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2月17日 · 在「水果賀卡」活動推行的多年間,已為兩岸四地的老師及同學傳達超過120萬份 「綠色祝福」,發展至今已成全國範圍廣、規模大、學生參與度 ...

  2. 2016年12月5日 · 當身邊人面對情緒困擾我相信大家都很想回應鼓勵及支持對方但往往不知說什麼才對於是便道出上述般句子以為是向對方表達了支持結果卻效用不大特別是有些青少年本來已經對自己要求極高這些努力加油可能會令他們的壓力再次提升到底如何聆聽和回應才較有效呢? 相信這是大家最想了解的內容。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重點:首先我們可以鼓勵對方多談一些,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及前因後果。 當中要了解對方的感受及對方如何看待事件,過程中要有同理心(以前篇章已述)。 傾訴未必尋幫助 或只想抒發. 接着再了解他們的支援網絡,如有否找人傾訴,或曾用過何方法去處理問題。 當然你也要弄清楚,他們跟你傾訴的目的是想紓緩情緒,還是想尋求建議。

  3. 2016年10月31日 · 從今天開始,讓身體動起來吧! 3. 敬業樂業:培養個人興趣,訂立一個目標,投入做好一件有意義的活動,可以經歷一個愉快的過程,並從中找到趣味。 4. 嘉言善意:負面說話令人消沉,要多用正面的描述為自己打氣:「我做得到! 」、「老師讚我有禮貌,我好開心! 」肯定自己付出的努力,找出自己的優點,以樂觀的心態和正面思想迎接挑戰,困難將迎刃而解。 5. 為善最樂:常言道「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能為自己帶來快樂。 幫同學撿起跌落地上的鉛筆、問候患病後復課的夥伴,能力所及,也是舉手之勞,即使在繁瑣的課業中也可以體驗助人的美好時光。 6. 常懷寬厚:同學朋友間難免有爭執磨擦,但惱怒一個人的時間越長,代表你的快樂時間越少。 接納每個人都有犯小過失的機會,原諒對方,也是放過自己。 7.

  4. 2013年11月6日 · 根據「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這些禮節語言可分為5類: 1. 人面對災禍時,可用「節哀/節哀順變/保重」; 2. 人面對悔恨時,可用「經一事,長一智」; 3. 人面對挫折時,可用「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乃成功之母/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屢敗屢戰/天無絕人之路」; 4. 人面對病痛時,可用「早日康復」; 5. 人面對丟失時,可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化錢買個教訓」。 歸納第一類、第四類和第五類,可能是「天災」,即使自身遭逢不幸,可扭轉乾坤的機會甚微;相反,第二類和第三類可能是「人禍」,即使自身心理受挫,只要重整旗鼓,日後可東山再起,勝負未知。 因此,我們會重點闡釋第二類和第三類的安慰用語。 第二類,按漢典的解釋: 「經一事,長一智」:「經歷一次事情或失誤,可增長一分才智」。

  5. 2013年3月12日 · 普通話聊天室:粵講「早唞」 普說「晚安」.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互相交流,但在不同情況下應怎樣用普通話寒暄呢?. 港人喜歡講「得 ...

  6. 2017年2月20日 · 新年習俗在中華文化的道德教化上擔當了重要的角色,它的教育功能可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是宗教方面的道德教化,通過進行各類有關宗教的習俗儀式,人們相信只要敬拜神明,便可得到祝福。 其次,新年中有不少習俗均強調須尊重家族的長輩,建立長幼有序的觀念。 習俗值得保留嗎? 特首提出,「新年習俗絕對值得保留」,我們可將此意見,分為一條通識科的問題--新年習俗對香港的社會有什意義? 首先,新年習俗有社教化的功能。 我們並不是一出生便懂得各種社會規範和價值觀,而是需透過不同的媒介去學習如何待人處事。 通過像新年這類節日的傳統習俗,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可在觀察及實踐的過程中,學習到不少中華民族普遍認同的道德規範和價值觀。 其次,新年習俗有助提升文化身份的認同。 對個人或群體而言,確立及認同自我身份均有着重要的意義。

  7. 2018年12月5日 · 十一哥是哪裡來的?. 其實他喜歡唱歌,有跟老師學,之後有機會跟他們一齊上台表演,他退休了,為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他也常常去探訪老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