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12日 · 你覺得政府不公平,那你有付出過嗎? 」氏坦言一個社會的運作、政府的運作難以盡善盡美,但只要用理性的方式去溝通、合法的方式去表達,終將會達到一個理性的共識和解決辦法,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實施,在氏看來,亦是一個為社會帶來深刻反省的契機。 對於年輕人被輕易鼓動,以暴力的方式走上街頭「抗爭」、逢「政府」必反,開發認為根源在於現行的教育體制,令不少年輕人認為自己前途狹窄,自我價值難以實現。 「客觀去看香港的經濟結構,金融行業往往主導職業市場,工業、農業已經逐漸式微甚至消失,年輕人的就業選擇面不寬。 另外,過去的教育一共分開幾個階段,中學裏面分別在中三、中五和中七進行考試,除了淘汰部分學生,也讓他們自行報讀工業學校之類的課程,從中可以學習一份手藝,出來社會謀生。

  2. 2018年7月13日 · 資料圖片. 莊子在《齊物論》中通過種種論述,着力說明其齊一天下萬物的宏大心境。. 文末,復以「莊周夢蝶」此一故事作出總結,其文曰:. 昔者 ...

  3. 2014年2月28日 · 【推薦】 【關閉】 流金歲月:《獅子山下》的盼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4-02-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沙壺. 香港電台數碼地面電視頻道於2014年1月啟播,根據官方資料,頻道的節目內容除包括全新製作及外購節目之外,最讓觀眾期待的,應該是重播《獅子山下》等港台經典節目。 與此同時,港台亦於本年2月起,與電影文化中心合辦「紀錄香港:電視經典重溫」放映會,選映《獅子山下》、《人間有情》、《香江歲月》、《歲月流情》等多部經典劇集,而當年有份參與攝製的導演,例如施潔玲、黎略、李才良等將出席映後座談,與觀眾交流。 近日我就出席了2月的放映會,欣賞了3個充滿人情味的短篇單元──《獅子山下:父親》、《獅子山下:荷里活蘇伯》及《人間有情:肥佬陳求婚記》。

  4. 2016年4月18日 · 【推薦】 【關閉】 【本報專訪】林顥伊 品學雙優 創出人生事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6-04-18] 放大圖片. 林顥伊加入麗新集團已有一年,冀將所學用諸社會。 潘達文 攝. 主力橫琴項目 入選港隊. 一般人對林顥伊這個名字,印象普遍都是名人之後,慈善家林百欣的孫女,娛樂大亨林建岳的女兒。 事實是,林顥伊更是一個拚搏的八十後,她一口氣攻讀完博士學位後,立即加入麗新由低做起,負責內地珠海橫琴項目的發展。 工作之餘,未曾放棄運動的熱忱,去年更獲邀加入香港女子冰球代表隊,延續對運動的興趣。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敏儀、陳楚倩. 私底下她熱衷青年事務,參與經民聯青委會、菁英會等青年團體的工作,與同儕共襄大計,幫助他們發展所長,實在是年輕人的榜樣。

  5. 2017年9月1日 · 2017-09-01. 作. Blue Curtain,「藍窗簾」是近年頗為常見的一種現象。 相傳起源是一位作家在作品中寫下「窗簾是藍色的」。 讀者讀到後,就將其解讀為「藉由窗簾的顏色,引出作者的被束縛以及憂鬱的傷感」。 而事實上,作者真的只是想表達「窗簾就他×的是藍色而已」。 這種過分解讀,甚至故意扭曲作者原意的舉動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最近我的一篇facebook貼文似乎就引起這類的爭議。 幾周前我跟媽媽到了慈山寺參觀,拍照留念並上傳到去facebook上,hashtag了一句「追女仔好去處」。 很簡單,儘管當天天氣很熱,但慈山寺環境優美寧靜,空氣清新,令人有種靈魂洗滌的感覺,這樣我自然要向大家好好推薦這個地方。 追女仔,自然要去一些靚景的地方,這亦是我對一個地方最高的評價。

  6. 2018年7月23日 · 2018-07-23. 甘國亮與林若芬憶述林燕妮的往事。 朱慧恩 攝. 若數最受歡迎的文學主題,「愛情」必佔一席。 多少古今中外的大文豪如莎士比亞、湯顯祖把「纏綿情話」寫成千古名著,成為每代人的成長讀物。 今年香港書展以「愛情文學」作為「年度主題」,希冀廣大讀者在書中字裡讀出情為何物。 也是給了愛情小說的社會價值的肯定。 書展的年度主題專區「文間有情」,以文字、物件的展示為媒介介紹十位香港作家,包括張愛玲、徐速、亦舒、依達、林燕妮、深雪、林詠琛、鄭梓靈、天航及Middle,以不同年代的愛情作品,折射香港的時代演變。

  7. 2018年2月8日 · 香港文匯報記者唐嘉瑤 攝. 沒有人願意碰上失敗,但若能正視它、克服它,或會是日後邁向成功的助力。 12歲的小伙子德育由內地移居香港,被迫降讀三級以追上課程,學業上屢遇挫折;家住龍蛇混雜的木屋區,與成功人生完全沾不上邊。 幸好遇到良師,令他明白天道酬勤,幾經努力,他終於擺脫貧困。 現在是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的他,為鼓勵學生自強不息,破天荒在學校舉辦「失敗周」,希望孩子反思失敗的「價值」。 德育來港後,一家五口蝸居在狹窄的木屋裡。 屋內沒有廁所,要用公廁。 小時候他總是好奇,「為什麼經常在公廁看到針筒? 長大後才知道,針筒是吸毒的工具。 」父母為了生計拚命工作,面對生活的窘境,德育只能跟自己打氣:「要努力讀書。 熬夜讀書 兩患肺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