    有關公共行政之獨特性質,張潤書老師之看法說明如下: 張潤書老師認為,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雖然有其相同點,但仍有其相異之處,茲分述如下: (一)目的與動機不同: 公共行政的主要目的與動機在於,謀求社會的「公共利益」,加強對人民的服務;而企業管理的目的與動機,則在追求「個人私利」,亦即民間企業是以賺錢為目的。 (二)獨佔與競爭的不同: 政府行政是具有「獨佔性」的,許多政府管轄的事務,除非得到政府的許可或授權,否則其他團體與人民是無法從事的;而企業經營強調的是「自由競爭」,任何人都不得壟斷市場。 (三)政治考慮之不同: 在民主政治下,政府施政必須受到民意代表與輿論的批評與監督,絕不能罔顧民意,為所欲為,因此政府行政須考量較多的政治因素;而企業經營則比較不須考慮政治因素。 (四)對外在環境因應的程度不...

    所謂「公共」,其具備兩種涵義,分別為「成熟」與「關懷」: (一)第一個涵義是「成熟」: 意指一個人在身體和心智上發展成熟,從而將重視個人私利轉變為超越自我,而去瞭解他人的利益。亦即公共是指一個人具備瞭解私人的行為結果將會影響他人的能力。 (二)第二個涵義是「關懷」: 隱含著「關係」(relationship)的重要性。 傅德瑞克森(H. G. Frederickson)認為公共行政之主要精髓在於追求公共性的實踐,而公共性主要由下列四者所組成: (一)憲政體制: 建構公共行政公共性之一般理論的首要條件,乃植基於「憲政體制與憲法規範」。學者羅爾(Rohr)認為,政府的正當性是來自接納憲法的原始初衷,而非民主的選舉。 (二)德性的公民: 哈特(D.K. Hart)提出了實踐德性公民的四個面向: 1...

    學者顧賽爾認為公共對談的主要政治象徵為「公共利益」,其會涵蓋六項建構性價值或規則: (一)合法性與道德: 行政人員應本著正直與誠實的道德良知,依憲法行事。 (二)政治回應性: 即政府施政需符合民眾與相關團體之期望。 (三)政治共識: 即透過「交互主觀之瞭解」,來重塑彼此所冀求之理想。 (四)關注邏輯性: 即建立政策倡導與規範目標之有效連結,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1.社會目標須有效而明晰。 2.政策倡導須能促進社會目標。 3.政策倡導本身須合理一致。 (五)考量結果: 公共對談所致力提升之相關價值。 (六)議程之覺察: 論及公共利益之對話,必須規避私人利益滲入公共領域之中。 公共利益的功能 (一)學者索洛夫(Frank J. Sorauf)曾指出,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是「有...

    亨利(N. Henry)將行政學的發展區分為五個時期,稱之為五大典範,分述如下: (一)典範一時期:政治與行政分立時期 1.時間:1900年~1926年。 2.典例範本: (1)古德諾(F.J. Goodnow)之「政治與行政」(1900)。 (2)懷特(L.D. White)之「公共行政研究導論」(1926)。 3.主題: 強調政治與行政分開,前者是政策制定,後者乃政策執行,兩者應嚴格區分。 (二)典範二時期:建立行政原則時期 1.時間:1927年~1937年。 2.典例範本: 古立克(Gulick)、尤偉克(Urwick)之「行政科學論文集」(1937) 3.主題: 建立放諸四海皆準之行政原則,以達成組織的目標。 (三)典範三時期:行政學即「政治科學」時期 1.時間:1950年~1970...

    由於「行政學」是一門借用學科,所以一百多年來,它的理論、原則、方法,多半來自企業管理學、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及社會學的啟迪及應用,其中以受到企業管理學的影響最深。 大致上,行政學理論可以分成三個時期,說明如下: (一)傳統理論時期(1900年~1930年): 1.此一時期強調「效率」觀念,開始於泰勒的科學管理運動,主要是由三個學派所構成,分別是「管理技術學派」、「行政管理學派」與「科層體制學派」。 2.傳統理論將機關組織視為一個靜態的大機器,然後尋找各種最佳原則,使組織能有效的運作,達到高度效率的要求,且不太重視人性的因素。 (二)修正理論時期(1930年~1960年): 1.此一時期主要在修正及彌補傳統理論的缺失與不足,主張以人類行為及工作動機做為研究的重點,由人群關係學派(Human...

    行政管理學派-費堯 (一)著作:《一般管理和工業管理》,1915年。 (二)主張: 費堯在其著作中提及,管理者有五項主要的工作,又稱為「管理者五大功能」,即所謂「P.O.C.C.C.」,說明如下: 1.計畫或規劃(planning)。 2.組織(organizing)。 3.領導(commanding)。 4.協調(coordinating)。 5.控制或考核(controlling)。 (三)管理原則: 另外,費堯又整理了所謂十四點管理原則,分別為: 1.分工。 2.權力與責任。 3.紀律。 4.命令統一。 5.目標統一。 6.個人利益置於共同利益之下。 7員工的酬勞。. 8.中央集權。 9.層級節制。 10.秩序。 11.公正。 12.員工任期的安定。 13.自動自發。 14.團隊精神。...

  3. 其他人也問了

  4. 行政法第十講:行政命令. 綱要. 一、行政命令之區別. (一)緊急命令與普通命令. (二)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 (三)授權命令與職權命令. 二、行政命令之合法要件. (一)發布命令之主體須為行政機關. (二)發布命令之機關必須有權限.

  5. 本文在這裡要探討的,就是針對政府單位乃至 於民間組 織,彼此與民眾往來「體例使用」的原則。 說到公務界不論與民眾或是對於團體的「互動回應」,在「正式」的「 答 覆」上,有所謂的「禮尚往來」原則,其實對於「禮尚往來」,在禮 儀學 上歸其根本,仍不脫「平等」與「對等」原則,這裏的兩項原則, 不單是 指「地位」,在答覆的「方式」,或稱為「體例」上,仍是「對 等原則」...

  6. 有關公務員個人行為涉及貪污和腐化的倫理觀念,係指何種層次的行政倫理? (A)公共政策倫理. (B)行政決定倫理. (C)行政執行倫理. (D)個人倫理行為. [100年高考三級] D. 傳統行政倫理將行政人員視為執行政策的工具,此種倫理觀謂之為: (A)政策倫理. (B)中立倫理. (C)結構倫理. (D)施政倫理. [098年退除役三等]

  7. 政策合法化之團體盲思. (一)意涵. 1.定義. 團體盲思係指,某一個團體因為具有高度的凝聚力,非常強調團結一致的重要性,因此在討論問題時,壓抑了個人獨立思考及判斷的能力,迫使個人放棄批判及提出不同意見的機會,最後使團體產生錯誤或不當的決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