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參與計劃的東華三院一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西區中醫師黃惇祺過去1個月在內地中醫院針灸科服務他表示內地中西醫是同一團隊舉例稱處理出現敗毒症的中風病人時會先用西醫方法檢查病人是否肺部或尿道感染同時用中醫方式處理高熱及寒顫。 他又說,在內地可認識更多現代醫療技術,如看MRI(磁力共振)診斷影像、心電圖;又說過往在香港看不到西醫檢驗報告,在內地醫院則可查看肝、腎功能指數。 同樣參與計劃的工聯會工人醫療所一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北區)中醫師周穎欣說,內地中醫師須參與病人由入院到出院的整個治療過程,本港中醫師則是由西醫篩選後,再負責開藥等。 相關字詞﹕ 編輯推介 大灣區;中醫;醫管局. 上 / 下一篇新聞.

  2. 2021年11月15日 · 現時香港中醫師的臨牀能力考核是由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下稱中管會釐定畢業生須通過中醫執業資格試下稱執業試才可註冊執業然而中醫業界多年來均有聲音反映執業試難以準確評核中醫的臨牀能力如醫師的四診技巧辨證論治思維操作技巧等故建議改革根據去年香港研究學院趙永佳教授團隊的專業化的長征香港中醫師對專業發展的態度研究調查所得超過七成業界人士認為執業試及教育配套缺乏對畢業生臨牀操作能力測試。 前線中醫聯盟亦於2017年給立法會的文件中建議,必須盡快檢視執業試,務求讓執業試的內容更貼近本港醫療環境和病人需求,包括提高筆試及格分數要求、增加傳統中醫和中醫經典的考核內容、加入本地實習要求和實際臨牀考核部分。

  3. 2022年4月21日 · 針對目前香港中醫藥發展的困境政府首先應積極訂立香港的中醫藥法保證中醫藥在港的地位與發展除了以上範疇尚需就建立香港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專業人員醫療責任保障中西醫合作及病人轉介中醫公私營交流合作等方面立法。 「一局」——成立香港中醫藥管理局. 內地早於1986年已經成立國家中醫管理局在各省市皆設有省市級的中醫藥管理使中醫藥工作具相當獨立自主的發展地位相對地提高教育事業的開展研究機構與醫療單位的發展和振興訂立內地中醫藥發展有利且完善之政策

    • 市民對中醫藥知識有偏差
    • 了解不足 影響使用中醫意欲
    • 政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訊嚴重不足
    • 中醫藥普及教育 可3個層面入手

    我們獲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進行了一項名為「香港市民中醫藥使用情况:社經背景、選擇過程與政策面向」的研究,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透過電話訪問1502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了解他們的中醫藥使用習慣及態度。在自我評估的層面上,研究發現有高達73.4%受訪者認為自己對中醫藥知識有認識,亦對中醫藥制度有一定了解,如有63.6%受訪者知道醫療券可以用來求診中醫;但在問及實際有關中醫藥知識的問題時則有所偏差:有51.1%受訪者認為安宮牛黃丸不適合用作日常保健,其他則是回答不知道(34.4%)或答錯(14.5%)。 中醫藥業界有聲音認為,目前中成藥及中藥保健食品監管存在漏洞,市民對中醫藥的認知不足可能導致相關產品的誤用,進而影響自身健康。申訴專員公署於2018年發布的調...

    此外,市民對中醫藥知識了解的不足,也會影響他們對中醫的使用。研究發現,在處理一般疾病方面,受訪市民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有43.5%,認為差不多的有31.5%,認為中醫比較有效的有24.9%,可見香港市民對中醫治療一般疾病有若干信心。不過,在處理嚴重疾病方面,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是75.9%,但認為差不多的只有18.7%。 業界的看法則有所不同。我們受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支持,曾於2020年中訪問逾1500名中醫師,有近六成受訪中醫師認為中醫和西醫同樣擅長治療急性病。業界和市民對中醫治療範圍的認知有落差,故此政府應在網絡平台提供更多資訊,增加市民對中醫治療不同疾病的知識。 雖然目前衛生署網站有提供中醫資訊,但中西醫內容比例明顯失衡。以中風為例,預防或治療中風是中醫擅長的範疇,醫院管理局的中西醫協作...

