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19日 · 【明報專訊】昭衍新藥(6127)今日截止認購,昨日孖展截飛。 統計本地9家券商數據,昭衍新藥孖展暫錄得約505.87億元,超額認購85倍。 大型券商中,華泰國際借出118億元,輝立借出100億元,耀才借出94億元(見表)。

  2. 2021年2月26日 · 【明報專訊】諾輝健康(6606)重複認購風波仍未平息,緊接今日掛牌的昭衍新藥(6127)則改變成功認購人的披露方式,首次披露投資者申報的識別碼,並與採用身分證號碼認購的投資者作出識別。 負責安排今次股份分配的卓佳董事總經理及IPO總監鍾絳虹指出,過去分配結果僅列出券商的識別碼,同一券商不同客戶成功認購時,採用方式可釐清重複認購的疑問,以及提高透明度。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3. 2024年4月23日 · 【明報專訊】聯合醫院近7年前疑「開漏」,患乙型肝炎的鄧桂思兩度換肝後不治。死因研訊昨傳召腎科和腸胃肝臟科專家證人,兩人均認同事主因未獲處方乙肝抗病毒引致肝炎發作。

  4. 2023年10月26日 ·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稱,現時新藥取得第二張CPP需時半至一年,料1+機制可加快新藥落地最少半年,強調應維持涵蓋對病人最迫切的癌症和罕病,將來不應擴至普通慢病。他稱新藥在內地註冊須提交當地臨牀研究數據,令外國藥廠申請需時 ...

  5. 2023年9月6日 · 新藥註冊制度修改,認證要求「二減一」屬拆牆鬆綁的部分;加入什麼條件,同樣是重點。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建議設立專家委員會,審視藥物及疫苗臨牀研究數據,參與新藥審批;崔俊明則建議,具有急切性、牽涉病人生死的藥物 ...

  6. 2023年12月8日 · 【明報專訊】政府上月初推出「1+」新藥審批機制,容許治療嚴重或罕見病新藥只須提交一張「藥劑製品證明書(CPP)」和在符合本地臨牀數據等要求下,便可申請有條件註冊。 醫衛局長盧寵茂接受報章專訪透露,機制推出後接獲一間藥廠共兩款藥物的申請,並收到50間藥廠查詢。 本報向衛生署查詢涉及哪間藥廠和哪兩款藥物,截稿前未獲回覆。 本港今年10月底在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ICH)大會獲通過成為觀察員。 盧寵茂接受《文匯報》專訪透露,由於必須累積5年第一層審批數據才能申請成為ICH會員,保守估計「1+」機制要累積3年審批經驗,才可做到第一層審批,故至少要8年才能成為國際藥物及醫療器械的權威評審機構。 藥械監管中心料明年初成立.

  7. 2021年3月22日 · 【明報專訊】開發新藥向來需要投入很多資金和時間,只有少數大藥廠才能夠應付,但有初創公司提出,在開發新藥的前半段,大量運用人工智能(AI)技術來協助篩選有希望的化合物結構,從而令「漁翁撒網」式的測試工作大幅減少。 該公司只用了約18個月,就開發出一種「臨牀候選新藥」,並計劃在明年初做臨牀測試。 明報記者 薛偉傑. Insilico Medicine創辦人兼行政總裁Alex Zhavoronkov表示,開發一種新藥往往需時10年以上,花費逾10億美元。 一種新藥的開發流程可以分成兩階段,前半段是由零開始去到「臨牀候選新藥」(PCC),後半段是要讓臨牀候選新藥通過一期、二期、三期的人體臨牀測試。 單是前半段,通常已需要超過4年半,花費幾億美元。 後半段的臨牀測試,又要再花幾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