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15日 · 來源: 維基百科. 最單純的講,就是中共建立了一個控制力遠大於國府、遠大於之前歷朝歷代的,完全不同的、新型的、現代化的,或者用黃仁宇的話講,能用數字管理的政權。 這個政權也發揮了前所未有的潛力,更有效率的管理與運用資源,中國本來就擁有的豐富資源與豐沛人力,一些毛粉最喜歡吹捧的就是中共建國後這段工業化突飛猛進、跟「孱弱」、「扶不起」的國府或大清完全不能比。 然而這樣舉國體制的快速工業化不是沒有問題,毛病跟蘇聯一樣,短期透過高效壓榨農業部門,換取重工業的快速發展,然後民生相關的輕工業放空。 一開始很順利,所以毛澤東才會大談超英趕美,要建立共產主義烏托邦,好像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終於找到了彎道超車的捷徑。 魏德忠 – 《中國攝影藝術選集》 (1959) p10,來源: 維基百科 。

    • 故事發生在花蓮戰俘營
    • 二戰最惡名昭彰戰犯「門根彪」在台灣
    • 來自美國的戰俘
    • 憲兵隊營區的前身

    美崙溪發源於七腳川山東麓,自山腳下往東北方向 流入花蓮市平原,到嘉里國小後轉折向東南方向,接著美崙溪沿著美崙山西側山坡緩前進,經過林森路的尚志橋,接著在美崙山南端的河階地上拐了一個大彎北轉,到了菁華橋後始又南下,最後穿過中山橋流入 太平洋。而當美崙溪經過中正橋時,在橋邊有一個很大的軍事單位,門旁有著金字:花蓮憲兵隊,而門前,還有著上面寫著MP的小立牌。 或許現在看起來,只不過是車水馬龍的街頭旁一個不 是很引人注目的軍事單位罷了,但是,讓我們將時間往前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一直到七、八十年以前的日治時代,這邊是花蓮最大的軍事單位:花蓮港分屯大隊的所在地!當時這邊除了有極大的軍事建築之外,還有衛戍病院等單位,是當時花蓮港市中除了花蓮港廳之外最龐大的建築物。 明治40 年(1907)10月...

    美軍少將 VS 日本少佐的故事,就從一張出現在日本拍賣場中的繪葉書開始。 這明信片是當時在花蓮港收容所內的一位「石谷 孝治」所寄出,近年流到拍賣場中為筆者也就是我所購得,石谷孝治另有一張由玉里收容所所寄出的明信片,但已為他人所收藏。 明信片的正面是當時花蓮吉野移民村的風景,照片中兩位移民村農婦和牛車一同在吉野的路上走著,似乎正準備要下田,背景是當地的煙樓,日治時花蓮北部不 少地方種植煙草,吉野甚至於有生產屬於自己品牌的香煙。而這張明信片的另一面,就有很值得玩味之處了,因為這張明信片的檢查章是「門根彪」所鈐印。 在上面寄件收件人的地方,除了郵戳是昭和 18年3月4日之外,另外蓋了一個「檢閱濟」 章表示這封自俘虜收容所寄出的明信片已經經過檢查,檢查者為「門根」。門根是誰呢?他正是戰後被台灣警總以...

    1942 年,日軍攻佔菲律賓巴丹半島,史稱巴丹半島戰役,1942 年4 月9 日美軍投降,喬納森‧ 溫萊特被俘當時為菲律賓美軍總司令,被俘後, 先後被輾轉關押在6個戰俘營。最初是在菲律賓的打拉戰俘營,後來轉送到台灣,先後關在花蓮港、玉里和木柵三個戰俘營。 1944 年1 月,溫萊特和一些盟軍高官被秘密轉到位於當時的四平(今吉林) 省鄭家屯和西安(今遼源) 縣的奉天俘虜收容所下面的第一、第二分所,於戰爭結束後為紅軍自戰俘營中救出。他在回憶錄中寫到在俘虜營內遭日軍小兵莫名其妙打巴掌的經驗,以其憤恨之深,此事應該就是發生在花蓮港戰俘營內。 戰爭結束之後,溫萊特自中國戰區的戰俘營中被釋放,麥克阿瑟特別邀請他到密蘇里艦上參加日本的受降儀式,之後擔任美國東部防區司令並晉升中將,雖然被視為戰爭英雄看待,但...

