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文名. 李心平. 国 籍. 中国. 毕业院校. 港大医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职 业. 医师. 执业地点.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李心平教授是医学界国际胆管及胆石权威现任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 在加盟 香港大学 前,李教授为美国 华盛顿大学 医学院教学医院Cyrus E Rubin 讲座教授及肠胃科部门主管、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内科教授,以及美国华盛顿西雅图退伍军人事务部医疗中心肠胃科主管。 李教授先后在1970年及1980年于港大医学院取得 内外全科医学士 及 医学博士学位 ,1978年取得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

    • 概览
    • 人物经历
    • 主要成就
    • 人物评价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美国电磁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

    李尔平,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美国电磁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求是讲席教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信息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华为电磁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 [1] [3]

    李尔平于1979年至1983年在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攻读学士学位;1983年至198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至1991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3年至1996年在新加坡标准与工业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1997年至1999年在英国AMEC集团公司任首席工程师 [2];2000年起任新加坡科研院电磁研究室主任,电子与光子研究部部长,研究院主管研究合作的主任;2016—2020年任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院长,先进微纳电子器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射频与纳米电子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华为先进电磁信息联合实验室主任;2022年,当选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李尔平长期致力于电磁场与微波、智能芯片、智能网联车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李尔平出生。

    1979年至1983年,在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攻读学士学位。

    1983年至198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89年至1991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92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3年至1996年,在新加坡标准与工业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尔平在芯片及其封装电磁研究领域,提出了基于全波S参数的宏模FDTD与电路仿真耦合的新方法,高效分析高速互联中的信号完整性,解决了任意形状的多个互联及其在多维环境中的计算机高效表征的问题。为模拟真实的电磁环境,发明了可移动直接激励的电子搅拌器新型宽带混响室电磁兼容测试技术,解决了多年存在的混响室电磁环境低频测试不稳定的难题。李尔平发明了新的边界建模方法,称为频率依赖虚拟理想磁导体(PMC)圆柱边界建模方法,以虚拟PMC圆柱体替换平行板结构每一层的原始连续边界,解决了三维集成电路及封装结构无限大边界电磁场计算问题;提出并实现了系统的三维集成电路及封装电磁兼容和信号完整性建模分析方法。 李尔平在电磁学及等离子纳米光子学研究领域,他的团队首次证明了麦克斯方程量子效应最小尺度理论,即0.4nm尺度下经典麦克斯方程需要耦合量子效应系数,并提出纳米波理论的概念。 李尔平在5G通信电磁防护研究领域,带领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小型化多频带强电磁耦合频率选择超表面理论概念,并研究实现实体结构制作,解决了5G通信天线多频带信号入射角度超过60度就不稳定的科学难题。该技术能使入射角度达到0.86度(最理想为90度),并用于中国国内主要5G通信厂商实际产业化。同时,他们研究出用于5G通信系统内三维系统级封装抑制超高数据传输产生高电磁辐射的纳米电磁结构,解决了5G通信系统内三维系统级封装超高电磁辐射科学问题,并应用于产业。 •会议报告 据2023年5月浙江大学官网,李尔平在国际会议或论坛做大会主旨(Keynote)特邀报告(Plenary Speaker/Invited Speaker)100多次。 •学术专著 据2023年5月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官网,李尔平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和John Wiley国际出版社分别出版两部英文研究专著。 •学术论文 据2023年5月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官网,李尔平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Nature子刊、物理快报(Phy. Review Lett.)、Advanced Science、ACS Nano等期刊)。 •科研成果奖励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2020年8月底,李尔平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Andreas Cangelaries教授联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马涵之获得IEEE EMC Society President’s Memorial Award(国际电磁兼容学会主席纪念奖)。 截至2021年1月,李尔平已为浙江大学培养了30余名博士和硕士。 •培养方式 学生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李尔平认为“学生需要创新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自己去寻找问题,自己解决,克服依赖,才能摆脱老师的思路,找到新的出路和答案。只有摆脱学生是教授的高级打工者的思想,才能真正培养创新人才”。李尔平认为培养学生应该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学生应当能够达到从接受答案到提问题,再到自己找问题的层次。而博士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治学的一种philosophy(哲学)——能力、思维和方法的养成。作为老师需要帮学生把握总体方向,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给予思路和策略性的指导。 此外,他对学生提出“脑—手—心”三个层次的培养要求。首先,研究生要善于用“脑”,善于思辨,了解前人之不足,知晓中国国内外之进展,明确“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科研效率。进而,任何研究结果、科学发现都是用“手”做出来的,动手能力是科研人才的基本素养。最后,还要用“心”,用心就是要有雄心、有决心、有信心,才能成为杰出人才。李尔平认为从事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怕坐“冷板凳”,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他培养研究生一直强调“目标导向”的重要性。科学研究的选题要面向国际重大需求,才能更加彰显研究意义,研究的成果也才更贴近实际应用。因此,他鼓励、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前沿项目的研究,通过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核心技术的掌握,使研究生得到锻炼和提高。他带领各个科研小组成员共同制订研究计划、掌握研究进展,通过定期工作汇报、交流等形式发现、解决问题,并敏锐地从异常的实验结果中,发现新的科学命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尔平希望学生要不断地超越老师,人类才会进步;有了寻找答案的能力,才能有新的发现;有了创造力,才能构架新的发展通道。 教师 李尔平尽可能多地为青年教师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并对他们的生活加以关心。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遇到难题,他总是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位年轻科研人员。一些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没团队可参与,缺乏项目支持也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发展遇到瓶颈。李尔平安排他们参与自己团队的课题研究,并安排自己团队的教师与青年教师合作,共同指导研究生,来解决他们没有研究生的问题,为年轻教师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李尔平还经常节约自己的经费来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积极出国参与学术交流,尤其是国际顶级会议及论坛,他认为仅靠阅读已发表的文献来了解研究成果已经滞后,只有与顶级科学家当面交流才能获得最新进展,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世界最新的科研动态,与此同时也提升了青年研究员在国际领域的被认可度。为了青年教师的发展,李尔平也向学校提出建议,让刚博士毕业的青年教师两年不带课、安心做科研,高校人才引进和后续管理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配合。该建议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使许多青年教师和研究员受益。 •办学理念 在李尔平看来,相对于传统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应该更加注重从跨文化的、全球合作发展的维度,在立足于本土的同时,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与世界担当的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学科建设 李尔平在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实施了交叉工程创新教育及研究,提出并设立了器件及应用材料工程科学,信息系统及数据科学,能源、环境与可持续科学三个重点领域的交叉学科教育和研究。 •教学模式 2016年5月至2020年9月,李尔平担任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院长期间,针对外籍师资多、海外师生跨国交流导致教学安排调整等问题,建立了稳定的在线教学模式。结合浙江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特点,以Blackboard、Webex、Zoom等为主要教学平台,中国国内外教师按照调整后的教学日历开展教学活动,最大化规避了网络拥堵、崩溃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推动大数据分析应用于在线教学,提升了在线教学质量;针对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现场召开有难度的问题,联合学院创新了科研合作新形势,采用线上形式推动科研交流与合作,两校教师在线上研究交流会的基础上,共同撰写研究项目白皮书,推进下一步科研合作;针对学生科研,则通过线上全方位指导和部分实验数字模拟,以及线上实验等创新型方式开展;针对人才招聘面临学术会议、高校招聘会、宣讲会等线下主流宣传渠道受疫情影响都被延后或取消等问题,联合学院拓宽了人才招聘线上渠道,除了将教师候选人面试都改为线上外,还多次参加硕博网、UC Wide STEM等中外高校线上招聘会,多渠道多方位招引全球高质量人才。 •教育成果奖励

