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3日 · 2024-04-13 00:02. 大腸癌治療方法視乎期數越早發現治癒機會越高。.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公布2021年數據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常見癌症全年確診新症5,899宗因大腸癌死亡個案則有2,298宗。. 外科專科高彩華醫生表示大腸癌存活率的最大關鍵的是能否 ...

  2. 2023年2月12日 · 預防勝於治療,醫師說保持腦部供血充足就是最好的預防腦退化症的方法,深入一點來說就是保持血管收縮及舒張的力度功能,保持血流暢順,才可保持腦的正常供血,換言之和血壓都有莫大關係,所以用藥在於補腦益氣,以補氣的中藥推動血液的流量,以補陽的中藥令血液保持溫度不容易凝結阻塞血管。 醫師解釋道:「善用補氣有助推動血液流通的中藥,就如血管的『通渠劑』,沖走堵塞物,令其保持通暢,腦細胞有足夠血液氧分,自然頭腦清晰。 」但要注意用藥不可太強而令血壓上升,特別對於本身已有血壓高之人士就要更加小心了。 至於飲食方面,日常要多食魚類,因為魚含有一種可以抗血管發炎、抗血栓及降膽固醇、降血脂、降三酸甘油酯的營養素。 這種營養素對於人體的大腦、眼睛、心臟、情緒各方面都有着非常良好的作用。

  3. 2019年4月18日 · 香港罕見病聯盟會務發展主任賴家衞表示政府如果將所有罕見病患者的家族病歷史都放入資料庫大家可以根據這些資料預先知道下一代患上罕見病的風險由自己判斷是否生育下一代從而做到預防效果。 即使最後決定生育,也有辦法從胚胎時着手處理,利用基因技術或許可令下一代不致帶病。 基因突變反映人類進化過程. 不過事情沒有這麽簡單,這當中牽涉到人類本身的進化,又或者人類應不應該扮演上帝干擾生命的道德爭抝。 「如果我們整走有問題BB,對社會有甚麼影響呢? 『優生』會不會變成我們的『核心價值』呢? 」林教授說這或許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發展。 小朋友患上罕見病,這完全是或然率的問題,說到底,這是一種進化現象:「人類整個族群的存在不至絕種,也是因為基因突變。

    • 「點解要病人咁徬徨?」
    • 罕見病香港連定義都未有
    • 國內罕見病名冊可照搬來港
    • 不立法前線醫護難有作為
    • 病人應該有平等的機會

    由於80%的罕見病都有遺傳性,林青雲教授用了27年應對遺傳病,所以接觸過不少罕見病病例,行內人都尊稱他是香港「基因獵人」。 林教授說,隨着醫學進步,目前用破解基因密碼的方式,為病人確診罕見病已非難事,也不缺專科人手。目睹罕見病患者面對的困境,他認為要幫助他們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政府」。目前政府未有立法為罕見病提供系統性的救治框架:「點解要病人咁徬徨?」 林教授透露,港大醫學院近期引入了一部基因排序機,能在20多小時內將一個人的基因圖譜完整排出,再找出發生基因突變的部分,診斷罕見病的技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林教授說:「部機不大但很Powerful(強大),能找出基因突變,可以知道病人患那種病,再作出相應治療。」有了這部價值250萬的機器,只要20多小時,便可找到病人有問題的基因。 林教授說,基因...

    OMIM資料庫是由美國政府發展出來的,是不用錢便可使用的資料,只要在網站上輸入有關資訊,便會出現配對結果。林教授解釋:「比如說病人抽筋,這是一個表徵,而抽筋一般有70至80 個基因可能有影響,如果醫生能在這些基因中找到突變,便配對成功,醫生會知道病人所患何病。」 林教授說,目前香港救治罕見病面對的第一大問題,是政府根本對罕見病連定義都沒有,更遑論拿出資源,系統性應對。現時採用的某些基因診斷方法,要長達兩年才有結果,令病人飽受折磨。 「應對罕見病最大的問題,是在治療和藥物方面,沒有一個機制去做。」林說大眾注意力放在其他疾病的援助,例如一些罕見的癌症病人,會有一些善長人翁去幫助,甚至願意送他們到外國醫治,但對罕見病就很少幫助:「外國有很多學術和醫療機構,都動用大筆資源去研究罕見病,我們現在是享受...

