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6日 · 陳炳麟和蘇曜引用2018年浸大生物系研究報告,反駁兩名局長的說法——以浸大生物高級講師鍾姍姍為首的研究團隊收集新界西、船灣及已關閉多年的望后石3個堆填區的垃圾汁樣本,測量7種藥用抗生素,發現其中3種即使經污水處理,含量依然超出由國際生物醫學學者訂立的「預測無影響濃度」參考指標,增加抗生素抗藥性風險,長遠影響人類健康。 鍾姍姍亦建議政府設立家用廢舊藥物回收計劃,敦促妥善管理堆填區垃圾汁排放。 記者向環境局電郵查詢藥物回收計劃之有無和時間表,新聞組發言人引述上述相關規例,重申「由於家居所棄置的藥物數量不多,會混合一般家居固體廢物處置」之說,未就具體體計劃作任何正面回覆。 公院缺人手:半年期的藥 10秒內交代. 解決藥餘問題,首先要問,點解有咁多吃剩的藥?

  2. 2021年9月15日 · 「十優港姐」麥明詩(Louisa)2019年底淡出娛樂圈,與無綫改簽一年一騷,投入律師行業,在著名跨國顧問公司擔任商業顧問。 Louisa的家一門兩傑兄長麥明山Vincent也非常優秀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在屯門醫院一邊工作一邊讀書日前終於修畢專科課程取得整形外科專科醫生資格。 Louisa與爸媽,以及麥明山的女朋友也有出席畢業禮,麥爸爸及麥媽媽更揸機為麥明山及其女友影合照。 Louisa在社交平台上載照片,留言恭喜哥哥。 她中英夾雜地說︰「非常恭喜我哥正式成為整形外科專家,獲得整形外科金獎(班級第一),超級為你驕傲﹗你終於專科畢業啦! 由細到大見到你讀書嘅努力,on call 36嘅辛苦,成日食食下飯衝返去醫院,仲要返住工咁溫書去應付專科考試。

  3. 2023年12月3日 · 開埠初期華人聚居西營盤,政府在此建立香港最早的公共醫療設施,記者參與由香港行跡創辦人何文傑帶領的導賞團,談到西營盤,他說此區最多的正是醫院、學校和教會,「這裏早期有人,有人就有宗教、有教育、有醫院」。 這次旅程他集中講述港島西的醫療歷史,導賞尾聲還帶我們到訪鮮為人知、面臨拆卸的一座拱門。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從西營盤港鐵站C出口出發,左轉沿着般咸道走,距離錦翠園不遠的地面會發現一座刻有「AH」的界石。 何文傑說雖然「AH」含意未可稽考,但有說法指與坐落地段盡頭的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Alice Ho Miu Ling Nethersole Hospital;AHNH)有關。 俗稱那打素醫院的AHNH現位於大埔,其實該院在上世紀聳立般咸道及卑利士道交界,服務許多市民。

  4. 2017年10月12日 · 陳勳奇執導電影《美麗戰爭》昨日在江蘇無錫開鏡,演員有馬國明、譚耀文、孟美等。陳勳奇年前患上甲狀腺未分化癌,他抗癌成功繼續積極工作。談到抗癌經歷,他說:「我的聲帶被癌細胞破壞,現在講話像志偉。

  5. 2024年3月22日 · Share. 馮蔚衡(左)主演舞台劇《醫.道》,上演醫生與宗教信仰對壘。 【明報專訊】香港話劇團近日公演的舞台劇《醫.道》為英國當代破格改編劇作,由Robert Icke改編維也納編劇Arthur Schnitzler於1912年的作品Professor Bernhardi,2020年獲提名以著名演員羅蘭士奧利花(Laurence Olivier)命名的奧利花舞台劇獎最佳新劇本。 醫生與宗教信仰對壘. 《醫.道》以一件醫療事件,引發漣漪式的衝突和爭議,由科學、宗教信仰、種族、現代社交媒體文化等,引起一場衝擊的自我反思。

  6. 2023年11月19日 · 精神醫學系教授醫生資深社工和心理學家分別向記者表示香港迫切需要更前瞻的措施而解決方案不用外求過去本港已有不錯的嘗試。 先找出不求助原因. 精神疾病和自殺的成因複雜,通常不會有單一原因。 港大臨床醫學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陳友凱感嘆,個人或家庭因素會影響疾病風險,如有些人小時候可能有創傷經歷,也可能會遺傳精神脆弱性,而精神病的患病風險會累積,「如果一個人有少少脆弱性,而性格比較硬淨的話,一般不會有問題;但若遇上疫情,要隔離在家,壓力超過了他的應付界線,就會出現問題」。 他認為,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變化,是理解青少年壓力的途徑,即使科學上沒辦法證實,也值得參考。 陳友凱說,需要精神健康協助,但沒有尋求協助的情况,在青少年群體間特別嚴重。

  7. 2021年2月22日 · 政府計劃修訂死因裁判官條例的條文訂明安老院住客如已被診斷為患有末期病患而在死亡前14日內曾得到一名註冊醫生的診治並由一名註冊醫生作出最後診斷及確定死於自然則毋須向死因裁判官報告其死亡。 「居處離世」可以為將離世者提供醫院以外的選擇。 「預設照顧計劃」是病人臨終照顧的討論,當個人仍在「精神上有能力作出決定」時,邀請醫護人員及親友一起,就個人價值觀,表明自己對臨終照顧的意向,藉溝通和討論達到共識。 華姐雖無自決能力,但透過與家人充分討論,可協助家人回顧她的意願,並按華姐的最佳利益原則作考量,作出合適晚期照顧的決定。 透過商討過程,可協助家人了解病人的病情,處理家人間的分歧意見,避免產生無助和焦慮的情緒。 家人商討預設照顧 減焦慮無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