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月23日 · 民主國家的人民關心自己的事務珍惜自己的權益所以會阻止他們的代表偏離他們根據自身利益為代表們劃定的路線。 還要指出的是,如果說民主國家的行政長官比其他國家的更濫用權力,那麼通常他們執政的時間卻更短。 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全面、更具說服力的理由。 對很多國家來說,擁有一個富有美德或才幹的政府是很重要的。 但對美國來說,也許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利益不違背大多數民眾的利益。 因為,如果政府利益與民眾利益相悖,政府的美德則幾乎毫無用處,而政府的才幹也將有害於人民。 我說過,重要的是執政者的利益不與大多數民眾的利益相悖或相異,我並沒有說,執政者的利益必須要與全體人民的利益相一致,因為我不知道這樣的情形究竟有沒有發生過。 迄今為止,從未發現哪個政體能不偏不倚地促進社會每個階層的發展與繁榮。

  2. 2018年5月28日 · 生活中或工作上,身邊總有很多「挑刺狂魔」,不管你怎麼做總被他們嫌得體無完膚。. 其實了解這類人的心理狀態,你會發現有些狀態根本與你無關,你無須必苛責自己。. 先看看身邊朋友是不是經常這樣對你。. (責任編輯:黃彩玲). 文/科普心理學家 海苔熊 ...

    • 歷史學者的跨時空密碼戰
    • 特務化名的攻防戰
    • 隱身在化名背後的,不只是「人」!
    • 他也曾經是特務?
    • 從檔案拼出破碎的歷史真相
    • 跨時空對決的下一步
    • 推薦閱讀

    點開「國家檔案資訊網」,過往政府檔案的數位化影像一目了然,已不再深鎖於機密中。然而,若你仔細查閱案卷,會發現裡頭有各種意義不明的章戳、冷僻用語,阻礙人們正確判讀檔案。 甚至,這些內容資訊還是另一樁跨時空「密碼戰」!例如,在戰後初期,臺灣特務機關聯繫通訊時,經常會使用各種代號掩蓋真實身分。這些化名或許曾是「保密防諜」的重要掩護,但如今卻成為閱讀檔案的「陷阱」,誤導我們從中獲得的歷史論述。 破壞這些陷阱,正是林正慧的日常工作。長時間參與檔案解讀的林正慧,從近代臺灣史的檔案中,找出了許多關於特務的故事線索,為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時代的歷史研究,補上了一塊重要的拼圖。 「像這裡,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叫『生局』?」林正慧指的是二二八事件期間,國防部保密局局長鄭介民上呈給蔣介石的「臺灣專報」。鄭介民在專報...

    化名,是這場密碼對決的另一項高難度挑戰。二二八與白色恐怖期間,許多情治人員暗中潛伏,進行各式監控、情蒐等秘密行動。然而,最後留在案卷中的紀錄,常是一個個經過假造的化名。 歷史學者該如何破解密碼,辨釋出那些「隱姓埋名」的特務身分呢? 以「保密局臺灣站」臺中組組長李良彬為例,林正慧先查閱現存的〈保密局服務證明書登記簿〉,可以確認「李良彬」是真實名字,他曾數度擔任保密局的「通訊員」。二二八事件爆發後,一些檔案述及李良彬是臺中組長。不過,若比對同一時期的其他檔案,則會看到臺中組長被寫成「王孝順」。 由此可知,「王孝順」很可能是李良彬使用的其中一個化名。 特務為了隱密行事,也常以另一個檯面上的公開職務,掩護自己的真實身分。李良彬的「掩職」,同樣能從檔案中找到破解線索。1949 年,一份由臺中市民上呈臺...

    然而,這場歷史學家與情治單位的對決中,代號所掩護的身分不只是個別特務,還有更多可能。 趙尚志、張秉承、游平洋……這些看來尋常的名字,都曾出現在「保密局臺灣站」的文書,發送給其他政府單位。乍看之下,這些人名應該是為臺灣站工作的人員? 答案令人意外──林正慧發現,當中沒有任何一個名字,能連結到實際存在的人物。 「這些名字只是代號,而且背後不一定是『人』。」林正慧指著檔案公文中的一個名字說明:「並沒有一個特務叫『趙尚志』,這其實是『保密局臺灣站』的化名,使用在平行文書。其他上行、下行文書中,臺灣站還有不同的代號。」 隱藏在化名背後的,可能是個別特務,也或許是機關組織。 多重身分隱藏,讓這場時空對決更具挑戰!林正慧建立了一份表單,列出檔案裡尋獲的所有臺灣站特務姓名,透過大量資料的交叉比對,破解不同暗...

    在不斷的揭密解謎中,歷史學者是否也曾有驚詫無比的揭密時刻? 林正慧想了想:「原先想像不到會有關連,但卻忽然發現他竟然是特務,那種衝擊最強烈。」最令她感到意外的例子,是長期在屏東、臺南等地擔任公職的康玉湖。 林正慧自己出身屏東,曾以屏東六堆的客家族群為論文主題,對康玉湖毫不陌生。過往,康玉湖的公眾形象一直是閱歷豐富、頗有實績的行政官僚。 但林正慧卻意外從檔案中發現,他竟然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特務生涯。1947——1950 年間,康玉湖化名「高雲」,為保密局搜集情報,後來更擔任參謀,與情治機關的關係匪淺。 她補充道,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期間,龐大的特務群體曾以各種「掩職」身分潛伏於民間;當他們離開情治系統後,也可能「轉職」到各行各業,換上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身分。對照往昔流行的政治宣傳辭令「小心匪諜就在...

