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0.浩楷,出生于中国 香港 ,中国香港 男演员 、喜剧高手。. 他善于扮演各类人物,经典角色为于《 欢乐今宵 》扮演吕奇及林子祥。. 他曾拜师许佩、张云、林祥园老师名下,曾任职业琴手二十多年的他,不但是位音乐歌唱导师,也是位乐队 领班 ,主要作品 ...

    • 概览
    • 地理介绍
    • 历史背景
    • 历史记载
    • 现代环境
    • 历史故事

    广州市越秀区境内河涌

    东濠涌[Dōngháo Chōng]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部。发源于白云山东侧的长腰岭,南北流向,由北向南流经麓湖、小北、越秀路东侧,其中麓景路段为地下暗渠,东风东路附近转为明渠,在大沙头西部的铁桥注入珠江,为外流河、地上河、常年河,长约 4.225 千米,宽约 3-11米,流域面积约 9.42 平方千米。原为甘溪下游(文溪)东支水道,经南汉大宝十四年(971)、明洪武三年(1370)建城时深挖疏浚而成。初名东涌、东濠,民国期间改称东濠涌,因位于古广州城东而得名。历史上,东濠涌址随广州城变化而屡经变化:南汉时,东濠涌在今仓边路南侧一带;宋至明初时,在今糙米栏附近注入珠江;清中期,涌口移至东沙角横马路附近;民国时,涌口已移至东铁桥。2009 年后,在河涌两岸实施景观休闲带工程,把之前的混凝土堤岸改为绿色植物覆盖的生态堤岸,营造出处处赏绿的景观效果。通过采取雨污分流、净水补水、景观整饰等办法,改善河涌环境质量,恢复河涌的原生态,实现了“水清、岸美”的良好效果。

    东濠涌本是广州的古老河道,发源于北郊外长腰岭以西、姑嫂坟以东的山坳(白云山的甘溪、文溪),北接旗山百步梯之水,东接长腰岭、百足岗、大窝山之水,西接马鞍岭、银鱼岗、唐帽岗之水,三处会流各长300多米。水流沿岭南下,途经金桂、大凤、鹿鸣、唐帽、下棠等村至七星岗。然后经葵蓬岗以北,出双眼桥至小北门,再经法政路口铜关(又叫潼关)至造币厂会淘金坑水南流,又经越秀街(今越秀北路、越秀中路和越秀南路)以东,再经大东街、文明街至东水关,会玉带河水南流,在万福街接竺横沙涌水后到达珠江,全长7公里多。

    过去东濠涌涌宽水深,可以通舟船,明朝时仍然是广州城东的交通要道;其水质良好,是当时广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一。

    明清时期广州城流经市中心的濠涌排水设施是具有城市防御、排洪泄污及交通运输等多重功能。广州老城有东、西、南三支濠涌。

    南濠古称西澳,指在城西西濠街和南濠街之间的古渠前身,即位于今海珠北路、中路地段。南濠开凿于宋代景德年间,民国时期修筑海珠路时,改为暗渠。

    旧时的东濠涌前段并不规则,大部分呈U字形,但也有V字形的,宽度从1米到6米,深度3米以下,涌底全系沙石,水流清洁,农民多用于灌溉田地。从双眼桥至东濠口一段,涌底积了许多淤泥,是附近的住户倾倒垃圾,涌水长年污浊不堪。涌边堤岸,小北门双眼桥以上多属土基,两旁间有树木及水笪。双眼桥一带堤岸多由住户自己用砖石砌成,只有竺横沙涌桥一段堤岸长约300米筑有石磡。

    长期以来东濠涌水患不断,其原因主要是涌旁的树木过少、雨水缺乏林木吸收和蒸发,还夹带着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导致水流弛缓处沙石沉积,形成淤塞。淘金坑、法政路等处的水渠,及玉带濠水流向与东濠涌形成直角,妨碍东濠涌的流畅,加上自身宽度日益狭窄,河床底部垃圾积聚。在东濠涌下游的竺横沙涌口附近,集中了大量的杉排船只,也阻碍了水流。此外,东濠涌下游五座桥梁的桥孔狭窄,导致水流不畅,每逢下大雨即会形成水面高涨,特别是越秀北路一带水流溢满。市中心多条河涌集中靠玉带濠经东濠涌排水,更加大了涌的水量。

    《整理东濠下游碑记》

    1936年3月,东濠涌下游工程基本完成,为纪录这次治水过程,政府在越秀桥西侧立起石碑,上面刻的是由文树声撰写的《整理东濠下游碑记》,碑文如下:

    粤城设置肇始于周赧王,时越人公师隅所筑之南武城,历时二千余载。濠渠淤塞事所常有,虽代有疏浚,第多因陋就简,只顾当前,无一劳永逸之策,以故水患叠见,而东濠则尤甚焉。民国二十有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广州市大雨竟夕,东濠上游山洪暴发,小北区域首当其冲,塌宇伤人,遽罹浩劫,百年以来未尝有也。翌岁秋,复遭巨浸,为患无已,补牢之举,自不容缓,兴利除弊,责在有司。

