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4日 · Star Walk 2 最佳中文版觀星 App ,星座美感與太空知識兼具. 作者: Esor Huang 9月 04, 2017. 在 iPhone 與 Android 等智慧型手機剛流行時,就有許多「星空 App 」登場,搭配手機裡的陀螺儀,讓你可以舉起手機對著夜空,一邊對照著螢幕與星空裡的星座,賣弄著數位與自然 ...

  2. 2017年1月14日 · 由台灣赤燭團隊發開的「返校」,就是這樣一款關於自我內在旅程的國產恐怖、推理與解謎遊戲,遊戲中透過以台灣 60 年代戒嚴時期為背景的架空校園,完美結合白色恐怖、民俗禁忌、社會議題、家庭問題等外在恐怖支線,讓玩家跟著主角 潛入自我意識的最恐怖深處 ,演繹出一齣精采且充滿思辯的青春變奏曲。 關於「返校」這款遊戲在歷史背景、台灣文化上獨一無二的設定,我在之前試玩版的評論就有著墨,想了解這部分的朋友可參考前一篇評論: 返校:難得的台灣60年代校園恐怖遊戲! 試玩下載中 。 去年中(2016年),從 「返校」推出試玩版後 ,我就非常期待這一款國產恐怖遊戲的推出,這一年來,台灣也有很多優質遊戲作品一一登場:「 台灣開發 2016 年讓人驚豔的遊戲 App ,電腦玩物12款私心推薦 」。

  3. 2018年9月7日 · 這八篇故事,正是本書方法論的最佳驗證。 本書的日記方法論: 這本書最終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日記方法論。 你可以在章節編排上看到他的結構,但我這裡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幫大家看到方法論深沈的意蘊。 首先是「SLOW(慢)日記法則的三重性」。 第一重是要怎麼寫出能檢視人生的好日記? 這是本書第一部中所討論的,個人寫日記的SLOW法則。 第二重是如何能夠維持長期的寫日記習慣? 累積得愈久,反饋的能量愈大,這是本書第三部用SLOW法則延伸出來的習慣養成方法。 第三重是永錫令人驚豔的又一個獨創,他將SLOW日記法則擴充到他的企業顧問領域,在真實企業中帶領團隊去每日覆盤,並創造工作上最強大的溝通、目標訊息流,這是本書第四部分的重點。

  4. 2015年9月27日 · Watch on. 「 Galactic Keep 」遊戲從我們被委派到探索一個神秘實驗室開始,我們可以在七名不同的隊員之間選擇一位出發,這七名隊員分別屬於銀行間的不同種族,有強大機械修理能力的機器人、有全身布滿病毒的殺手獵人、有快如閃電的劍客,也有擅長潛行偵查的人類間諜。 選定隊員後,就像傳統的桌上角色扮演遊戲一樣,我們透過丟擲骰子,決定隊員的四大能力數值:力量、智力、幸運、耐力。 力量關乎戰鬥時的傷害力,智力則和使用特殊能力時的效果有關,耐力可以承受更多傷害與加權地圖上的行走步數,而高幸運值大幅度增加出現致命傷害、閃避功能的機率。 每一個能力都像傳統角色扮演遊戲那樣重要而且影響深遠,每一個角色也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發展方向。

  5. 2015年4月12日 · 「 Implosion 聚爆 」設定在未來外星人入侵地球,地球被毀滅後人類逃到宇宙殖民的世界中,故事則開始於人類宇宙漂流多年後帶著「透過人機精神連結」的科幻機器人重回地球探索,卻意外地揭開一個一個新的秘密,要對抗外物種 XADA ,並掌握人類存亡關鍵。 在一開始的時候「 Implosion 聚爆 」保留了很多伏筆,透過遊戲本身的進行來讓玩家慢慢發現這個世界的完整設定,這是一個很棒的設計。 實際進入遊戲世界後,會發現遊戲本身很注重對話,而且不同的關卡中也會出現新的人事物,不只是單純的打打殺殺,這些橋段都讓「 Implosion 聚爆 」的科幻世界觀會慢慢地愈來愈立體,讓了解這個世界背後的祕密變得有趣。

    • 星夢傳奇2021 姚焯菲1
    • 星夢傳奇2021 姚焯菲2
    • 星夢傳奇2021 姚焯菲3
    • 星夢傳奇2021 姚焯菲4
  6. 2012年6月13日 · 這不是在講一群造夢者的傳奇也不是在歌頌一個改變世界的神話對這些獨立遊戲設計者來說他們的旅途並非是夢想之路而是一場血肉模糊的戰鬥一次充滿挫敗的掙扎一段刻骨銘心的衝擊如果是夢大概也只能是夢靨。 但是, 他們是創作者,作品就是他們的一切 ,他們能做的就是在最多的阻礙、最多的難題,還有各種充滿缺陷的困境裡,用盡氣力去生產出一個作品,並且期待這是一個可以被認同的作品。 「 Indie Game: The Movie 」,一部關於獨立遊戲製作者的紀錄片(? 不過裡面其實用了很多風格化的電影手法),以三個成功的經典獨立遊戲作為記錄對象,描述三個製作者(或團隊)在創作自己作品中所發生的各種故事。 它並沒有講什麼遊戲設計技巧、創業經營訣竅,或是市場行銷手法。

  7. 2017年9月3日 · 我應該拿什麼開車可以做的新任務來填滿這個時間空檔呢? 不過後來我發現,其實不一定要這麼做也能找回這段時間的快樂與滿足感(當然,像前面這樣做也有效就是了)。 經過了一年, 我發現每天開車通勤沒有造成我的焦慮,但我也沒有像以前搭公車一樣去完成很多任務,那麼我是做了什麼呢? 我只做了下面兩件事: 認真觀察路上每天一樣但又不一樣的風景變化、車輛互動,不是用批評的心情去罵路況,而是專心看著裡面的人性、社會與現象,想著這樣的現象我應該如何應對。 專心和坐在副駕駛座的老婆聊天,討論小孩的最近生活,聊聊彼此的工作生活想法,說說有趣的事情。 但是很神奇的,雖然沒有高效率的產出,但是我跟以前搭公車時一樣覺得快樂與滿足,這裡面的關鍵相同點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