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航班被稱爲“極道一號”( Polar One ),由編號B-HUJ的波音747-400客機執飛,載有137名旅客 [35],並在一夜之間成就多項創舉,包括:首個從紐約飛往香港的不停站客運航班;首架在赤鱲角新機場降落的商用客機;國泰首架飛越北極上空的新航線。

  2. 日本航空782号班机涉中国旅客事件,又称日航事件或JL782事件,指2001年1月27日原定于前往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的日本航空782号班机因天气原因备降大阪关西国际机场后,该航班上未持有日本签证、原定在东京机场不入境转机前往美国、加拿大等地的中国旅客,被迫在夜间关闭、无商店营业的关西机场 ...

    • 概要
    • 涉事航機
    • 空難前的事故
    • 事故經過
    • 搜救工作及過失
    • 事故调查
    • 事故影响
    • 著名遇难者
    • 後續事件
    • 相關紀錄片

    當地時間18時整,123號班機從羽田機場起飛,於18時56分在群馬縣多野郡上野村附近、距離東京約100公里的高天原山山脊墜毀。在日本當地的搜救工作出现嚴重延誤的情况下,僅4人在飛機失事17小時後生還:一名未執勤的空服員、一對母女、一個12歲女孩,其餘520人悉数罹難,包括知名歌星坂本九、前寶塚歌劇團雪組女演員北原遥子、若干政商界人士及一名孕婦。由於失事的波音747SR型是日本國內線專用的短程高承載型客機、又採取非常高比例的經濟艙座位配置,載客人數遠高於一般同級客機,造成此事故傷亡人數眾多。 事後調查空難原因,肇起於該飛機在失事7年前發生機尾擦地後,波音人員在機體受損部位的維修方法錯誤,導致事發時尾端機體因金屬疲勞而爆開、連帶損毀尾翼與液壓系統,最終飛機失控迫降不及而墜毀。這起空難也稱「大阪空...

    失事客機的機型為波音747SR-46,生產線編號20783,機身編號JA8119,使用四具普惠JT9D-7AW引擎;於1974年1月28日首飛,同年2月19日交付給日本航空,也是一架波音專門製造給日航的短程航機,此機型油耗比當時的波音747還要少很多。事發前,該機機齡11年7個月,飛行時間合計25,030小時,起降次數為18,835次;涉事飛機為日本航空史上唯一一架因空難而註銷編號的波音747客機。[註 1][註 2]

    涉事航機在本次事故之前,一共發生過2次事故: 1. 1978年6月2日,该機執飛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飛往大阪國際機場(伊丹機場)的JAL115班機。在伊丹機場著陸時因角度過大導致機體尾部觸地,25人受傷(日本航空115號班機事故)。飛機製造商波音對這宗事故的不當修理成了引發後來空難的主要原因。另外從1985年2月至失事前,該機客艙後部的卫生间門累计故障28次,然而事故調查報告書中並未將卫生间門的故障歸結為前次事故機體變形所導致。 2. 1982年8月19日,该機从羽田機場飞往札幌千岁机场降落时,由于视野不良导致飞行员判断错误,致使该機从跑道右侧滑出,導致四號引擎触地因而复飞。在视野不良的情况下,机长仍然允许副机长操作着陆,这违反了当时的日航规定。

    事故背景

    時值夏末,數以百萬計的日本人正要返鄉歡慶盂蘭盆節。日本人傳統上在此時回出生地拜祭祖先、同時和家人團聚,因此每年均有大量的返鄉運輸需求(日语:帰省ラッシュ),且位於羽田機場81公里外的筑波市正舉行世界博覽會(日语:国際科学技術博覧会)(羽田機場為當時筑波市最近的國內線機場),使得客量進一步增加。而在盂蘭盆節的情況下,該班機的乘客大多為日本籍,但也有21名外國人。

    事故發生前

    1. 18時04分:機組成員以及乘客共524人登機完畢,但滑行道有另外的班機滑行而在預定時間後4分鐘出發。[註 5] 2. 18時12分:JAL123從羽田機場的18號停機坪駛至15L跑道後滑行起飛。