    李尔平为电磁兼容学会发展及在电磁兼容相关研究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14](IEEE EMC评)

    李尔平是高速集成电路、封装系统和5G通信领域信号和电源完整性和电磁兼容领域的领军科学家。 [14](浙江大学国际校区评)

    李尔平是高速集成电路、封装系统和5G通信领域信号和电源完整性和电磁兼容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 [17](浙江大学校友总会评)

    李尔平在电磁学、5G通信及芯片电磁兼容、等离子纳米光子学等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享有盛誉,成为了5G通信、三维集成电路及其系统级封装电磁兼容和信号完整性问题研究领域公认的世界级专家。 [13](《科学中国人》评)

  2. 李建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2] 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1] [3] 中文名. 李建平.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教学职称. 教授.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执业地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学 位. 博士. 目录. 1 人物履历. 2 其他职务. 3 所获荣誉. 人物履历. 播报. 编辑. 199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8年获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工作。 2003年回国至今,主要从事冠心病的介入诊疗工作,是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项目冠心病介入导师 [4] ,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1] 。 其他职务

  3.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9月01日. 定 价. 58 元. ISBN. 9787302450115. 目录. 1 图书简介. 2 前言. 3 目录. 图书简介. 播报. 编辑. 在自然界中,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对生存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生物的感知、指令、决策、反馈、运动等机能和外部器官的结构为新产品优化设计和发明创造提供了灵感,为人类解决科技难题提供了仿效对象,以此创造出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对仿生机械工程、生物制造工程、组织工程、医学工程等相关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本书对仿生行走技术、仿生脱粒技术、仿生变色技术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4. 简介. 播报. 编辑. 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的任务是推动医学进步,提供杰出的初级和专业治疗,培训未来的医生、科学家和其他卫生保健专家。 2005年全美医院排行榜,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排第九。 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受凯健邀请来华进行访问交流对其康复治疗进行指导与培训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教授李心平执掌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根据对重病患者大脑的研究判断濒死体验应是由大脑垂死状态 (氧耗尽)时出现的猛烈电活动所致。 [1] 专科排名. 播报. 编辑. 在2013-14全美癌症专科排行榜中,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与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 并列第七名。

  5. 李心合1963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管理学博士会计学博士后南京大学会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 在《会计研究》等杂志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9种,另与他人合著、主编著作和教材多种。 先后为20多家公司及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内部控制设计和咨询的服务。 [1] 中文名. 李心合.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3年11月. 出生地. 江苏省徐州市. 政治面貌. 民建会员、民进会员. 学历/学位. 博士. 专业方向. 管理学. 任职院校. 南京大学. 相关视频. 查看全部. 目录. 1 人物履历. 2 学术兼职. 3 任免信息. 4 出版图书. 5 研究方向. 6 学术成果. 著作.

  6. 李家平江苏扬州人中山大学 医学博士 ,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全国介入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数字智能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介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CSCO介入放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冷冻学会副主席、亚太影像引导下肿瘤消融协会常务理事。

  1. 相關搜尋

    袁孟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