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2月23日 · 前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昨22天因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遭判 20 個月徒刑成為香港首位入獄的特首。 奇妙的是, 法官的判決原因不是在涉及貪腐的過程中確實找到對價關係,而僅僅是他做為一介行政首長必須要對香港人與政府的信任負責 。

    • 原本臺灣主權移交中華民國的可能性
    • 國共內戰使美國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支持產生變化
    • 韓戰讓美國對臺灣主權的看法明確化
    • 《舊金山和約》讓臺澎主權懸而未決
    • 結語

    先來談談臺灣主權為何有移交中華民國政府的「可能性」。 這裡講的「可能性」是指二戰末期,基於美中體制的互惠考量,美國的確是準備讓中華民國擁有臺灣。1943年3月,美國羅斯福(F. D. Roosevelt)總統在華盛頓與英國外相艾登(A. Eden) 會談時,就曾提議戰後將臺灣交給中華民國。 為何美國會有上述的提議?當時第一夫人宋美齡在美國有強大的遊說團,加上羅斯福擔心中國會單獨與日本媾和,退出戰局,因此同意臺灣「歸還」中華民國政府。而羅斯福的目的在於:1.拉蔣抗日,2.以華制日,防止日本戰後東山再起,3.尊重中國領土完整,博得正義的喝采。 另一種說法是,1945年7月美國國務院原有意在臺灣成立一個過渡的軍政府,但因為在8月3日的海陸軍聯席會議中,羅伯茨陸軍准將(F. N. Roberts, ...

    但是緊接著發生國共內戰,儘管國民黨得到美國的全面支持,還是遲遲無法獲得決定性的勝利。為了跟中共解放軍進行長期鬥爭,國民黨高層早在1948年,即就黨、政、軍、財、文中心遷往何方進行過討論,最後蔣中正採取了歷史地理學家張其昀的建議,決定遷往臺灣,空軍學校、研究機構等率先遷臺。 然而,美國對於蔣中正的遷臺計畫和行動表示詫異。美國在華聯合軍事顧問團團長巴大維(David D Barr)少校認為: 另根據1949年1月19日路透社的消息,美國繼續警告蔣中正不能遷臺,因為還沒與日本簽訂和約。 對於國際上的現實,蔣中正似乎心知肚明。1949年1月12日,他曾電責陳誠在記者會中「臺灣為剿共堡壘」的發言失當,因為臺灣究竟能否做為中華民國的領土,還有很大的變數。他在給陳誠的信中說: 信中已經很清楚的點出「此時」...

    一般皆同意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美蘇冷戰局勢嚴峻,臺灣作為美國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中圍堵共產陣營的樞紐,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因此,美國改變了他們對臺灣的態度,宣布「臺灣海峽中立化(the neutralization of the Straits of Formosa)」,美中合作體制重新確立、強化,讓原本風雨飄搖的中華民國政權得以繼續留在臺灣。整個過程中,中華民國政府似乎完全處於被動狀態。 然而,幾乎在1月美國發表對臺不干涉聲明的同時,美國國會也否決了對南韓李承晚的軍經援助方案,加上臺、韓均未被劃入美國的亞太地區防衛圈內,似乎顯示杜魯門政府拋棄了蔣中正和李承晚。 事實上,早在1949年12月20日的「黃少谷、董顯光呈蔣介石」的對韓特別外交檔案中,即揭露了李承晚有意提供韓國境內的海、空軍基...

    既然美國已取得蔣中正的諒解,下一步就必須簽訂正式的國際條約,以確認臺灣的法律地位未定,因此事先斟酌如何擬定對日和約是很重要的。美國國務院杜勒斯在1951年4月24日向顧維鈞轉述美國致英國的一份備忘錄中說: 根據這份備忘錄,就能理解為什麼美國既然支持中華民國政府,卻沒有堅持在對日和約中要寫清楚將臺澎主權歸還中華民國?因為當時兩岸政權都接受「一個中國」,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由於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的政權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如果對日和約明白寫出要將臺澎主權轉交中華民國,則中共大可以國共內戰尚未結束為由,追殺逃到臺灣的國民黨。屆時,美國的任何干涉都將被批評為干涉中國內政,完全失去正當性。 因此,1951 年通過由48 國簽署《舊金山和約》,其中第二條乙項(b)規定:「日本放棄對於臺灣及澎湖群...

    關於臺灣的主權,中華民國外交部在官網宣稱,透過「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日本投降文書」,以及《中日和約》的相關條文,已經確認臺灣的主權歸屬於中華民國。從馬政府時代就透過課綱與教科書,希望教導人民認知和相信。 但《舊金山和約》根本就沒有寫明日本將所放棄的臺澎主權給誰。而且從國際現實來看,因為臺灣主權未定,美國才能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臺灣海峽才不至於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海,確保了臺澎不被中國併吞。 外交部文件寫道: 還有,因為臺灣主權未定,儘管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也認知(acknowledge)到中國主張「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美國還是能夠由國會制定《臺灣關係法》,繼續賣防禦性的武器給臺灣,讓臺灣擁有自衛的能力。 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應該承認臺灣主權未定這件事,坦承真正屬於自己管轄的...

