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28日 · 1.變成厲害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2.既然我沒辦法變好,就讓別人變差吧! (這樣我相形之下就變好了)

  2. 2021年12月6日 · 《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 一書中提到,根據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論,愛情是「兩人的共舞」,也就是兩個人必須一起面對的課題,「命定般的愛情」其實是從自己開始創造的,所以勇敢的牽起身邊人的手,一起共舞吧! (責任編輯:洪蜜禪) 文/ 心理學家 豫眞. 我們常常認為,要找到一個與自己心意相同的對象很難,但是只要遇上了,彼此之間自然就會產生愛意。 換句話說,比起去愛人,我們更集中精神在尋找對象。 但是找到心靈相通的對象,真的就可以一帆風順地彼此相愛、幸福快樂嗎? 尚勳(編按:書中個案)肯定也曾與心靈相通的對象交往過吧? 歸根究柢,在愛情裡我們要看的不是「對象」,而是「如何去愛」的方法,這才是問題所在啊! 愛人比被愛更難.

    • 「我」逐漸在婚姻生活中消失
    • 「我從三十四歲的人生,再次回到二十四歲的生活了。」
    • 延伸閱讀

    我很好奇其他家庭裡的妻子是如何生活的。我周圍大部分已婚婦女除了接送小孩上下學,其餘時間都是自己的。那些時間可以用來學習、工作、運動等。小孩回家後,才開始陪伴孩子和做家事。丈夫下班回到家,聽到洗衣機的聲音時問:「妳這時候才洗衣服!白天都在做什麼?」應該很多丈夫都有過這種的反應,而妻子也都被這樣問過。吃過晚餐,也幫小孩洗完澡後,妻子換上睡衣想要休息一下,看看書、寫寫字或上上網,但丈夫卻不高興了: 「先哄小孩睡著後,再做妳自己的事情吧!」 妻子們不這樣做的原因是,哄小孩睡後,自己往往也累得跟著睡著了。因為小孩的精力太過旺盛,陪睡有時要拖很長的時間,而自己也精疲力盡了。這個時代三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女性,正好夾在傳統母親和現代女性的中間。大部分女性在大學畢業後,都會進入職場工作,可是在孩子出生後,很多...

    以前我從先生那裡拿取生活費,現在生活費我得自己賺取,我真的一個人活得下去嗎?又會走到哪裡呢?「暫時回到過去的我」也不知道。從表面上看,我是被迫趕出婚姻生活的人。因此,有好幾個朋友聽到我的事後,忍不住在我面前流下了眼淚。 婚姻和獨立,看似相互矛盾的單詞,卻是相輔相成且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獨立不只是跟未婚、不婚、離婚、卒婚相關,跟婚姻也是相關的。只有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人才能生存下去,接下來不論要謀求什麼,也才有可能。婚姻生活,不只是共享、合作而已,獨立的個人生活還是必須要存在。 我正因為沒有獨立,所以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婚後,我所賺的錢全用於生活、飲食、旅行等,並沒有另外存私房錢。因此,現在連租套房的保證金都必須跟朋友借,就連今明兩天的生活費,也得東拼西湊。 和十年前,我剛出社會的時候相比,現在...

    【在婚姻裡忘記自己是誰?】感情裡的「三分哲學」,讓彼此用獨立的靈魂相愛 「祝你幸福!」哈佛大學幸福學教授:維持幸福婚姻的關鍵,其實不在找到合適的另一半 【享受拖鞋比名牌鞋更珍貴的瞬間】30 歲去世界漂流,兩個韓國女生找到「大於一歐元的幸福」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休婚:婚姻卡住了,我們決定讓關係休假,竟喚回重新幸福的可能⋯⋯》,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3. 2022年1月28日 · 這個時期以財閥為代表的經濟權力在長期的軍事獨裁體制朴正熙全斗煥盧泰愚積極協助並實現飛快的經濟成長與附帶的政治利益」,財閥儼然成為政權的跟班

  4. 2018年2月23日 · 韓國年輕人連夢想和希望都拋棄了. 但又如何? 朴市長的回應似乎沒有得到年輕人太大的迴響因為在短短一年之間 一六年年初出現了七拋世代」(칠포세대流行語這次韓國年輕人除了拋棄戀愛結婚生小孩人際關係購房等有形可見的物質生活外更指向了無形的精神生活」,即拋棄了自身夢想與希望희망)。

  5. 2015年7月24日 · 《饒毅教授致詞全文》 在祝福裹著告誡呼嘯而來的畢業季,請原諒我不敢祝願每一位畢業生都成功、都幸福;因為歷史不幸地記載著: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 從物理學來說,無機的原子逆熱力學第二定律出現生物是奇蹟;從生物學來說,按進化規律產生遺傳信息指導組裝人類是奇蹟。 超越化學反應結果的每一位畢業生都是值得珍惜的奇蹟;超越動物慾望總和的每一位畢業生都應做自己尊重的人。 過去、現在、將來,能夠完全知道個人行為和思想的只有自己;世界很多文化藉助宗教信仰來指導人們生活的信念和世俗行為;而對無神論者 —- 也就是大多數中國人 —- 來說,自我尊重是重要的正道。

  6. 2015年7月16日 · 來自貧民窟的孩子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談論夢想,這個小女孩就是個實例,她單純的希望長大能到附近超市上班。 家境優渥、就讀私立小學的 Andrew 與 John,從小就開始讀起《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關心全球經濟動脈,對於未來的計畫,Andrew 與 John 大概知道自己會去念牛津大學,然後畢業成為律師。 接著時光飛逝,John 與 Andrew,一個如願念完法學院,成為一名訟務律師,一個 35 歲已當上律師事務所合夥人,Andrew 甚至在影片後段,承認「 根深蒂固的階級制度,確實是存在的,而且難以改變 」。 Andrew 真實地表達他對社會現象的看法。 但仍是有一人例外:從中產階級躍升到上層階級.

  1. 相關搜尋

    朴成焄 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