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7日 · 1. 一物沒有定位: 一個素材與想法,對我來說有可能用在 A 設計上,也有可能用到 B 文章中。 一份文件可以被 A 專案使用,也可能被 B 專案使用。 我的經驗是一個資料常常有很多用途,但是資料夾分類強迫資料只能出現在一個位置上,這就不太符合我的實際使用經驗。 而這也造成怎麼分類都不對,怎麼分類都不完美的窘境,如果硬要分類,就造成分類的焦慮,但實際上並非我們不善於分類,而是知識與訊息本來就難以完美分類,因為 他們是沒有單一定位的 ,同時具有多種用途的。

  2. 2015年9月11日 · 《打開大家的 Evernote 筆記本:50位職人x 50種思考x 50個活用,為什麼這樣做筆記可以解決80%的工作問題》,這本書名好長的書,是我 2015 年為大家準備的 Evernote 新書,這本書最大的不同,就是我親自去採訪了 50 位 Evernote 職人,偷看他們的筆記(^^),分析他們的筆記方法,精煉他們的筆記哲學,最後統整成這一本講如何用筆記術去激發靈感、實現夢想、專案管理與時間管理的專著,你將會在這本書裡學到更多「筆記方法」,而非只是 Evernote 操作。 我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本書,我相信喜愛筆記術、喜愛 Evernote 的朋友一定不會失望。

    • 李榮浩1
    • 李榮浩2
    • 李榮浩3
    • 李榮浩4
  3. 2016年5月26日 · 1. 讓資料來源「個人化」且「自動化」,開始長期累積. 首先,我會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資訊來源,並且讓這資訊管道自動化,每天把可能需要的資訊送到我的手上,而我可以在一個沒有額外干擾,統一簡潔的介面中處理分配這些資訊。 這裡最好的工具仍然是所謂的「 RSS 閱讀器 」。 我自己利用 Feedly 這個服務,收集研究主題相關的部落格與網站,當這些來源有新文章發表時,我就可以在自己的 Feedly 閱讀器統一瀏覽。 我每天早上會花大概 30 分鐘的時間做資訊的快速篩檢,如果一天內還有其他空檔,也會打開 Feedly 看看,累積各種以後可能會用到的資料。 我一向不喜歡把綜合性大媒體網站當作我的主要資訊來源,因為那等於是讓媒體決定我要看什麼。

  4. 2018年5月31日 · 雖然晚了一點才跟大家推薦與介紹,但也同時要跟大家說一個好消息,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我們將在 2018/7/6 禮拜五晚上,舉辦「知識內容寫作 × 知識品牌經營高手論壇」,除了有本書作者泛科學總編鄭國威主題分享還另外邀請 INSIDE 主編李柏鋒站長楊

  5. 2017年5月1日 · 我之前在電腦玩物的「 時間技客 」系列文章中寫下「 克服拖延不靠意志力,你需要這三個簡單可行技巧 」一文,文章中第二個簡單技巧正是提到要:「把下一步行動變得簡單又立即有成果」,今天,我想針對「怎麼設計有效的下一步行動」,來好好再做一個深入分析。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待辦清單無效,那麼讓我們一起思考看看,會不會是因為你列上去無效的行動,而不是列上去有效的行動呢? 無效的行動:美好而做不到. 那麼,什麼是「相對」無效的行動? 我們在列待辦清單時,之所以做不到,常常是因為我們寫下了「會讓自己不想去行動」的任務,像是下面幾種寫法。 1. 目標很全面,但沒有下手處: 例如我前陣子正在撰寫自己的新書《 比別人快一步的 Google 工作術:從職場到人生的100個聰明改造提案 》。

  6. 2015年11月29日 · 1. 畫出九宮格. 接下來我就以自己最熟悉的 Evernote 雲端筆記軟體為例,來分享我對九宮格筆記的應用。 只要用 Evernote 電腦端軟體內建的表格功能,選擇一個 3x3 表格,就能立刻畫出一個九宮格,就是這樣簡單。 延伸教學: Evernote Windows 關鍵更新後,如何畫出漂亮表格? 2. 向四面八方延伸思考:適合分解問題、展開目標. 畫出九宮格後,我們就可以在這個「空間」開始思考,九宮格筆記法的第一個應用方法就是把問題、目標寫在最中間那一格,接著就可以在其餘的八格裡,向四面八方延伸不同的思考點,就像心智圖那樣。 所以九宮格筆記法的這個由中心向四面八方思考的筆記方式,特別適合用來拆解出問題的各種面向,把複雜的母問題變成具體簡單的子問題。

  7. 2021年4月5日 · 一張比較表看出遺漏步驟. 為什麼列出目標、行動清單後執行效率零? 一張比較表看出遺漏步驟. 作者: Esor Huang 4月 05, 2021. 我在自己的 時間管理相關課程 中,特別強調「重新拆解」目標、行動清單的技巧,很多朋友會以為我們怎麼會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標是什麼,以為反正就是完成別人交付的任務就好。 但時間管理其實不能這麼快下決定,很多時候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拆解行動」。 因為我們太想立即見效、立刻行動,反而:「 跳過了一些關鍵的拆解步驟,於是行動清單變成只是一般的行動,而這樣列出的待辦清單反而容易變成沒動力又拖延的壓力清單。 「總想趕快完成」的想法無可厚非,但這個想法很容易讓我們排出缺乏拆解的目標與行動清單,讓我們面臨雙重困境: 不負責任,只想天時地利人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