  2. 2020年11月10日 · 文/簡單心理. 很久以來人們都更關注自然災難給人心理上帶來的創傷,比如地震海嘯;直到不久之前,人們才承認另一種心理上的創傷,它日日發生,人們常常對此避而不談,它給人心理上帶來深厚的傷害,很多人甚至會出現典型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這就是親密關係中的背叛創傷。 在討論親密關係中的欺騙與背叛之前,我們需要釐清一個概念,那就是信任。 只有你曾經信任過一個人,你才能在後來被欺騙,被背叛——這是一個前提。 不同領域的學者們都將對他人的信任視為最核心的社會資產 。 大體上,信任可以被分為兩類,一類涉及到熟悉的小圈子中的人,稱為「殊化信任」,譬如朋友,伴侶,父母。 另一類則關於廣大的不熟悉的人群,稱為「擴散信任」,譬如陌生人,或權威。 信任是如何產生的?

  3. 2016年10月18日 · 進擊之路是金馬獎導演蘇哲賢耗時3年拍攝的新作這部紀錄片描述了台灣近年來4位為正義發聲的人權律師──邱顯智曾威凱劉繼蔚李宣毅一路走來的故事。 這幾年,台灣在追求民主的路程上發生許多指標性的事件。 2013年,一位單親媽媽因為生活困難,不滿政府施政,憤而在總統公開活動上向總統丟鞋抗議。 雖然總統並沒有真的被擊中,但之後單親媽媽仍被總統府提告。 就在此時,曾威凱主動向這位媽媽提出法律方面的援助。 當單親媽媽問起費用時,曾威凱說:「當妳丟出鞋子的那一刻,妳已經付了我律師費。 」而這起案件也成了進擊之路的起點。 事件發生不到三周,導演就和曾威凱律師見面,啟動了進擊之路的拍攝計畫。

  4. 2021年7月16日 · 《當幸福來敲門》這部經典老片改編自美國賈納理財公司(Gardner Rich & Co)執行長克里斯多佛・賈納(Christopher Gardner)的真實故事。 男主角克里斯賈納是十分疼愛兒子的父親,雖然因為投資錯誤而生活陷入拮据,卻仍然盡最大的努力守護兒子的笑容。 劇中有一幕,克里斯的老婆因爲再也無法忍受被錢追著跑的生活,而決心離開克里斯,克里斯想爭取兒子的撫養,心急地跑到托兒所,眼眶泛淚地問著兒子:「你快樂嗎? 因為你快樂,我就快樂。 」即便日子再艱難,克里斯也奮力緊抓著生活裡每一處幸福的機會:和兒子在地鐵站玩起「回到過去」遊戲、在收容教堂裡哄兒子入睡、放榜的前一天把兒子拽上肩膀嬉鬧⋯⋯都道出了不論悲喜,「愛」都是克里斯和兒子之間最重要的橋樑。

  5. 2016年2月26日 · 在下為了把孫文在中國所作所為比較真實的樣貌拼湊出來, 花了點時間,文章會很長,有耐心的朋友可以慢慢看, 相信看完您會有對孫文不一樣的看法──孫文是國父還是國賊? 「滿蒙可任日本取之,中國革命的目的在滅滿興漢。 ──孫文 1905 年,於日本的演說。 「我將日本視為第二祖國,只是近來我國青年志士常誤解 日本經營滿洲對中國不利,真令人遺憾。 ── 孫文 1911 年 7 月 寫給宗方小太郎的信。 「日本之發展已盡,殆無迴旋之餘地,中國則地大物博,尚未開發。 今日本如英國之於印度,無設兵置守之勞費,而得中國之大市場, 利且倍之,所謂一躍而為世界之首雄者此也。 ── 孫文 1914 年 5 月 寫給日本首相 大隈重信。

  6. 2016年1月5日 · 它是世界重要文化與知識的寶庫,也是傳遞華夏藝術之美的殿堂」,並開始積極進行與北京正版故宮的各項交流,以及將封存的孫文銅像再次呈現。 然而因為政黨輪替,讓故宮政策轉了向. 在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一書,對周功鑫的專訪亦可見改朝換代的文化意涵詮釋鬥爭,明顯是一個去臺灣主體化的國家工程。 「他們(前朝)的做法會把故宮本來的特色打散。 博物館的經營不能太博,中華文化才是故宮的特色。 杜先生本來的想法不是多元化,而是去中國化。 方向不對,表示他對博物館的認識和專業性不夠。 因為故宮本來就是以宮中收藏為主,不可能再去結合其他亞洲的文物」。 對南院的看法卻又是「臺北故宮的文物不會搬過去,但是可以協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