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8日 · 楊潤雄自從上任教育局長以來屢被質疑子女讀國際學校及到海外升學楊潤雄過去曾在電台節目坦承兩名子女過去均就讀國際學校但解釋因為他派往外地工作回來後覺得香港教育制度較複雜」,入讀國際學校是方便適應」。 他近日再次接受電視訪問時補充子女正在海外大學一個修讀獸醫另一個正在讀化學工程他指自己為子女升學選擇了一個簡單方法:「讀咗咁多年就唔駛去幫佢揀升學路)」。 據悉,楊潤雄一對子女現時在澳洲留學,但大學名稱不明。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育有2名兒子,都是在英國劍橋大學讀書,其中長子林節思讀純數,而次子林約希就讀數學系。 林鄭月娥曾向傳媒分享育兒心得,她表示兒子還小時,會推卻很多慈善晚會、籌款活動,每晚與他們一起吃晚飯,忙中亦會兼顧家庭生活。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2. 學界對楊潤雄坐正教育局局長職位反應正面除了受惠於吳克儉的離任消息亦是因為楊潤雄曾親自處理不少教育議題讓他在教育界人士中取得正面印象。 [9] 例如在2015年年底 全港性系統評估 風波期間, 立法會 教育事務委員會召開公聽會吳克儉因家事而缺席由楊潤雄以署理教育局長身份出席對於會上幾乎一面倒的批評楊潤雄曾表明:「如果無法令學校停止操練政府願意作出重大調整。 」另外,在2017年5月初,立法會為 基本能力評估 (BCA)召開公聽會,合共3節,但吳克儉只出席1節,改去出席汕頭商會慶祝回歸20周年活動,其餘2節的公聽會亦由副局長楊潤雄頂上。 [9] 對於其五年教育局副局長生涯, 泛民主派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亦評論楊潤雄有誠意兼肯溝通,亦讚賞其表現穩妥。 [10]

  3. 楊潤雄, GBS , JP (英語: Kevin Yeung Yun-hung ;1963年1月26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官員, 公務員 政務官 出身曾任 教育局 局長現任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局長。 簡歷. 楊潤雄祖籍 廣東 東莞 ,父親在他年少时在一間服装店工作 [註 1] 。 他畢業於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 [註 1] 和 香港大學 社會科學院。 在大學畢業後,他曾在私人機構任職會計七年。 [1] 楊潤雄在1992年11月加入香港政府 政務職系 ,曾在 政務總署 、 布政司辦公室 、 運輸科 、運輸局,以及 工商局 任職。 他其後擔任 民政事務局 首席助理局長,並在2002年7月19日接替鍾沛康出任 九龍城 民政事務專員 。

  4. 楊潤雄 , GBS , JP ( 英文 : Kevin Yeung Yun-hung , 1963年 1月26號 —)係 香港特別行政區主要官員 ,做過 教育局 局長同 副局長 ,現任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局長。 履歷. 楊潤雄祖籍 廣東 東莞 ,喺 香港 出世,喺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 同埋 九龍華仁書院 畢業,之後喺 香港大學 完成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其後取得 澳洲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 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佢大學畢業後做過專業 會計 七年,1992年加入香港政府做 政務主任 ,2010年調任 食物及衞生局 前,曾任 民政事務局 局長 曾德成 政務助理四年幾,並喺2004年晉升至首長級丙級政務官。

  5. 2021年8月27日 · 香港文匯報專訪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新學年開始前分享重塑香港教育的方向。 他表示,香港國安法自去年實施後,香港社會重回穩定,加上全港市民同心抗疫,已具備基本條件,讓社會和教育界重新向前。 局方未來會加大力度推動價值觀教育與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同時會繼續做好教師培訓與溝通工作。 他形容,香港教育已開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相信未來一年會開始見到各種變化,逐步重建社會對教育界的信心。 「未來日子我們會更重視回歸教育重點工作,做好例如價值觀教育、國民身份認同等,亦會在教師培訓方面多做工夫,重建社會對教育界和老師信心,之後才會考慮其他制度上的改變。

  6. 2024年3月19日 · 杨润雄, GBS , JP (英语: Kevin Yeung Yun-hung ;1963年1月26日 —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官员, 公务员 政务官 出身曾任 教育局 局长,现任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 局长。 简历 [ 编辑] 杨润雄祖籍 广东 东莞 ,父亲在他年少时在一间服装店工作 [注 1] 。 他毕业于 中华基督教会基华小学 [注 1] 和 香港大学 社会科学院。 在大学毕业后,他曾在私人机构任职会计七年。

  7. 2021年11月28日 ·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 學校教育以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為目標,並且強調德智體群美五育並舉。 香港中西文化交匯,但我們的價值觀教育仍然是立根於中華文化,以立德樹人作為目標。 香港的學校教育一直重視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良好品格、正面積極態度、端正行為,並鼓勵學生服務和貢獻社會,以回應社會及家長的期望。 價值觀教育與社會發展. 「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出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證諸今日,仍具深刻意義。 即使是社會精英,如因為品格的缺陷而做出了對社會遺害甚深的事件,也必然為人所指摘,甚至唾棄。 隨着科技急速發展,人工智能及新科技日新月異,世界各地都關注運用新科技的道德操守,可見對品德的追求是跨越國家和民族;對香港而言,價值觀教育亦亟需切合時代的需要,以培養下一代德才兼備,愛護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