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光弼 (708年—764年), 中國 唐代 營州柳城(今 遼寧 朝陽 )人, 契丹 族人,唐朝著名將領。 生平 [ 編輯] 李光弼之父 李楷洛 ,原是契丹酋長。 [1] 其母是 李楷固 女。 武則天 時,內附唐朝,玄宗開元初年,官至左羽林將軍同正、朔方節度副使,封薊國公,以驍勇聞名。 李光弼幼時守節氣,善於騎射,能讀班固《漢書》。 「嚴毅有大略」,起家左衛郎。 天寶初年,官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護府、朔方都虞候。 五年(747年)官至河西節度王忠嗣的兵馬使,充任赤水軍使。 王忠嗣厚待李光弼,常說:「光弼必居我位。 」邊塞上稱為名將。 八年(750年)任河西節度副使,封薊郡公。 十一年(753年)拜單于副都護。

  2. 李光弼 (708年—764年), 中国 唐代 营州柳城(今 辽宁 朝阳 )人, 契丹 族人,唐朝著名将领。 生平. 李光弼之父 李楷洛 ,原是契丹酋長。 [1] 其母是 李楷固 女。 武則天 時,內附唐朝,玄宗开元初年,官至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闻名。 李光弼幼时守节气,善于骑射,能读班固《汉书》。 “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天宝初年,官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朔方都虞候。 五年(747年)官至河西节度王忠嗣的兵马使,充任赤水军使。 王忠嗣厚待李光弼,常说:“光弼必居我位。 ”边塞上称为名将。 八年(750年)任河西节度副使,封蓟郡公。 十一年(753年)拜单于副都护。

    • 蓟郡公→临淮郡王
    •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 营州柳城(今[辽宁省
    • 营州柳城
    • 中唐
  3. 李光弼 (708年—764年), 中国 唐代 营州柳城(今 辽宁 朝阳 )人, 契丹 族人,唐朝著名将领。 生平 [ 编辑] 李光弼之父 李楷洛 ,原是契丹酋長。 [1] 其母是 李楷固 女。 武則天 時,內附唐朝,玄宗开元初年,官至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闻名。 李光弼幼时守节气,善于骑射,能读班固《汉书》。 “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天宝初年,官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朔方都虞候。 五年(747年)官至河西节度王忠嗣的兵马使,充任赤水军使。 王忠嗣厚待李光弼,常说:“光弼必居我位。 ”边塞上称为名将。 八年(750年)任河西节度副使,封蓟郡公。 十一年(753年)拜单于副都护。

  4. 其他人也問了

    • 背景
    • 經過
    • 影響

    唐朝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貞觀遺風」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後,國勢持續增加,文治武功在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達至鼎盛狀態。為了炫耀武力,大開邊功,從唐睿宗景雲二年開始,到開元末年,邊境上先後設立了十個節度使。到天寶時期,這些節度使集軍政財權於一身,成為地方上最高的軍政長官,改變了唐朝初年內重外輕的局面,加劇了唐中央和地方藩鎮的矛盾。。安史之亂發生並席捲北方後,對唐朝乃至中原後世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安祿山起兵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趁唐朝廷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約15萬士兵,號稱20萬,在薊城南郊(今北京西南)誓師,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以清君側」為藉口於范陽(今北京)起兵。當時全國承平日久,民不知戰一百數十年,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太守、縣令或逃或降。

    唐軍抵抗

    唐玄宗於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安祿山反訊,猶豫後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今遼寧朝陽)節度使,準備防守;命皇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

    長安失守與玄宗退位

    唐玄宗於11月15日派特使畢思琛往東都洛陽募兵防守。安祿山的大軍雖遇阻礙,但由於宰相楊國忠的無能,使安祿山於同年12月12日攻入洛邑。東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盧奕不降,為安祿山所殺。河南尹達奚珣投降安祿山。負責守衛洛陽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高仙芝採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唐玄宗聽信監軍宦官誣告,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天寶十五載(756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改元聖武。 朝廷處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後,任命哥舒翰為統帥,鎮守潼關。唐室本可利用險要地勢暫時死守,保衛京師;但唐玄宗與楊國忠急於平亂,迫哥舒翰領20萬大軍出戰,最後以失敗收場。潼關一破,都城長安震驚,失陷在即。 唐玄宗於6月13日凌晨逃離長安,到了馬嵬坡(今陝西興平西北23里)。途中士兵飢疲,六軍不發,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率兵請求殺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楊國忠已經被士兵亂刀砍死,玄宗本欲赦免楊貴妃,但士兵繼續喧嘩,在親信宦官高力士苦勸之下,於是玄宗忍痛下詔縊死楊貴妃。 後兵分二路,玄宗入蜀,皇太子李亨在靈州(今寧夏靈武)自行登基,是為唐肅宗。郭子儀被封為朔方節度使,奉詔討伐。次年郭子儀上表推薦李光弼擔...

    安史之亂歷時八年,雖然亂事最終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後世史家均認為安史之亂不但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捩點,而且對中國後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對外關係的發展均產生極為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司馬光《資治通鑑》:「(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無所控訴,凡二百餘年。」 當時唐室為了早日結束戰事,不惜招撫安史降將如李懷仙、田承嗣等,大肆分封為節度使、觀察使,允許其保留所據地區與兵力,於是藩鎮數量激增,全國各地均置節度使。而安史叛將的舊有軍力得以維持,因此便割據一方,控制了地方的政務,「郡將自擅,常賦殆絕,藩鎮廢置,不自朝廷」,中央無法控制地方,形成藩鎮割據的問題。如安史舊將田承嗣據魏博、李寶臣據成德、李懷仙據范陽,皆領節度使之職,即河朔三鎮。當時藩鎮表面上臣服於唐室,但事實上卻割據...

  5. 2024年5月2日 · 开元十三年武举 高等 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 郭子仪 (697年—781年7月9日), 华州 郑县 (今 陕西 渭南市 华州区 )人,祖籍 并州 太原 , 唐代 政治家、军事家、名将。. 唐朝 朔方军 集团将领,一生平定 安史之乱 等诸多乱事,历事 玄宗 、 肃宗 、 代宗 ...

  6. 這時朔方軍左兵馬使李光弼自太原東進攻打常山攻克了常山而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率軍出井陘關與李光弼一同擊破史思明數萬軍隊平定藁城又南攻趙郡今河北趙縣),俘獲敵軍四千人斬殺叛軍任命的偽太守郭獻璆回軍常山

  7.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唐肃宗李亨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十万大军讨伐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但是出于对朔方军的防备唐肃宗李亨派遣宦官鱼朝恩来制衡李光弼等人表明对朔方军的猜忌和牵制已经开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