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分享本文. 隨著畢業季來臨,許多即將走出校園的學子開始思考自己所學該如何真正對接產業、以變現自己大學或者是碩博士之價值。. 不過根據平等機會研究基金會(Foundation for Research on Equal Opportunity)最新研究顯示,有 超過 43% 的碩士學位在經濟效益 ...

  2. 2017年7月24日 · 從105學年度的學士新生註冊率來看,出現兩個特性。 第一,排名前8名都是專科或者科技大學,顯示公立技職學校比公立大學受到學生青睞;如果以綜合大學來看,排名第9的是臺北市立大學、第10則為政治大學、第15為臺灣師範大學。 而 過去一般大眾認為最好的國立大學,並不見得出現比較好的註冊率 ,如臺灣大學排名第16、交通大學排名第19名、清華大學第30名、成功大學排名第36,這些綜合性大學在爭取最優秀的學生上競爭激烈,而陽明大學甚至落到45名,此可能與招收公費醫學生有關。 第二,而 排名較後段的學校沒有意外地都落於東部或離島學校 ,如屏東大學、金門大學臺東大學、澎湖科技大學、臺東商專(例外的是臺中科技大學)。

  3. 2023年9月13日 · 3 大學群碩士畢業生「最常擔任且薪資中位數最高」的前 5 大職務揭曉!. 資通訊學群、工程學群各自的前 5 大高薪職務均為工程師,起薪中位數可達 52,500 元以上。. 其中,資通訊學群以 「數位 IC 設計工程師」 73,500 元最高 ,工程學群以 「半導體設備 ...

  4. 2020年7月15日 · 1. 「職業類型」 如果你問我,第一份工作的職業類型要選擇哪一種比較好,我絕對首推「業務」類型的工作。 當時剛出社會的我,雖然沒有一技之長,但已經有意識到「業務」工作對於未來職場的重要性與發展性;舉凡你要面試、你要晉升、你要銷售商品、你要銷售服務、你不想只領死薪水,這一切的一切,當你踏入「業務」工作的時候,都可以開始學習,開始磨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業務可以磨練自己的「軟實力」。 我很常開玩笑的說:「以後我的小孩考試的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軟實力,就是他是否可以保有自信並和諧的與人相處。 會這樣說,就是因為我深刻體會到,當你在職場擁有「軟實力」的話,你將會獲得許多好的機會!

    • 非名校出身的楊立昆,如何在人工智慧領域成名?
    • 堅持感興趣的事情,儘管被人笑「頑固的蠢貨」也不放棄
    • 追隨聰明人,不只發展新機會也提升自我能力
    • 楊立昆眼中的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
    • 延伸閱讀

    楊立昆與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約書亞·班吉歐(Yoshua Bengio) 並列「深度學習三巨頭」,他們共同獲得了2018 年的圖靈獎。圖靈獎是電腦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獲獎者都在電腦科學領域做出了重大、先進的技術貢獻。 然而,與從劍橋、麻省理工畢業的辛頓和班吉歐不同,楊立昆並沒有名校的加持,但也正因如此,他的求學經歷和對教育的理解,對於重視名校光環的東方家長們非常具有啟發意義。 楊立昆是法國人。在法國,如果要想成為任何一個領域的精英,通常都要進入招生人數非常少的高等專科學校,而為了考入這些錄取率極低的學校,法國學生又要先花兩年時間學習大學先修課程。但楊立昆卻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求學道路,他高中畢業後就直接進入了一所名氣不大的大學——巴黎電子工程學院(ESIEE)...

    深度學習的探索之旅並不容易,對於完全基於邏輯和手寫程式的人工智慧擁護者說他們會失敗,傳統機器學習的捍衛者更是公開指責他們。可是事實上,楊立昆研究的深度學習僅僅是機器學習這個廣闊領域中的一套特殊技術而已,這背後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 40 年代。當時,學者們開始嘗試建構一套新的計算系統,希望以近似於人類大腦的方式儲存和處理訊息。 深度神經網路在 1980 年代就已經被提出,但在最初的成功過後,因為它本身訓練的複雜性、結構的不確定性、對數據量的依賴性、理論的不清晰性等,在 2000 年初的一段時間逐漸被更加有理論依據的 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 等取代。當時仍專注於深度神經網路的學者,被認為是人工智慧學界的少數派,而日後被稱為「深度學習三巨頭」的楊立昆、辛...

    楊立昆的工作方式與許多科學家完全相反。他經常憑直覺工作,其次便是受到數學的啟發而工作。他會在腦中設想一些極端情況,也就是愛因斯坦所說的「思想實驗」,即設計一個場景,然後嘗試設想其後果,以便更好地理解問題。 但在現實生活中,他與許多人工智慧科學家都是同路人。他們有時合作無間, 有時又各自獨立研究,但互相之間從未停止交流,這也使得他能夠在一群富有研究熱忱的群體當中佔有一席之地。 楊立昆曾說自己喜歡鑽到一群比自己聰明的人群裡,因為他自認在很多方面根本沒什麼天賦。 楊立昆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也出現在一場聰明人的聚會上。1985 年 2 月,在阿爾卑斯山萊蘇什舉辦的研討會上,他遇到了當時世界上對神經網路感興趣的頂級專家,他們有物理學家、工程師、數學家、神經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尤其還有貝爾實驗室新成立的研究...

    楊立昆 8 歲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2001 太空漫遊》。影片裡出現了他所熱愛的一切:太空旅行、人類的未來以及超級電腦 HAL 的出現。此後,他對人工智慧的興趣越來越強烈。大學期間,楊立昆慢慢發展了自己的 AI 研究理念:以邏輯的方式無法建構真正的智慧機器,必須賦予機器學習的能力,讓它們能以經驗為基礎進行自我建構。 透過大量的文獻閱讀,楊立昆發現科學界不止他有這種想法,他注意到了福島邦彥等同道學者的研究成果,並開始思考提高新認知中心神經網路效率的方法。 1989 年,在電腦科學還處於開啟步的年代,楊立昆開發的神經網路 LeNet 就已經被用在全美國的郵政系統中,來讀取每一封信件上面的郵政代碼。 但在上世紀八零年代,對於那些仍執著於神經網路研究的學者,科學界把他們視為狂熱的瘋子。 如今,在大...

    •【科技巨頭後宮爭鬥史】Google 為實現 AI 夢,當年曾花 12 億與百度爭奪「深度學習之父」 •神人工程師不只用 C 語言建 SQLite 資料庫,現在還用一個檔案寫出網路伺服器 •「我可能 35 歲就做不下去了!」工程師這工作可以幹一輩子嗎? (本文經 大數據文摘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追求知識而非光環——圖靈獎得主的反內捲人生〉;首圖來源:Twitter。)

  5. 2024年1月29日 · 臺灣首部自研自製 5 位元超導量子電腦的進度公開!. 量子電腦具有超越目前超級電腦的運算潛力,全球先進國家皆已積極投入研發。. 中央研究院在去(2023)年中突破量子晶片製程、控制、及量測等瓶頸,並在 10 月成功打造第一個臺灣自研自製的 5 ...

  6. 2024年2月29日 · 臺灣科技大學副校長劉志成指出,臺科大拿下「薪資力」指標第一名,是對臺科大培育專業人才的實質肯定!. 臺科大調查畢業滿 5 年的校友工作行業,人數最多的是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29.26%),製造業次之 (28.77%);部門則有 30.04% 集中在研發/開發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