    客舱内的情况

    事故發生時,客舱内的氧气面罩直接落下,并开始播放录音,乘客们也按指示戴上氧气面罩、繫上安全带並熄菸[註 6];另外,因為可能海上迫降,部分乘客穿上了救生衣;同時波多野座艙長也透過機內廣播指示所有空服員準備氧氣瓶。根据生還者的證詞,客舱内没有混乱,非常平静,带小孩的乘客根据提示为孩子戴好氧气面罩。之後乘客皆以「安全姿勢」因應迫降後所帶來的衝擊,由於班機自意外发生到坠毁有半小时以上的时间,這段期間內已有部分乘客抱有最壞的心理準備,在机上写下了遗书。 生還的未執勤空服員表示「機上的空服員到最後一刻為止都在協助乘客」,從機尾回收的飛航記錄器也指出機內不停播放「有孩童隨行的乘客請抱緊小孩」、「隨時確認身邊週遭狀況」與「迫降時的對應方式」等等的廣播,另外還有執勤空服員所書寫的緊急狀況對應筆記,以及乘客用相机所拍下的当时机舱内的情景,这些物品都在搜救过程中被发现,並由媒體公開。 29年後的2014年8月12日,富士電視台所製播的特別節目裡公布了其中一位生還者所敘述的機內狀況,提到了「當時機內已經有數名乘客陷入昏迷」的新證詞。

    班機失事24分钟後(8月12日19:15),一架美军C-130運輸機发现失事地点,并将位置回报日本当局。失事后2小时,驻日美军提议空降两名人员到山上了解詳細狀況,但直升机在半路收到「返回基地」的命令,日本表示由自衛隊接手搜救工作。由於失事現場位於山區,而且失事當時因降雨導致能見度不高,日本自衛隊的直升機認為沒有生還者跡象,不願冒險降落檢查。而陸路的搜救隊伍則因不相信有生還者存在,當晚並沒有連夜趕到現場搜救,而是在離失事現場63公里(39英里)遠的上野村聚落過夜,陸上自衛隊第1空降團由岡部俊哉二等陸尉及作間優一二等陸曹率領,於早上7時45分搭乘CH-47JA運輸直升機進入墜機現場,日本搜救隊內部出現種種混亂和延誤,最终導致搜救人員到隔天上午9點,即飛機失事14小时後才到達現場,喪失了寶貴的黃金...

    於事故中身亡的罹難者最終安置於群馬縣藤岡市的各中小學的室內體育場進行辨認。墜毀時因猛烈撞擊且發生大火,且因時值夏季,遺體腐敗得很快,造成大部份罹難者的遺體殘缺不全。由於當時DNA分型技術尚未成熟,因此日本政府動員了許多當地醫師以及全國的法醫和牙醫,協助在酷熱及屍臭之中辨認罹難者身份,辨識工作直到該年冬天才全部完成。 在调查开始时,日本官方将此次事故作为一次犯罪事件来处理,将失事现场作为犯罪现场封锁,并拒绝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及波音公司的调查人员介入调查。后来在NTSB主席親自寫信給日本政府,日本政府才同意美方人员在事發5天後进入调查现场,然而波音公司的人员被认为是嫌疑犯而受到监视無法自由行动,並需要於NTSB的陪同下方可進行調查,後而影响了调查的進度。 日本官方的航空與鐵道事故...

    波音因为维修不当造成此次空难,声誉受到影响。不过因为调查结果显示波音747并无重大的设计瑕疵,故该机型依然销售良好;為避免波音747因管線受損導致所有液壓控制皆失效,此後在每架747客機上的升降舵和下方向舵加裝了液壓閥。
    空難重挫了日本民眾對本國籍航空公司的信心,也使坂本九時代在同年10月1日終結,當時國內航線乘客數量大減三分之一。群馬縣警方以業務過失致死罪名將日航及波音公司的相關人員共20人移送前橋地檢署偵辦,但最後都獲不起訴處分。日航董事长,公司维修部经理、數名基層職員因此次事故引咎辞职以及日航的一位工程師更以自杀谢罪,虽然他們與事故原因并无直接相關。而当时日本社会盛传事件内幕是波音为重要客户顶罪,導致日...
    即使日航本身和空難原因無直接關聯,日航最終仍支付7.8亿日元慰問金給罹難者家屬。
    本次空難令航空界開始研究液壓控制失效下的應變措施:1989年蘇城空難的機組人員就是基於該次空難後的教訓成功將飛機帶回機場,雖然飛機仍因迫降失敗翻覆,但過半數乘員仍得以生還;而2003年的DHL貨機巴格達遇襲事件更是民航史上第一宗大型噴射民航機在完全失去液壓控制情況下成功降落的事件。
    北原遥子(女演员,前寶塚歌劇團演員)[註 7]
    中埜肇(日语:中埜肇)(阪神电气铁道専務执行铁道事業本部長,職業棒球阪神虎隊总经理)
    浦上郁夫(日语:浦上郁夫)(好侍食品执行社長)