    香港醫療體制在面對罕見病的態度上,落後到「得人驚」,目前連罕見病種類的名冊也欠奉。林教授無奈地說:「內地已經出了(名冊),國家級的名冊,當中大部分的病,在香港也出現過。其實我們可以將名冊照搬來香港,但始終沒有成事。除了名冊落後,嬰兒罕見病篩查檢測方面也落後,至少在政策和立法方面是如此。內地在這方面行先我們10多20年,甚至寫在憲法上,法律也定得很仔細,連如何去診斷某一種罕見病,胺基酸的濃度都寫得清清楚楚。」林教授認為國家對罕見病的認真程度令香港「汗顏」。 事實上,香港政府在應對罕見病上未算是「撓埋雙手」。上屆政府曾「大刀濶斧」,搞了個「初生嬰兒代謝病篩查先導計劃」,選了瑪麗、威爾斯和伊利沙伯三家醫院,為所有初生嬰兒免費驗血,檢測20多種代謝病,亦聲稱未來將會在全港7區聯網有產科的政府醫院,推...

    目前香港不缺資源去幫助罕見病患者,問題是政府有沒有決心去做,為罕見病患者解決問題。由於沒有相關法例及政策支持,就算是醫護人員,在面對罕見病患者時亦一籌莫展。要解決亂象,林教授認為香港應更有系統地應對,為罕見病立法規管治療﹕「我做了27年罕見病工作,應對上都是自發性質,由下而上,前線醫療人員要個別主動去想如何處理,要用那些藥應對、要開展甚麽治療手段,都要醫生去憑經驗個別決定,但這種做法是沒有效率的。」 林教授解釋,問題在於權力和財源都不在醫生手中,但如果日後政府能系統性地主理整件事,那便容易得多,無論在資源調配、財政支援醫生都能得心應手:「行政長官都應該好忙,無可能次次都要她本人親自收請願信才為病人治療。

    「如果今日做(立法),就會有個安全網,病人和家屬不會太徬徨,要去找報紙傳媒、如大海撈針般找善心人幫忙。『自求多福』並不是大家想看到的結果。我覺得那些善心人都是想拋磚引玉,希望真正有能力的政府可以出錢出力救人。有一個法律規範,否則人人都要找人幫忙,結果變到很亂。沒有相關規範,醫生就算判別不出病人有何疾病,也沒有責任。」 林教授說,政府應對罕見病要抱有急症室思維,是有救無類:「無錢看病、籌錢看病,這是6、70年代的粵語殘片橋段,這(無條件供藥)才是與時並進囉。」 香港不是只有一個罕見病人,林教授認為再多的善長人翁,都會有更多病人,所以這些事毫無疑問應該由政府自己做:「如果病人覺得目前應對罕見病的機制是完善的話,根本就不會有病人寫信畀特首啦。我們都有納稅,是否也應該有平等的機會(接受治療)呢?」

  4. 2021年3月4日 · 金燕玲前年發現患上子宮癌經手術後接受化療在好友蘇施黃陪伴下積極面對最後抗癌成功。. 昨日她在自己新開設的頻道「金燕玲 隨心。. 隨興」,第一條上載的片就是自爆患上乳癌,片中的她表現輕鬆,雖然談到發現硬塊、經醫生証實患上癌時也 ...

  5. 2022年2月23日 · 觀點. 維持香港醫療系統的全球第一是全民責任 文:姚潔凝. 2022-02-23 11:02. 根據彭博健康護理效率指數 (Bloomberg Health-Care Efficiency Index),香港醫療系統的效率,多年來都位處世界第一位。 香港作為一位在醫療效率比賽中年年考第一的優材生,面對天災,在短時間內有太多病,大家須要理性地去體諒,系統是需要時間去處理。 筆者知道有香港的醫護人員已經要工作超過24小時無休息,在急症室和傳染病房工作的人員,甚至連換防護衣和飲水的時間都沒有。 有些被借調到醫管局和衞生防護中心的前線紀律部隊人員和清潔工友,同樣要連續工作12小時才能下班。 香港的醫療系統和巿民,就好比小丑魚和海葵的共生關係。 每位巿民是細小的小丑魚,海葵就是我們高效的醫療系統。

  6. 2021年11月2日 · 今次訪問中的主角嘉欣,年僅32歲已執業4年多,去年她與另外兩名同樣年輕的中醫師開設私人中醫診所,至今累積到一班信任他們的病人。 今年9月舉行的選舉委員會選舉中,嘉欣循團體提名,當選成為中醫界30位選委之一。 現時本港有逾1萬名中醫,包括8,000多名註冊中醫、2,000多名表列中醫及有限制註冊中醫,她希望在新的角色和崗位上,為業界爭取更多權益和發展空間。 政策落後 香港中醫業發展慢. 嘉欣坦言,中醫業界在香港發展一直非常緩慢:「中醫在香港執業有很多規限,譬如不能涉獵西醫的範疇,甚至不能做轉介。 」她透露,中醫各科的病人可能需通過影像檢查(如 X 光)及化驗檢查做進一步明確診斷,但現時中醫並不能轉介病人作相關檢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