    根據政府資料,「中醫醫院也會舉辦健康推廣及教育活動,讓市民加深認識中醫對促進健康的好處」。然而,中醫藥教育不應只在一個醫院裏進行,而應該普及到不同地區的市民生活裏。中醫藥文化本來就已融合香港市民的日常,他們對中醫藥的認知主要來自親戚朋友,只有極少數是來自醫療專業,尤其是政府資助的醫療場所。研究發現,44.9%受訪者最主要接觸中醫藥資訊的渠道是親戚朋友,其次是大眾傳媒的22.2%,有11.1%來自私家診所及醫院,只有5.1%來自政府診所及醫院,可見在政府醫療機構提供予市民的中醫藥資訊嚴重不足。親戚朋友可以增加市民了解中醫藥知識的意願,但透過這些途徑獲得的中醫藥知識未必全然正確。

    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提出「衛生署應更積極推動宣傳和公眾教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高達86.9%受訪者有興趣認識中醫藥知識。掌握正確的醫療知識仍需中醫專業人員的指導,故此政府應該和業界合作,結合民間生活智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才能更有效促進市民健康。研究發現有80.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大眾媒體推廣中醫藥知識,以增加市民大眾對中醫藥的認知」,也有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中小學課程中加入中醫藥內容」。儘管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業界申請資金進行中醫藥教育,政府仍然應主動帶領承擔更多推動工作。 政府可從3個層面入手,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一是透過政府場所或公營機構,如各區民政事務​處、衛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醫院或診所,以提供單張、短片或講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二是更積極在大眾媒體上推廣中醫藥知...

  4. 2020年8月10日 · 2019年共有7559名註冊中醫師我們研究的回應率為21.7%涵蓋不同背景的1541名中醫師。 88.2%受訪者認為現時香港中醫市場的競爭愈來愈大,可見僧多粥少已成為共識。 中醫師薪酬水平遠低於醫生. 此外,中醫市場也存在薪酬偏低的問題。 業界一直認為,相比其他醫療專業,中醫起始薪金過低。 以醫院管理局三方協作「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下稱教研中心)為例,中醫師入職起薪約為港幣2.4萬到2.7萬元之間(資料由業界合作伙伴提供),而醫院管理局的註冊護士起薪點則不少於3萬元,醫生約為6.4萬元。 從附表可見現時中醫師的薪酬水平遠低於醫生,略低於護士。 研究也發現年輕中醫師的薪酬和對收入的滿意程度明顯偏低。

  5. 2021年3月29日 ·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中醫藥研究團隊獲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正進行一項名為香港市民中醫藥使用情况社經背景選擇過程與政策面向的研究其中第一階段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執行的全港隨機抽樣電話問卷調查已經完成問卷調查於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進行以下稱為2020年調查),共訪問1500名香港市民了解他們對中西醫藥的看法及使用情况相信能成為未來中醫院規劃並實踐以人為本概念的參考。 中醫使用率的過去與現在. 追源溯始,中醫原是香港民間最主要的療法,在20世紀中的英殖時期被西醫取代其主導位置,擱淺於醫療系統中的邊緣位置。 1997年回歸以來,香港政府於《基本法》第138條確立中醫於醫療發展的地位,1999年通過的《中醫藥條例》更為中醫訂立註冊及規管制度。

  6. 2020年1月13日 · 政府在過去10多年內相繼成立18間三方合作教研中心但診所並非全面獲得政府的資助且由非牟利組織營運而非衛生署或醫院管理局管理。 故此營運及資助模式經常備受業界人士議論,認為只有公營之名而沒有公營之實,無法如一般公營診所提供全面的資助服務予市民。 業界也相信把中醫納入公營醫療系統,有助紓緩現時醫護人手不足的壓力問題。 近年每逢流感高峰期,當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就有業界人士聯署,呼籲政府讓中醫加入前線抗治流感的隊伍,更自發組織私營中醫診所延長服務時間,藉此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 雖然如此,中醫服務的滲透率仍然偏低,政府雖然呼籲中西醫一同對抗流感,但似乎更多是呼籲私營中醫,而還未有探討中醫應該在公營系統裏扮演怎樣的角色。 中醫人力資源及執業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