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日 · 台灣人壽台新通訊處資深業務經理曾庭芸分享把焦點放在客戶身上是轉介紹的成功關鍵。 轉介紹第1步 建立專業形象,獲取信任感. 在索取轉介紹時,保險業務員應該先回頭審視,前期的服務與規劃是否完善。 曾庭芸表示,只要細心瞭解客戶的想法,得知其想用保險保護的對象,並提供完善的建議,在每一次互動的過程中,客戶其實就能感受到業務員的用心及專業。 當客戶內心認為業務員是真心為自己著想,並產生「我也想把這麼好的規劃推薦給……」、「我覺得XXX也會有類似的問題及需求」等想法時,甚至會主動替保險業務員轉介紹。 「客戶先主動,會比我們去開口的效果更好上10倍。 」她表示。 想要達到上述效果,勢必要好好坐下來與客戶來一場深度對談,瞭解其工作及收入、家庭背景、理財方式等。

  2. 2022年11月3日 · 804. 市場現況下,業務員為何應該經營高資產客戶? 想要經營高資產客戶,名單從何而來? 業務員這麼多,要如何在當中脫穎而出,成功經營高資產客戶? 身為業務員的你,是否有前述提及的各種疑問? 不曉得如何開發、不曉得如何經營、不曉得機會在哪裡? 其實,高資產客群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遙不可及。 本次每月特輯邀請到香港恆生大學客座教授暨華人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羅立群,以及3位擅長經營高資產客戶的績優業務員, 透過數據分析、縝密脈絡的論點,結合優秀業務員實務上的經營模式, 帶你一探成功經營高資產客戶的關鍵。 洞悉——高資產客戶的經營機會. 確實掌握高資產客戶的「在乎」,以免掉入行銷誤區陷阱. 用「3心」貫串從業核心,打動高資產客戶的心. 建構高資產客戶「安全感」,是業務員勝出的關鍵.

  3. 2023年2月1日 · 成功人物. 持續挑戰3W世界紀錄,一個極致展現堅持力量的故事. 文 侯琇文 照片 受訪者提供.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2 月 1 日. 0. 1826. 「挑戰3W就好像背負著十字架般前行。 」陳玉婷現在挑戰3W,已是為了「使命」堅持走這條路,為了華人、為了保險業持續努力向前。 1992年5月1日加入保險業,從業已30年的台新人壽首席壽險顧問、國際龍獎IDA終身榮譽大使陳玉婷,持續挑戰3W(每週成交3張保單)創下世界紀錄達1,350週。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紀錄,也是一個極致展現堅持力量的故事。 台新人壽對此相當重視,特別舉行了一場陳玉婷「純金30&1350」慶祝饗宴,感謝陳玉婷對行業奉獻超過30週年、3W持續1,350週。

  4. 2020年2月1日 · 產能低和組織老化會相互影響,組織開始老化後產能會變低,產能變低後組織便很難吸引新人才加入,組織持續老化,進入惡性循環。 優良的組織團隊應該是金字塔,最基層有大量的有效業代,上一層是儲備經理,而後是經理,最高層級是總監。 從過去案例來看,許多業務團隊整體看起來挺符合優質架構卻隱藏著危機,陳嘉虎以過去接觸的一個組織為例: 雖然總覽看起來還可以,然經過調研把主管年齡放進去後,就看到有趣的現象───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0期.

  5. 2023年1月1日 ·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臺灣與英國國際會計師CPA 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著有《節稅的布局》及《重複的力量》 2003年,知名運動器材公司肯尼士企業,藉由網球拍相關產品行銷全球六十多國,外界估計該企業負責人羅光男身價超過60億元,然而後來他轉投資失當、股價重挫,直至企業瓦解。 其後,羅光男遁入谷關大道院吃素修行,於是身價60億元的他竟變成寺廟住持。 從這則真實故事可以看出,羅光男沒做好財產保全措施,導致財產一夕之間消失殆盡。 雖然羅光男現今已不在人世,但若他生前懂得如何預先成立信託計劃,相信他的財產仍能依照其先前意志,繼續安排下去。

  6. 2020年11月1日 · 一間保險公司在組織發展上所投入的資金一定比行銷來得更多,光是開辦一間通訊處所需要花費的硬體成本就要數百萬元,因此若能把保險事業當作企業來經營,絕對要先瞭解組織發展的脈絡。 田正旭的組織體系,在過去10多年增員就超過千人,其中大約每10人中,就有2至3位夥伴定著於團隊。 他舉例,一個人若能蓋一棟房子,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若和蓋一座金字塔相比呢? 在經過百年的時間淬鍊後,樓房存在的意義遠不及金字塔,而組織發展和人才培育就像是金字塔般,不但會留下歷史軌跡且深具價值。 下文為田正旭分享8年前在臺南偏鄉成立通訊處的經驗,在組織發展上是如何運作與增員,以供壽險團隊參考借鑑。 增員「對的人+好計畫」=成功(隱形冠軍) 「對的人+好計畫」是組織發展的必要條件。

  7. 2021年5月1日 · 1. 對保險公司的影響. 保險公司有3個利潤來源,也就是3差:死差、利差、費差。 這3差保障著保險公司的利潤。 此次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將會使臺灣保險公司的「死差益」產生變動。 死差益是實際死亡率低於預定死亡率,按預定死亡率收取的純保費支付實際死亡成本後有盈餘而產生的利益。 保險公司過去計算保費時,高估了未來的利率,營運上有「利差損」,因為臺灣過去的死亡率被高估,許多保險公司是採用「死差益」來填補「利差損」,對此,逢甲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彥志博士表示:「這就像損害了A的利益,來填補B的缺口,但保險公司應銷售公平定價的產品,保費精算本來就應該精算正確的價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