    1985年12月,本起空難的罹難者家屬組成了「812聯絡會」(8.12連絡会),宗旨為追查本次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與進行飛安相關研究。2009年3月,「812聯絡會」因對國際飛安有重大貢獻,獲得美國航空事故受害者協會(NADA)的最高榮譽「航空安全獎」。 1986年,事故地點所在地群馬縣多野郡上野村高天原山設立紀念碑「升魂之碑」(紀念碑設立點同時是當時臨時直昇机場,同時亦是遺體從現場運離的場所),由當時日本海軍少校退役的上野村村長黑澤丈夫(日语:黒沢丈夫)提字。而當地的步道和山區被命名為御巢鷹之山脊(日语:御巣鷹の尾根),之後交由財團法人「慰靈之園協會」雇用當地居民整理事故現場,並於每年事故發生之日的8月12日舉辦慰靈登山活動;部份的飛機殘骸以及相關文書資料則移至日航於2006年建立的安全推廣...

    此次空難被國家地理頻道製播為《重返危機現場》的第六季第六集「Terrified Over Tokyo」。
    探索頻道以部份形式製播為《空難事件簿(英语:Aircrash Confidential)》的「Maintenance Failure」。
    事件也收錄於國家地理頻道和探索頻道均有播放的《空中浩劫》第三季第三集「Out of Control」,并在第二十三季被重製。
    2005年8月12日,日本TBS電視台根據此一空難發生後的真相調查,以及遺族的心路歷程製作的半紀錄片型式特別節目《ボイスレコーダー~残された声の記録~ジャンボ機墜落20年目の真実》(座艙通話記錄器~殘存的聲音紀錄~巨無霸客機墜毀第20年的真相)。
  3. 日本航空350號班機是由一架日本航空的道格拉斯DC-8-61(飛機註冊編號:JA8061)飛行,從九州 福岡機場飛往東京 羽田機場的國內線客機航班,此航班在1982年2月9日於東京灣在往東京羽田機場途中墜毀。 通稱日航羽田沖墜落事故、羽田沖墜毀事故、日航反推事故。

  4. 事件經過 1995年6月21日,NH857號班機載著350名乘客(包括劫機者和七名3歲以下兒童)和15名機組人員由東京羽田機場飛往北海道函館機場 [1]。11時45分,飛機在山形县上空遭時年53歲的九津見文雄劫持,九津見原是東洋信託銀行(現為三菱日联信托银行)職員,事发前一年因患有精神病而病休在家 [2]。

  5. 兩岸航線 是指 台灣海峽兩岸 之間的 民用航空 班機,因為戰爭因素曾有50多年的時間沒有通航,1980年代後兩岸以第三地中轉方式互通。. 海峽兩岸關係 破冰後直飛起始於2003年,原以 包機 形式運作,2009年後改為定期航線並逐漸成長,成為亞洲重要民航市場之一 ...

  6. 民航公司106號班機(CT106),又稱「神岡空難」 [1] [2],是民航空運公司一班由臺中飛往臺北的定期班機。 1964年6月20日,一架編號為B-908 [3] 的C-46運輸機 [4] 從臺中起飛後不久即墜毀,導致機上57人全部遇難。 遇難者包括20名美國人、1名英國人以及參加第11屆亞太影展的馬來西亞代表團、前亞洲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