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蘭娟(1947年9月13日 — ),女,浙江 紹興人,中國傳染病學專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2. 兰娟(1947年9月13日 — ),女,浙江 绍兴人,中国传染病学专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3. 李蘭娟,女,漢族,中共黨員,1947年9月13日出生於浙江省 紹興市 柯橋區 夏履鎮 夏履橋村。. 感染病(傳染病)學家、中國 人工肝 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 , 浙江大學醫學部 教授、博士生導師,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主任醫師 ...

  4. 兰娟.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绍兴市. 出生日期. 1947年09月13日. 毕业院校. 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 职 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 传染病学 》《 感染病学 》《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主要成就.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 丈 夫. 郑树森 [6] 性 别. 女.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目录. 1 早期经历.

  5. 2020年4月20日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日前接受澎湃新聞專訪。 從武漢返回浙江的她前一天剛結束隔離,晚飯都沒趕回家吃。 她說,全世界可能也就中國最安全,因此復工復產復學勢在必行。 李蘭娟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的身份去武漢調查「不明原因肺炎」是1月18日,武漢新增確診病例終於歸零是3月18日,整整兩個月,李蘭娟的生活重心全是武漢。 這原本並不是一座浙江人熟悉的城市,這原本也不會是一位73歲院士的日常,但跨過了生死門的武漢會記住李蘭娟的名字。 停擺已久的武漢終於在4月8日「解封」,大多數外地馳援的醫務工作者陸續返回家鄉,但李蘭娟仍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 她從2月2日就進駐這家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每天去會診。

  6. 2022年8月20日 · 李蘭娟透露,新冠肺炎屬於流感類乙類傳染病,但卻一直按甲類傳染病級別管理,「一定回到乙類管理的軌道上來」。 (影片截圖) 針對新冠肺炎超強傳播力、較強致病力等特點,內地官方早於2020年1月20日就將其納入乙類傳染病,但其後卻一直按照更 ...

  7. 2022年8月21日 · 李蘭娟:合適的時候新冠將回歸乙類傳染病管理. 2022年8月21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近日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新冠將在合適的時候,回歸乙類傳染病管理」。 2020年1月以來,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一直對新冠肺炎定為「乙類甲管」。...

  8. 2020年11月8日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報告中建議,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互聯網等新科技應用支撐疫情防控,她認為中國一定不會再發生新冠疫情大流行。 AI大數據技術助監測篩查. 李蘭娟院士說,AI+大數據+5G+互聯網全流程助力支撐抗擊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監測、分析、病毒溯源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在支撐科技防疫、預警防控方面也大有作為。 人工智能在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中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蘭娟研究團隊採用人工智能算法,從151個上市藥物中篩選出5個老藥。 李蘭娟團隊還率先開發了杭州健康碼「賦碼算法引擎」,極大推動了城市的復工及民生秩序恢復。

  9. 2022年12月10日 · 人民日報社旗下《健康時報》昨(9日)刊出傳染病權威專家李蘭娟的專訪,她針對居民應當如何看待新冠感染者稱,Omicron感染者多為無症狀,「無症狀感染者有傳染性,但無症狀感染者不是病人,大家無需恐慌」。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閱讀工具:

  10. 2021年11月29日 · 李蘭娟指出,從B.1.1.529首次報告,到成為南非部分省份流行的優勢株,時間不足半個月,表明Omicron在人群中的傳播效率較高。 目前關於Omicron變異株的危害性研究和報導較少,而世衛將Omicron確定為需要密切關注的病毒株,意味著Omicron可能具有更高的傳播力,或者提高重症風險,或者降低目前診斷、疫苗和療法的有效性;同時建議各國加強對Omicron的測序、監控、以及流行病學追蹤。 她續指,病毒變異是客觀規律,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是介導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也是疫苗設計的主要靶點分子。 病毒為了適應環境和人體,會發生變異甚至進化,有可能增強傳播力和毒力,增加致病性,但變異也可能相反減弱致病性,因此現時判斷Omicron變種病毒對全球疫情的影響仍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