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18日 · 明報專訊頂上一頭銀絲被譽為香港民主之父的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因818流水式集會案被判罪成監禁11個月緩刑兩年同案包括其他8名資深民主派人士最重囚年半李柱銘步履蹣跚神態落寞營營三十多年的民主運動到此以牢獄收結處境殘酷。 讀日本動漫《進擊的巨人》可能會發現,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無法繞過殘酷。 連載11年的漫畫周前推出結局,莫哲暐藉由漫畫故事的不同角色切入,談論人生於世如何棲居的問題,他數算到漫畫至少5次出現「殘酷世界」這對白。 我們並邀得好青年荼毒室的豬文寫文,寫牆內牆外與自由的得到得不到(另文)。 聽說結局引來巨大喝倒采之聲,甚至有聯署要求作者重寫,今期我們先刊出相關的哲學討論文章,下周還有「文學部」,喜歡與好奇的,敬請期待。

    • 時局雖快 學術分析仍然有得做
    • 最曖昧的行動者:傳媒
    • 中立之外 要「真」還是要「贏」?
    • 不是配合大龍鳳 不是有得贏才做
    • 「我怎會樂觀」 只不過——

    「學術文章的 production cycle 可以很長,其特質與一般要追時效性的新聞寫作不同,它針對比較理論性的問題,而不是為了追上當刻正在發生的事情。譬如書中第一章寫傳統社運組織,就是想處理一個基本問題,在無大台、無central leadership的社會運動裏,不代表沒社運組織的蹤影。社運組織的位置,與群眾的互相溝通,誰是主導,都是理論性問題,跟2021年或再之後發生的事情無關。你可以認為這些基礎問題是脫離現實狀態,2019、2020年的香港,在學術寫作框架下只是一個案例,是可以用同一堆問題去問台灣太陽花,甚至世界各地不同的網絡社會運動,它不受時效性和後面發生的事情影響。」李立峯轉念一想,接着說:「但唯一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是學術文章寫到最後,你總要落結論,當觸及如何展望未來,你本身所...

    李立峯強調,將新聞工作者、記者歸類為行動者之一,是學術判斷多於政治取向,而且他自己是新聞傳播學院出身,本身特別關注傳媒與社運的關係。「書中所指的行動者,不代表他們『參與社運』。如果『參與社運』指他們支持社運,所以參與的話,絕大部分現場的記者都不算,專業人士亦不算。但他們在不同moment都有各自介入社運的位置,不能說與這場運動無關。」李立峯提到,運動期間常見一大討論,就是走在前線採訪的記者算不算是「手足」的爭議,「新聞工作者固然不會覺得自己是參與,但不能否定,他們就是介入了這場社運。不計你是哪間傳媒,做了什麼,但傳媒一旦存在本身已是介入,起碼其他行動者以至警方都會因此有所反應,有無傳媒在場,大家的反應是會不同的。」 若然講傳統傳媒道德,記者雖然介入社運,但真正目的都是報道。「無論傳統傳媒、網...

    「香港亦是一樣,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報章不重視客觀,要到80年代才開始有這套新聞理念。一來,是有新聞學院教授從海外回流,帶來自由主義新聞觀,另外就是當時香港進入政權移交過渡期。在中英爭拗之間,香港作為第三者,客觀中立突然在80年代有其特殊意義,即是你既不親中又不親英。」 李立峯認為,早在回歸之後,尤其2010年左右,香港的客觀中立政治基礎已不存在,趨勢很明顯。「在80年代,於中英兩個主權之間中立,是make sense的,到回歸早期,你都可以說在建制和民主派之間中立。但過去十幾年,權力愈來愈一面倒,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所謂中立又是什麼和什麼之間中立呢?」他感嘆反問﹕「連最傳統的新聞工作者都開始質疑,掙扎亦愈來愈多,為什麼我還要客觀中立?」 客觀中立已名存實亡,而過去一段時間,焦點開始移動。「後...

    誠然,新聞界與學術界都是建基於某些政治基礎,才可以叩問真相。但面對《國安法》的步步進逼下,不少人都帶有悲觀的憤恨,回頭質疑新聞工作者和學者,尤其剛剛替唐英傑案做過專家證人的李立峯,即使不是假消息、散播歪理,而是真學術、認真做,都可能只是配合政治鬧劇,演一場大龍鳳,為社會帶來一個假象:香港的客觀氛圍仍然具備政治基礎條件,可以繼續做新聞工作,做理性學術研究的充裕空間。 「有半杯水,總有人見到少了一半,有人見到還有一半。」李立峯感慨說:「當然現在擺明不是半滿,可能只剩兩成、一成。還剩下多少空間,就有幾多空間,但很難完全說那個空間是零。我意識到香港人會有這種想法,但社會是否去到連講任何一句真話的討論空間都沒有?去年《國安法》推行那一刻,其實已經有好多掙扎,當你表現到完全無事,不用驚,秉持信念照做,講...

