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7日 · 明報專訊香港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情况普遍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的追蹤研究發現5歲幼童每天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每多一小時在9歲時出現過度活躍的風險會增加逾三成。 港大另一項全港性研究顯示,近75%港童日花逾兩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假日更達7.1小時,佔課餘時間一半。 專家建議家長,在子女使用電子產品時從旁指導,以減低負面影響。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在2011至2015年期間進行追蹤研究。 首先於2011年,向港島及元朗的21間幼稚園收集681名5歲幼兒的數據作評估,包括電子產品使用、行為、心理社交及學業成績紀錄,並於2015年收集該批兒童9歲時的相關數據再作評估。 追蹤研究發現,幼童在5歲時看電視及打機時間愈多,9歲時則有更大機率出現過度活躍等行為問題。

    • 夢醒時分 決定有無記憶?
    • 「畀鬼壓」念經可驅鬼?
    • 夢遊忘盡所作所為?
    • 弄醒病人 動口不動手?
    • 拍片無助確診?

    問:什麼是睡眠周期?為何有些夢境特別清晰,有些卻無法想起? 鄭:人一生約有三分之一時間用來睡眠,家庭醫生常常遇到病人詢問有關睡眠的問題,例如明明睡了為何卻像沒有休息過?為何有些夢的印象特別深?其實這與睡眠周期關係密切。簡單說,睡眠周期可分為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及非快速眼動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 NREM)兩個階段,每個周期約持續90分鐘。 榮:根據科學研究,人之所以要睡眠,除了因為身體需要休息,還有助腦部排走新陳代謝下的廢物,以及鞏固腦部記憶。在NREM階段,身體機能減慢,呼吸變淺,心率變慢,血壓下降,肌肉鬆弛,腦部亦進入休息期,眼球會停止轉動。當進入REM階段,腦部則開始活躍,發夢期開始,如果在這階段中醒來,夢境會比較...

    問:從噩夢驚醒,發現全身無法動彈,是否「畀鬼壓」? 鄭:大部分人應該都曾經歷過,從睡夢中醒來後,身體卻無法動彈,而且通常發生在噩夢之後。 正常的睡眠周期,當進入REM階段,腦袋變得活躍並開始發夢,這時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會令身體肌肉失去活動能力,以防身體按着夢境郁動而受傷,只餘下眼球、聽覺及呼吸系統保持運作。如在這期間突然醒過來,身體有可能未反應過來而無法活動,不過這情况很短暫。所以有人指念經有幫助,其實只是因為念經需時數分鐘,身體慢慢可重新郁動。 榮:「畀鬼壓」較常見於青少年身上,因為他們處於發育階段,腦部功能未成熟。不過,如果問題經常出現,例如每星期都會發生,就有可能是由其他問題引起,包括情緒病、睡眠障礙或藥物問題等,最好盡快找醫生診斷。 鬼壓牀——若在REM階段突然醒過來,身體可能未反應...

    問:何謂夢遊? 鄭:夢遊一般是指病人在睡眠狀態中起牀活動的行為,大部分可以自行回到牀上;夢遊當刻,病人腦部活動是處於休息狀態的NREM階段,所以醒來後對做過的事不會有記憶。 此外,還有一種叫做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病人在「夢遊」活動時,處於腦部高度活躍的REM階段,所以醒來後會清晰記起夢境內容,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榮:在REM階段,腦部雖然活躍,但肌肉處於鬆弛狀態;患上RBD,病人卻可以如實做出夢中的行為,令到「夢境成真」。由於這些病人的夢境一般都是被人追或跟人打架,反映在動作上便會大聲叫、手舞足蹈,甚至有病人會在牀上跳起,很易傷害到自己或枕邊人。根據統計,八成病人會打到自己或伴侶,當中一成出現骨折,所以一定要接受治療。