    二十有二年冬,树声忝长工务,谋为市民安居弭患,即致力修治渠务,乃秉承市长刘公纪文意旨,筹集款项,缮治图则,凡十余月始克竣事。爰于二十有四年秋举工事,自竺横沙以迄双眼桥,濠长凡万尺,隘者宽之,淤者浚之,分级跌流,以杀激湍,并于濠旁拓筑行路,以示濠界而利往来。复于潼关渠口建置活闸,以压倒流。沿濠有桥凡五,曰竺横沙桥、曰小东门桥、曰东华路桥、曰大东门桥、曰越秀桥,而桥孔皆隘,宣泄维艰,故皆夷而新之,斯桥其一矣。此皆下游之工事也。

    至若扩而充之,凿沟以泄河源,筑坝而成涵湖,利用山洪,以资灌溉,斯则上游工事之设施更为完美。然亦未可视为缓图也。兹因桥成,爰纪其要,以勒贞珉。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广州市工务局局长文树声撰并书

    再次蜕变

    2010年6月,东濠涌1.89公里明涌段的综合整治完毕,工程的包干费为10.38亿元,拆迁费用占大部分。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再实施雨污分流一期工程,包括东濠涌主涌流域及孖鱼岗涌环市路以南片区;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春节前,实施东濠涌中北段征地拆迁工作;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实施中北段两侧截污、揭盖复涌、调水补水、景观绿化、道路交通改造;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实施雨污分流二期工程。经整治后的东濠涌环境大为改善,岸边也建有东濠涌博物馆,是由涌边上两座民国建筑改建而成,用以展示政府的治水成果。 河涌整治拆迁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东濠涌北起麓湖,南衔珠江,是广州现存唯一一条贯穿市中心的河涌,全长4.51公里,曾经拥有广州古城“护城河”之美誉。明朝时,东濠涌曾是广州城东的交通要道;因其水质良好,东濠涌又是当时广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一。 近代,由于白云山森林破坏,致使甘溪、文溪水源逐渐干枯。特别是东濠涌流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广州人口急剧膨胀,东濠涌环境日益恶化,一度陷入“噩运”——河涌淤积,污染加剧,鱼虾绝迹,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河涌两岸居民苦不堪言,不少家庭常年都不敢打开窗户。 据广州市越秀区水务局水务科科长明玉良介绍,广州市政府为还市民一条生态自然、水清岸绿的河涌,下达了“死任务”——定要在6月前完成东濠涌1.89公里明涌段的综合整治。越秀区水务局接下任务后,克服种种困难,施展浑身解数,终于使得东濠涌“旧貌换新颜”。 整治东濠涌1.89公里明涌的包干费为10.38亿元,拆迁费用占了大部分。拆迁问题极其复杂,涉及补偿标准、安置点设置等诸多方面,牵涉面广、协调单位多、工作量大,广州市越秀区水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依法依规执行拆迁工作,为让沿涌居民获得最大利益,出台完善拆迁经济补偿奖励办法,耐心细致做好拆迁群众思想工作,居民积极配合,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使河涌整治如期顺利完成。

    亲水休闲带

    如今,当记者踏上东濠涌越秀路段,映入眼帘的已经是一幅新景象:新种植的树木随风摇曳,沿涌两岸花团锦簇,小瀑布清水四溅,营造出一方又一方的亲水平台,过去的混凝土堤岸全部改成由绿色植物覆盖的生态堤岸,犹如河边小公园。在这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老街坊叶婆婆告诉记者,“以前东濠涌又脏又臭,没人敢在这附近多呆一分钟。我们见证了这里的变化,天天在这里晨运、闲坐,把这里当作公园了。在东濠涌的整治过程当中,建设材料以绿色或灰色透水砖及透水地坪为主,道路两侧结合沿岸绿化配置,在河涌两岸建了景观休闲带工程,建设公共广场公园,营造处处赏绿的景观效果。如越秀桥、东华西、小东门、自然生态综合广场四大亲水休闲带、绿化广场,沿线麓湖至沿江路配套建设一条全长约4.51公里的绿道, 市民可以从环市路、东风路一直漫步到珠江边“叹”风景。东濠涌成为闹市中难得的一条亲水“绿色走廊”。 为解决东濠涌少水发臭的情况,实现东濠涌整治全段“水更清”的目标,广州市有关水务部门想出了调水补水的办法,在珠江前航道江湾桥西侧,新建补水泵站,抽取珠江水对东濠涌进行补水,沿河底或岸边埋管输送至东风路越秀桥,在越秀桥附近地底3米处的净水厂进行净化处理后,再自流到下游,使河涌充满流动水。 越秀桥附近的东濠涌水质净化厂正在加紧建设,按计划,将在8月底完工,届时,东濠涌水质净化厂每天6∶00~22∶00,将从珠江上调水补水10万吨,流量为每秒1.5立方米。经过处理后的东濠涌水将是清澈、对人体皮肤无伤害的水,沿线的居民更可直接下到亲水平台亲水、戏水。街坊梁姨表示,政府出钱出力整治河涌,沿涌居民最得实惠,大家要好好珍惜,共同维护河涌清洁。 为实现东濠涌全段“水清、亲水”的目,越秀区将在2010年亚运会后,对东濠涌实施全段雨污分流、中北段的污水渠改管、净水补水、拆迁和生态景观建设工程,务求做到生态、自然、水清、岸绿,把东濠涌打造成“一流生态河涌历史长廊”。 东濠涌是广州仅存的旧城护城河,从北到南全长约3000米 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港口,又倚靠母亲河珠江,水,已经成为了广州的城市命脉,第16届亚运会的开幕式也在位于珠江的海心沙岛举行,依水而建,与水相依,广州与水之间,浓情蜜意。 城市人对水环境的态度,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文化观念或文明程度,如开启阅读城市的一把钥匙。位于河网密布的珠三角区域,交织的河仿若城市经脉一般盘活了整座广州城,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山水格局说明了一切。 从2009年初开始,广州市就全力推进大型治水工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广州“水城”印象。 在此次治水范畴的121条河涌中,东濠涌是广州仅存的旧城护城河,从北到南全长约3000米,穿过环市路、东风路、中山路三条中心城区主干道直入珠江,是此次广州治水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东濠涌的整治,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唤起人们对老广州的“水城记忆”。 东濠涌南段综合整治,通过采取雨污分流、净水补水、景观整饰等方法,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恢复了河涌原生态,再造广州“六脉通渠”文化特色,实现了“水清、岸美”,市民可“见水、戏水”的整治效果,“堪称典范的亲水生态休闲文化走廊”。

