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西元 1721 年(康熙 60 年),臺灣知府王珍苛政引發民怨。 一貴本在羅漢門(今高雄內門)以養鴨為業(故人稱「鴨母王」),後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自立為「中興王」,建號「永和」。 清領時期三大民變起事最早者,於西元1721年(康熙60年)爆發。 是三大民變中唯一閩客聯合抗清的事件,巡臺御史鑒於朱一貴事件中臺灣府城過於輕易被占領,上奏建議應在臺灣府以木為柵保護官署,雍正皇帝准奏。
      www.ehanlin.com.tw/app/keyword/國中/歷史/朱一貴事件.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朱一貴事件 ,又稱 朱一貴起義 、 朱一貴之亂 ,是 台灣清治時期 三大民變之一。 1721年,由 漳州 籍農民 朱一貴 以 反清復明 為號召發起,同年被清政府平定。 背景 [ 編輯] 1721年( 康熙 六十年)三月,閩人柯妹因不滿官府向民間折現徵糧一事,以 杜君英 ( 廣東省 潮州府 海陽縣 人)既然已遭官府通緝,勸說杜君英何不豎旗起事,並承諾替杜君英聚眾招攬。 杜君英遂邀集陳伯等粵籍四名、閩籍三名、臺灣府籍人士約五十餘人於3月10日舉「爭天奪國」旗號起事於山內。 [1] 其後, 楊來 、 顏子京 、 戴穆 、 劉國基 、陳福壽、洪正、 王義生 、 郭國正 等共邀集1,000餘人,俱往附杜君英。 四月,杜君英聞朱一貴起事於崗山後,乃派楊來、顏子京於4月21日前往朱一貴處,洽談合作事宜。

  3. 基本介紹. 本名 :朱一貴. 別稱 :大明德宗興天廣道肅烈宣猷繼文桓武景仁莊孝義皇帝.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漳州長泰縣. 出生時間 :1690年. 去世時間 :1722年(康熙六十年十二月十八日) 主要成就 : 清代 自稱亡明宗室起兵反清第一人. 生平經歷. 長泰縣馬洋生態旅遊區 旺亭村 亭下社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渡台,居鳳山羅漢內門(今高雄縣內門鄉)。 朱一貴俠義好客,豪放健談。 每有客至,他就宰鴨煮酒,述及國事政情,或崇論宏議,或悲傷感嘆。 康熙六十年(1721年), 鳳山縣 知縣出缺,暫由知府 王珍 兼理,王珍把知縣職務交由他兒子管理,但王珍的兒子利用職權橫徵暴斂,向百姓無休止攤派各種苛捐雜稅,怨聲四起。

  4. 5种语言. 朱一貴 (1690年—1722年),小名 祖 , 福建 漳州府 長泰縣 人, 天地会 成员 [1] ,是 清朝 時期台灣首位大型 武裝起義 舉事者、 清朝臺灣 三大 民變 朱一貴事件 的發動人。 因為他姓 朱 ,跟 明朝 皇族 同姓,遂以 反清復明 為號召。 舉事期間,定 國號 為「 大明 」, 年號 「 永和 」,穿上 龍袍 , 登基 為 中興王 ,後人俗稱 鴨母王 、 鴨母皇帝 [2] 。 生平 [ 编辑] 根據朱一貴被捕的供詞,朱一貴生於 康熙 廿八年(1689年),是 福建省 漳州府 長泰縣 人 [3] 。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獨自來臺,在臺灣道衙門工作,擔任守夜差役 [註 1] [註 2] 。

    • 無(宣布起義)
    • 無(起義失敗)
    • 1721年4月-1721年6月
  5. 序言. 生平. 起事經過. 事件後續. 相關紀念. 文學創作. 註釋. 參考來源. 列表. 外部連結. 朱一貴 (1690年—1722年),小名 祖 , 福建 漳州府 長泰縣 人, 天地會 成員 [1] ,是 清朝 時期台灣首位大型 武裝起義 舉事者、 清朝臺灣 三大 民變 朱一貴事件 的發動人。 因為他姓 朱 ,跟 明朝 皇族 同姓,遂以 反清復明 為號召。 舉事期間,定 國號 為「 大明 」, 年號 「 永和 」,穿上 龍袍 , 登基 為 中興王 ,後人俗稱 鴨母王 、 鴨母皇帝 [2] 。 生平 [ 編輯] 根據朱一貴被捕的供詞,朱一貴生於 康熙 廿八年(1689年),是 福建省 漳州府 長泰縣 人 [3] 。

  6. 2024年4月27日 · 從課本上或民間故事中通常我們對於朱一貴的認知就是個養鴨的農民帶領著民眾打著反清復明的名號群起反抗貪污腐敗作威作福的清朝政府不過明明僅是一介養鴨農朱一貴哪來那麼大的能耐可以集結群眾? 而朱一貴又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為清代臺灣第一起大規模民變的領袖呢? 那個住在內門的鴨母王是何許人也? 關於鴨母王朱一貴的身世,在史料的記載中眾說紛紜,並無定論。 連橫的《臺灣通史》寫道他是鄭氏政權的舊部,在鄭氏降伏清朝後才待在臺灣以養鴨為業 [2] ;而藍鼎元的《平臺紀略》 則是描述他是漳州長泰人,因為在家鄉遊手好閒,在鄉里間不受歡迎,康熙五十二年來到臺灣找到衙門的工作又被革職,遂回到田園以養鴨維生 [3] 。 上述說法具有一些出入,那麼究竟何者較貼近史實呢?

  7. 2020年1月25日 · (故宮提供) 朱一貴事件是台灣清代民變當中唯一攻進台灣府短暫建立年號政權的民間起義這起事件發生在康熙60年1721年),留下的文字史料不多但直到今天台南高雄仍有供奉朱一貴的寺廟。 顯然,官方的反賊定位和民間的封神信仰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空白與落差。 平定台灣圖 第五幅 集集埔之戰圖(故宮提供) 2019年,歷史小說家錢真出版了《羅漢門》,是一本以朱一貴為主角,在檔案研究、田野調查的基礎上發揮文學的創造性想像,以走入歷史的無言空白之處的作品。 故宮北院也在最近首次展出了典藏中與朱一貴有關的史料。 平定台灣圖 第十幅 清軍機處檔摺件生擒田大莊圖(故宮提供) 這篇文章想藉《羅漢門》與故宮的展覽,談談歷史與文學,文獻與想像之間的關係。

  8. 2023年7月5日 · 朱一貴起義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叛亂導致起義的主要原因是台灣地方的清朝官員對民眾的壓迫。 康熙皇帝在"上諭"中也不得不承認:"台灣地方官平日但知肥己,刻剝小民,激變人心,聚眾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