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0月5日 · 郵筒搜索隊隊長冼偉文6年前創立搜索隊,與大學教書時的學生四出搜尋舊郵筒,又製作地圖記錄殖民地時代鑄造的郵筒特色。 他指圖中這款喬治五世時期郵筒在香港只有7個仍在服務,上面用美術草書組成的GR標記內有羅馬數字V,代表君王年代。

  2. 2020年12月15日 · 文言遷移:仁、禮、孝、學——〈論仁‧論孝‧論君子〉的概念結構. 【明報專訊】孔子去世後,學生整理上課筆記,編輯成《論語》,共20章,記載了492則孔子的說話與故事。. 「論」有編撰的意思,「語」指孔子的說話。. 〈論仁‧論孝‧論君子〉從《論語 ...

  3. 2015年4月29日 · 【明報專訊】萬事萬物皆順勢而行,待人處世該循理而為,這樣的處世態度至為恰當。 莊子提出「緣督以為經」,原句是:「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意即謂不偏不倚,順循中虛之道,以順着自然的理路為常法。 「緣督以為經」源出《莊子.養生主》,當中「庖丁解牛」的故事更為人熟悉。 〈養生主〉本意論養生,我們經常提出要順應自然,原因何在? 莊子給予最佳的詮釋——「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循自然之理,可以保障自身,免受傷害,以達養生益壽之效。 庖丁解牛 按牛天然結構解剖. 要清楚理解「緣督以為經」之義,可先閱讀「庖丁解牛」的故事。 有天庖丁為惠君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靠着的地方、腳踩着的地方、膝蓋頂着的地方都有規律作響,宰牛手法嫻熟,惠君對此讚歎不絕。

  4. 2016年11月23日 · 浸大英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John Wakefield(莊域飛)希望終有一天,沒有香港人會再問他為何學粵語,因為他認為移民就得學習當地語言。 【明報專訊】即使土生土長,你也未必對粵語中的俗語、歇後語有很深認識。 人稱Ben sir的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上月獲浸會大學學生會邀請,就「幽默捍衛廣東話」一題演講,為有初中學生未曾聽過「我食鹽多過你食米」感到奇怪。 以下幾個俗語、歇後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玩一玩. 【樹大有枯枝】 就讀中三的邱同學未曾聽聞這些用語,經提示「樹大有枯枝」與群體有關,便想到這可能是指社群之中總有些不合作者。 【太公分豬肉】 來自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的鄔幸儀從「太公分豬肉」想起掃墓後,家人會把乳豬分發食用,同校的梁嘉善即想到這是指「人人有得食」。

  5. 2018年7月19日 · 幼兒初踏進校門,少不免會邊哭邊嚷着回家,家長狠下心腸送子女上學,是因為知道幼稚園是學習的起步點,但原來本港首間幼稚園,教育並非主要功能。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教育博物館近日出版新書,記述幼稚園發展史,當中提及本港第一間幼稚園由教會組織「巴色會」 (現為崇真會)於1894年成立,主要教導窮困兒童,提供「穿膠花」、「剪線頭」等工業式教育,間接被視為託兒服務,讓貧窮婦女外出工作,至1911年英華女學校等學校開設幼稚園,教學才較有系統。 成績表量化學生表現. 由提筆寫字至認識字母和數字,幼稚園為幼兒打開知識之門。 書中連結1950年代的報章報道,發現1955年教育司署重新編訂《幼稚園課程》指引,其中識字範疇要求幼兒兩年內要認識100個字,但翻看當時出版的教材,教授字詞數量遠超指引,達180個。

  6. 2023年6月6日 · 鬼故事是中國敘事文學的重要類型,可追溯至先秦 (參看李學勤〈放馬灘簡中的志怪故事〉),最著名的作品無疑是清初蒲松齡的《聊齋誌異》,主要以第三人稱敘述角度,講述虛構、想像的狐仙和女鬼故事,近500個,描寫細緻,情節曲折,戲劇性強;隨手舉例,深受流行文化歡迎的寧采臣與聶小倩淒美人鬼戀故事,以及充滿多元解讀空間的畫皮悲劇,即其中一二。 但紀昀認為,鬼故事本身有荒誕不經的原罪,因此更應力求平實,講究採錄時的資料來源,宜以作者第一人稱身分敘述,言必有據,避免變得太過離奇古怪,而且重視故事的社會道德教化功能,回歸儒家的借事說理傳統;寫《閱微草堂筆記》,亦為示範有別於《聊齋誌異》的狐鬼敘事。 《聊齋》和《閱微》,是這兩大傳統的高峰,不過,作為中國的鬼故事,它們有共通的深層主題:人比鬼可怕。

  7. 2015年11月6日 ·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趙高欲(1)為亂(2),恐群臣不聽,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3),或言馬以阿順(4)趙高。 或言鹿(者),高因陰(5)中(6)諸言鹿者以 ...

  1. 相關搜尋

    木村文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