    「其他人覺得我樂觀,是因為看到我仍然會做很多事,覺得我好像相信還有得做。」但李立峯形容,自己心裏極度悲觀,只不過當仍然留在香港,仍然坐在某個位置,「我就要有某些working assumption。不是說事實一定如此,譬如你是辯方律師,你的working assumption就是要假設官司有得打,你不抱持這個想法你根本什麼都不用做。」 「如果你的判斷已經死到一個程度,你還在做什麼呢?你應該離開,離開崗位,甚至離開香港。」他轉念又說:「但你抱持working assumption去做的時候,是否等於心底裏真的同意這個working assumption,可以是兩回事。所以,我心底裏對很多事情的判斷都比大家更負面悲觀。譬如今日香港很多人覺得要捱5年、捱10年、20年,我覺得是可能要捱200年,當...

  2. 2023年10月12日 · PAST ARTICLES. 【開箱】《八尺門的辯護人》 台港合作 「殺誡論死刑存廢.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12日. Share. 李銘順上左圖和雷嘉汭上右圖為了角色分別苦練阿美語及印尼語潘儀君圓圖扮演的陳令秋戲分不及兩人卻是關鍵角色。 【明報專訊】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今年7月初在台灣公視、中華電信MOD及串流平台(Hami Video)首播,以印尼勞工殺害原住民阿美族船長,引發死刑應否廢除的討論,短短8集於7月23日播完後,翌日於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但港區Netflix近日才能收看。 瀏覽台網,不少人讚《八》劇是節奏快且引發思考的律政劇,不讓近年廣受好評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及《人選之人-造浪者》比下去。 阿美族船長遭滅門 外勞兇手.

  3. 2021年3月25日 · 【明報專訊】無綫藝人楊明(原名林明樂)去年8月初駕車在半山馬己仙峽道發生交通意外,當時他疑似醉酒未能站穩,需兩名警員攙扶上救護車送院,涉拒絕提供血液樣本被捕,被控「拒絕提供血液樣本以作化驗」、「不小心駕駛」及「門窗玻璃透光度不足」3項罪名,他早前承認後兩項控罪,昨日於東區裁判法院裁決,裁定楊明「拒絕提供血液樣本以作化驗」罪名不成立。 楊明早前承認的其餘兩罪,本需還押等候背景報告,代表他的資深大律師清洪以律師團隊提供錯誤法律意見令楊明對「不小心駕駛」有錯誤了解為由,申請推翻對第二和第三項罪名的認罪,獲法庭接納,5月11和12日再審,楊明准以原有條件保釋,毋須還押。 身穿黑色西裝的楊明,昨午約1時50分在女友莊思明及無綫經理人陪同下,乘坐七人車到達法院。

  4. 2021年12月14日 · 【明報專訊】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說,今年10月有一個個案,「一名中一學生少交8樣功課,預約見社工,怎料等不及跳了下來」。 這消息除了令人心酸外,更痛心香港教育仍停留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思維。 前任教育局長吳克儉和立法會的尊敬議員們常去荷蘭、瑞士、芬蘭等國家考察教育,有所為而去,無所得而回。 恕小婦人出言無狀,所謂考察,得個睇字,返來後乜都無做過,亦乜都做唔到。 王師奶抵唔往頸曾公開質問,有議員信誓旦旦話一定有公開報告,結果係空頭支票一張。 社會福利署委任的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發表第5份報告,檢視2016至2018年內,有259宗已向死因裁判法庭呈報的個案,內有59名兒童死於自殺,最小的只有10歲,學童輕生最大原因是學業壓力。

  5. 2020年12月1日 · 專訪|被林作媽媽侮辱 裕美受委屈哭訴:點解睇唔起我?. (拍攝:劉永銳,剪接:張家柱). 現年32歲的裕美多年來被是非纏身,包括整容、背叛前夫林恩浩出軌與黃子恆發展婚外情、與家住半山豪宅的林作拍拖是為了釣金龜、會考零分學歷差、出身 ...

  6. 2022年5月24日 · 【明報專訊】5任特首之中,有3位是天主教徒,都在天主教學校受教育。曾蔭權和李家超分別是耶穌會香港華仁和九龍華仁子弟,林鄭月娥則是嘉諾撒會聖方濟各學生。本港宗教團體辦學的不少,分別有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基督教又包括聖公會、循道會、浸信會、中華基督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