    問:患上RBD,如何治療?病人在睡覺時應否綁着他,限制他的行動? 榮:60歲以上長者約1%至2%患有RBD,控制病情可大大減低他們的受傷風險。曾聽過有病人為免在睡夢中失控,在睡覺前會綁着自己,或訂做如「棺材」的牀,限制自己的行動。其實這樣反而增加病人的窒息風險,我建議由改變家居環境着手,牀附近不要擺放可郁動的東西,例如鐘、刀、電視機、電話;牀上多放軟枕,又或選擇較矮的牀架,以防在睡夢中跌下牀。針對RBD的徵狀,可以從藥物入手,例如使用安眠藥、褪黑激素等,大約六至八成機會可減少病人郁手郁腳的情况。 另外,有人曾問如家屬患有RBD,應否在發作時立即叫醒他?我建議最好不要強行搖醒病人,因為他有可能將你當成夢中的敵人而施襲。較保險的方法是即時開燈,然後大聲叫醒他,不用擔心有什麼後遺症。

    問:如何確診RBD?用手機拍下病人「夢遊」過程是否有用? 榮:確診RBD的黃金標準,是讓病人留院接受睡眠檢驗。因為在某些情况例如睡眠窒息、飲用過量酒精下,當事人也有可能出現大叫或郁手郁腳的行為。即使用手機拍到當事人在睡眠中的異常表現,醫生也無法分辨病人處於哪個睡眠階段。最準確的方法是用儀器偵測當事人的腦電波及肌電圖,即使病人沒有郁動,但如發現當事人在REM階段肌肉仍保持張力,就可確診RBD。 相關文章: 【腦退化症】發夢期夢遊 九成患者十年內患柏金遜症 中大柏金遜症研究:便秘是早期先兆 【睡眠與疾病】睡眠質素好 深層睡眠少惡夢 【睡眠與疾病】老友記睡眠習慣改變 宜日間多活動 夜晚睡得好 【肥胖系列】睡眠窒息症 嚴重鼻鼾、經常扎醒勿輕視 【睡眠與疾病】失眠?扎醒?教你7個改善睡眠貼士 文:Ge...

  2. 2023年8月1日 · 01/08/2023. 夢遊, 抑鬱症, 精神病, 腦退化症狀, 重度抑鬱症.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本港現有逾30萬名 抑鬱症 患者,當中每11名重症患者就有一人確診 快速眼動睡眠 行為障礙(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又稱發期夢遊)。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同時患重度抑鬱症及夢遊的患者,其直系親屬有較高風險出現腦退化症狀;抑鬱症患者患夢遊的機率則比普通人高10倍,即使停藥或換藥後仍會出現相關症狀,暫無藥物可預防。 目錄. 中大研究:重度抑鬱夢遊患者 直系親屬腦退化風險高4倍. 八成停抑鬱藥仍夢遊 暫無可預防. 相關閲讀: 【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 (醫賢心事)

  3. 2023年9月8日 ·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算,5%成年人患抑鬱症,全球患者多達2.8億。香港大學與中文大學的大型研究發現,即使患者願意求診,近兩成抑鬱新症仍會慢慢變成「難治性抑鬱」(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整體死亡風險較一般抑鬱病人高逾五成,部分人更會罹患心臟病、慢阻肺病 ...

  4.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 ...

  5. 2024年4月10日 · 調查:83%港人睡眠不足 近九成願犧牲睡眠換打機煲劇. 調查又顯示,83%受訪者表示「唔夠瞓」。. 至於睡眠問題,最多人覺得起牀後仍感疲倦,其次是容易 扎醒 、要半小時以上才能入睡、淺睡多等。. 要睡得好的話,69%人認為環境寧靜最重要,無壓力和多做 ...

  6. 2019年9月19日 · 小部分人即使不在現場,只是觀看電視,也感同身受,像受到同樣的創傷。例如蘭桂坊人踩人事件,有人因觀看現場片段,情緒受到很大影響,結果需要求醫。 不停追看新聞 = 強迫症? 問:不停追看新聞,無法集中工作,是患上強迫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