    零投诉

    生活同以前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不用担心被雨水浸,而且住得宽敞、方便又舒心!”望着窗外瓢泼的大雨,原本一家八口拥挤在东濠涌边上40平方小房里的王伯很感慨。是东濠涌拆迁、安置,让他们家三代人告别了常年潮湿、拥挤的河涌边小房而住上宽敞公房。如今,住在离北京路商业街“咫尺”之遥的公屋里,让王伯一家远离了浸水之苦,走出了人均5平方米的“蜗居”生活,这个重新建起的公屋之家,让王伯感慨万千。据悉,越秀区仅用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153户、约5.5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没有发生一起因拆迁引发的信访个案,没有发生一起拆迁投诉。汪洋同志在省委办公厅《督查专报》(2009年第186期)刊载的《越秀区全力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上批示:“越秀区的经验证明,只要方法正确,执行到位,拆迁工作同样是可以在和谐的情况下进行的。越秀的综合整治完成后,一定去看看”。

    明末清初,尚可喜、耿继茂攻陷广东,屠城三日,“城前后左右四十里,尽行屠戮,死者六十余万人”。当年清军从西面攻入城区,随即开始疯狂的大屠杀,避难的居民从大东门出逃,但东濠涌上只有正东门桥与小东门桥,因拥挤而掉落东濠涌溺毙者不计其数。

  2. 《斗罗大陆III龙王传说》是唐家三少所著异世大陆类玄幻小说。《斗罗大陆III龙王传说》是《斗罗大陆》系列第三部作品,讲述的是《斗罗大陆II绝世唐门》一万年之后的故事,作品继承了《斗罗大陆》系列的诸多设定。网络连载平台为起点中文网,实体书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6年1月起出版。

  3. 从《陈尚仙墓志》的书法特点,可以看出徐书体 演变的轨迹。. 基于上述,我们知道《陈尚仙墓志》是迄今发现 徐 最早的书法作品,这篇墓志虽为 正书 写成,但字里行间流露出行书的痕迹。. 令人注意的是,从这些痕迹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出徐正书中 ...

  4. 追风者》是由中央电视台、爱奇艺出品,儒意影业、启蒙影业、东方全景、万达影视联合出品,姚晓峰担任总导演,翁良平担任编剧,王一博、李沁、王阳领衔主演,张天阳主演,王学圻、高露特别出演,杨昆友情出演的时代青年成长大剧。该剧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爱国青年魏若来目睹社会 ...

  5. 剧情简介. 播报. 编辑. 《第49位客人》是林浩楷、子鸣及孙浩然第二次担任迷你剧主演。 主要围绕三位听到的一件离奇故事展开,夜十三到底是谁?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孙开朗的奇异功能会是什么呢?三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会在餐厅诸神黄昏中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同时剧中看点十足,子鸣首次突破展现不为人知的“女装一面”,而浩然则本色出演“野生画家”,浩楷也完成愿望出演“神秘大侠”。 第49位客人. 演员表. 播报. 编辑.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 参考资料.

  6. 展开 2个同名词条. 东涌站(英文:Tung Chung Station)是港铁 东涌线 的 终点站 ,位于 新界 离岛区 大屿山 东涌市中心,是 东涌 唯一一个,更是 离岛区 首个铁路车站及唯一一个地底车站,乘客可利用东涌站直接往返市区、转巴士往返 香港国际机场 、 港珠澳大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