    由於花蓮港分屯大隊在戰時被改為戰俘營,所以戰爭時美軍轟炸花蓮時都刻意避開此地,花蓮港分屯大隊大多數的建築物因此保存完整,戰爭結束之後,馬上被國民政府的軍隊 所接收,之後設立化學兵學校,再之後警總東警部進駐,解嚴之後歸陸軍所管轄,2006 年移交憲兵司令部,現在是花蓮憲兵隊誠正營區。 經過如此漫長的歲月,原本碩大的分屯大隊營舍在1974 年左右被拆除,其餘的房舍也陸續被拆掉,最後就只剩下山 腰上的將校集會所,現在仍然安穩的屹立在原地,周圍植滿了一同走過歲月的古松樹們。 戰俘營的歷史或許曾經被遺忘過,但是還是被重新拾起, 先是一位來自海外的何麥克先生成立了台灣戰俘營協會,關於二次大戰期間台灣戰俘營的種種記憶再度被一一喚起,花蓮港戰俘營的歷史也隨之為人所關注,而有門根彪押印的繪葉書更讓我追溯到溫萊...

  2. 2015年1月22日 · 林彪這人是國共內戰期間殲敵最多的共軍元帥。 比如日後國民政府北伐,先派一個軍團打先鋒…… 葉挺 獨立團 , 然後這支部隊的主帥─葉挺,是共產黨員,也就是說是共產黨為國民黨北伐打了先鋒。

  3. 2020年3月17日 · 在台灣的威權時代,匪諜、特務、受害者與其家屬,被掩藏於一齣齣的政治謎團。 歷史學家林正慧的工作為檔案研究,用政府機關留存的各式檔案,解開歷史迷局。 她在拼出歷史真相的過程中,常感嘆人生的悲歡離合。 (責任編輯:連柏翰) 正慧長年投入臺灣客家史、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研究,從檔案中挖出被隱藏的秘密。 相較於學術工作的「鬥智」,走進林正慧的研究室,像踏入一座秘密花園,擺滿她親手栽種的盆栽 ── 點亮「綠手指」,是歷史學者另一項美麗專長。 首圖來源:研之有物攝影 洵安 。 國家檔案資訊網. 保密局的行動都採祕密模式,特務會交叉使用真名、不同化名,隱藏身分。 資料來源:正慧、圖片美化:洵安。 保密局臺灣站聯繫不同單位或特務,會使用不同代號,而且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更換新化名。

  4. 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林茂生,一生都為台灣的教育和文化努力,原本終於盼望到「台灣光復」的這一刻,卻沒想到,不久之後,他成了消失在島嶼上的台灣菁英之一……(責任編輯:蔡沛宇). 擷取自想想論壇. 文/ 張肇烜. 出生台南的 林茂生 博士(1887-1947 ...

  5. 2017年2月8日 · 台灣史上第一次官方「解殖」行動. 對於一心想恢復大明正朔並深深受過南京國子監(編按2)華夷之辨(編按3)思想教育的鄭森來說,台島行之有年的 「蠻夷文化」(尼德蘭文化)與原生文化(台灣南島文化),跟對大明發難的滿州韃子的文化風俗一樣,都是難以容忍的。 在那之後,全台第一座創建最早的新港教堂學校(1636 年)還有蕭壠神學院(1659 年),都於 1661 年後毀於明鄭之手 ── 這兩次教堂摧毀事件,象徵了福爾摩沙至此切斷與歐洲文化強烈連繫的臍帶。 此後西拉雅四大社(編按4)與周邊明鄭所能觸及的行政地域(承天府、天興縣、萬年縣)等地的原住民,開始被進行強迫式的解殖 ── 去尼德蘭化。

  6. 2018年2月9日 · 本文主角名叫勇比多納,出身非洲剛果的貴族王子,因為政治因素遭到拘捕,逃離家鄉後,輾轉前往中國,再以難民身分在南韓落腳,人生從零開始。 不靠政府補貼金,寧願掃街、餵狗,半工半讀,取得博士學位,努力為了被當成人一樣看待。 之後以學者身份進入NGO,捍衛人權。 為何他會淪為難民? 又為何流落到南韓? (責任編輯:黃靖軒) 我在剛果共和國的中西部出生,村莊周圍環繞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我和野生動物共享唯一的遊樂場,像是斑馬、羚羊、水牛和毒蛇等。 我可以在大草原深處的小路一玩再玩,這條路可以通往供全國二千到四千名孩童就讀的唯一小學。 要進入這個不到五十人的小學校就讀,得看父母的教育背景。 若父母未受教育,孩子也無學校可上。 當時天主教牧師都是白人,還兼任校園教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