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12日 · 1. 清楚醫保概念. 一般而言,醫療保險主要保障受保人沒法預測的醫療服務和財務風險,按照合約所指,以月繳或季繳方式支付保費,以減輕因「醫學需要」而要治療或住院的費用。 2. 了解「醫學需要」定義. 不同保險公司對於「醫學需要」定義均有不同的解讀,以保險公司友邦為例,指的是「醫療服務、診斷或治療是與專業醫療慣例一致;均為必須及不可以在較低醫療護理水平的情況下進行」,才會為受保人所需要支付的費用或開支作出賠償。 3. 留意不保事項. 在眾多的醫療保險選擇中,受保人除了需要了解保障範圍內的賠償外,知道那些不受保項目同樣重要,以整形手術來說,大部分的醫保也是不承保的。

  2. 2024年4月11日 · 去年因「換血逆齡」登上各大外媒頭條的美國科技富豪Bryan Johnson,近日分享6年來的容貌對比相片,多數網友卻嘲:「老得更快了。 6年容貌大變 Face ID認不出. 現年46歲的Bryan Johnson昨日(10日)在社交平台 X 上發布三張照片,展示自己從2018年(做逆齡治療前)到2023年、2024年(接受治療後)的面部變化。 並配文說:「就連我的Face ID也很困惑。 我正在轉變……」 點擊圖片放大. 網友:「老得更快」 他還讓網友投票選出自己哪個階段的狀態最好,最終結果顯示,在43972名參與投票的網友中,51.3%的人都投給了未做抗衰老的2018年,2024年得票率39.3%,2023年為9.3%。 點擊圖片放大.

  3. 2024年3月21日 · 度身訂做身體檢查 方為上策. 套餐式身體檢查看似「抵食夾大件」,但難針對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或令消費者白花冤枉錢和時間。 較理想的做法, 是採取度身訂做的方式 。 於身體檢查前,先與家庭醫生商討。 醫生會評估客人的年齡、性別、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有否煙酒)、疾病紀錄、家族病史(如糖尿病、高血脂、大腸癌)、其他個人需要(如婚前檢查)等因素,再作出個人化的檢查建議,包括檢查項目和頻密程度。 此外,讀者也應花一些時間,了解檢查項目的功效和目的,例如大部分癌症指標(cancer markers)其實主要用於監察癌症治療是否有效及檢視癌症有否復發,而非用作篩查或診斷癌症。 做身體檢查前 宜先買危疾和醫療保險.

  4. 2023年7月6日 · 首先介紹「自付費」這個專有名詞,顧名思義就是自己需要承擔的費用。 如果購買了設有自付費的醫療保險,投保人需要先支付自付費額度的醫療費用,超出自付額的部分再由保險公司負擔。 以表1顯示的門診保險為例,普通科門診自付費從20港元到210港元不等。 以本港頂級的私家醫療機構為基準作參考,養和醫院的平日日間普通診金費用為400港元。 假設你購買了自付費為210港元的門診保險,每次門診你只可以向保險公司索償190港元。 因此,在選購不同自付額的門診保險時,受保人應考慮平時到診的診所價位,計算一下相關門診保險能否保障在扣除自付費後的診金。 投保人亦要留意保費及自付費的關係,簡單來說,自付費越低,保費越高,反之亦然。

  5. 2020年12月6日 · 投保醫療保險 身體曾有小毛病應否照常申報? 保險. 發布時間: 2020/12/06 18:00. 分享: 投保醫療保險 身體曾有小毛病應否照常申報小姐今年30歲,想為自己購買醫療保險。 她5年多前曾試過非經期,但小量出血一至兩日,到政府醫院求診,醫生診斷屬正常情況,毋須服藥,若情況持續才需再求醫。 其後亦沒有再出血,上年曾作定期婦科body check,一切正常。 家人說既然情況正常,投保便不用披露。 但有朋友說應該照常告知,以免被保險公司覺得有隱報漏報,日後不賠。 照常申報可更安心. 不時有新聞報道客戶投保多年但因涉及隱報、漏報情況而遭到保險公司拒絕賠償,令部分人對於醫療保險的投保存疑,甚至卻步。 對於盧小姐的個案,朋友說法是對的。

  6. 2020年10月26日 · 保險. 發布時間: 2020/10/26 18:00. 分享: 【女性保險】為甚麼女性要關注女性專屬保險 ? 現代女性撑起半邊天,在職場與家庭之間忙過不停,活得充實精采的同時,亦要留意人生存有不同的風險。 相對男士而言,女性有較多獨有的婦產科疾病,確診風險亦有年輕化迹象,加上女性平均壽命較男性的為長,長壽風險較高,要無後顧之憂地享受人生,就要做好財務規劃,按照不同人生階段購買及調整保險。 讀者小姐來信問,坊間最近推出新式女性專屬保險來迎合市場需要,她問哪些年齡層的女性會最為關注? 不同年齡 保障需求各異. 20歲. 20多歲的青春少艾,事業與人生正值起步階段,家庭負擔相對較輕。

  7. 2023年9月28日 · 表1:不同機構身體檢查套餐價錢比較. 點擊圖片放大. 度身訂做身體檢查 方為上策. 套餐式身體檢查看似「抵食夾大件」,但難針對每個人的個人身體狀況,或令消費者白花冤枉錢和時間。 較理想的做法,是採取度身訂做的方式。 於身體檢查前,先與家庭醫生商討。 醫生會評估客人的年齡、性別、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有否煙酒)、疾病紀錄、家族病史(如糖尿病、高血脂、大腸癌)、其他個人需要(如婚前檢查)等因素,再作出個人化的檢查建議,包括檢查項目和頻密程度。 此外,讀者也應花一些時間,了解檢查項目的功效和目的,例如大部分癌症指標(cancer markers)其實主要要用於監察癌症治療是否有效及檢視癌症有否復發,而非用作篩查或診斷癌症。 做身體檢查前 宜先買危疾和醫療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