    在檔案瀚海中,林正慧為表單上的名字建立履歷、挖掘線索,確認神祕特務的真實身分。那麼,這些線索是否能提供新證據,揭開臺灣近代史上的政治謎團? 林正慧提起了臺籍知識分子林連宗的故事。二二八事件中,擔任省議員的林連宗,曾參與「臺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代表地方與政府談判。然而,在軍隊展開鎮壓後,他旋即消失無蹤。儘管多年來,外界傳言「憲兵第四團」嫌疑重大,但該團團長張慕陶強烈否認,還曾經具文聲明林連宗的失蹤與他們無關。 對受難者家屬而言,親人在動亂年代人間蒸發,直到解嚴後,仍無法知道他究竟被誰帶走?被帶去哪?下落何方?林連宗的外孫曾在訪談中提到,多年來家族持續尋找答案,卻都沒有結果。那些被掩蓋的歷史謎團,亦是受難家庭難以抹滅的傷痕。 這起「被消失」案,近年終於在檔案中找到真相!從憲兵司令部呈給蔣介石...

    這場無煙硝的密碼戰,已經取得不小的進展,但對林正慧而言,戰後臺灣特務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其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細微的線索埋藏在龐雜的檔案資料中,研究的人又太少!」林正慧笑著說。歷史學家的「偵探」工作,需要長期埋首翻閱檔案,相當耗費心力。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歷史訓練,隱藏其中的線索十分零散,很可能耗費一整天才找到一、兩件相關資料。 在保密局臺灣站的研究暫告段落後,林正慧的下一個「對敵者」轉移到戰後其他特務組織。隨著國家檔案開放解密,可以想像桌上的案卷將會越堆越高。儘管挑戰巨大,她還是從爬梳檔案、比對分析、破譯解謎的漫長研究中,找到猶如偵探推理劇的樂趣和成就感。 「線索可能都還存在,只是還沒有被找到。」她笑道:「還原這些事實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希望有更多研究者加入,跟我們一起並肩作戰!」

    【退休後的「特務」去了哪】情蒐、影響輿情樣樣來,威權政府幫兇竟被列為「最具影響力的台企領袖」之一 「白色恐怖政治犯被針刺指縫、耳朵遭灌廚餘」—— 85 歲嬤淚訴受難者經歷,痛批:竟有人說威嚴統治下台灣很安定? 【花 102 分鐘致敬台灣民主】電影《返校》讓你一路憋氣重回「白色恐怖」:要有人活下去,記得這段歷史 (本文經原作者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破譯隱身代號!歷史學家與特務的跨時空對決 ── 專訪林正慧〉。首圖來源:研之有物攝影 林洵安。)

  3. 2017年1月16日 · (本文經原作者 陳增芝 、 兩個太陽的台灣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台灣課綱不敢列的! 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故事…… 〉。)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你知道嗎? 波羅的海三國與台灣很像,他們曾活在威權大國的壓力底下。 1939 年 8 月 23 日因秘密條約而被蘇聯占領後的第 50 周年,200 萬人走上街頭手牽手,隊伍連結超過 600 公里長,要世界見證他們被蘇聯長年佔領之下獨立建國的決心! 最後促使了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 波羅地海三國找回了歷史正義,那麼我們呢? (責任編輯:芮緹) 文/ 陳增芝. 一篇「 耀伯爆料! 關於台灣獨立建國? 白樂崎這樣說……

  4. 2019年7月5日 · 本篇作者認為,這是靠很多前輩的努力,甚至犧牲生命換來的,而且只要「你稍不注意,這些權利馬上又會被掌權者奪走了」。 透過作者的視角,看看台灣解嚴後的 30 年,如何一步步走過艱辛的民主路。 (責任編輯:黃梅茹) 1990 年 3 月,黑名單工作室成員林暐哲到中正紀念堂廣場,唱歌聲援野百合學運。 首圖來源:作者提供。 文/ 李律. 金曲獎三十屆的算法是從 1989 年起算的,但其實有點有趣的是,第一屆金曲獎的頒獎時間是 1990 年 1 月。 而報名參加第一屆的參賽作品則是 1989 年該年度發表的作品。 所以我們看見的算法,還是寫著 1989-2019,而計為三十年。 早期的金曲獎,是行政院新聞局為了獎勵優良的有聲出版品與唱片而設立的獎項,跟金鼎獎差不多。

  5. 2019年9月19日 · 我倒不這麼認為。 在我看來,就只是 對於自己能不能經營關係、能不能擁有一段美好關係,有很大的不信任感而已。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類人太悲觀,或是譏笑他們膽小,覺得他們連談場戀愛都不敢。 但說真的,這類人真的很理智,或許他們真的在戀愛這回事上膽小,但那也是他們從人生的經驗中所得出來的結論。 但不論再怎麼理智,也不代表他們真的打從心底不想要一段感情,他們害怕的只是自己選人的能力。 他們害怕的其實也不是麻煩,而是受傷。 無法愛與被愛? 如果你剛好是這類型的人,剛好有緣,你看到了這裡。 又如果你不是那麼排斥「戀愛」這回事的話,我想請你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渴望愛與被愛嗎? 」 或許你並不想要,那也很好,人各有志,本來每個人想要的東西就不同,不需要勉強自己做出違心之論。

  6. 2018年8月20日 · 有時候是害怕缺點被知道,有時候是害怕激怒對方,這些擔心都化成親密恐懼,又該如何解呢? (責任編輯:蕭如芳) 文/科普心理學家 海苔熊. 想像你對於感情,有這樣的恐懼嗎? 1.一提到過去的事就會渾身不自在. 2.覺得有些私事如果被他知道了會被嫌惡. 3.怕自己如果坦承以對的話,會激怒對方. 4.寧可不愛對方,就不用承擔失去他的風險. 5.總覺得對方最後還是會背叛我. 6.不敢在他面前表現真實的一面. 7.和他很親密時,情感會強烈到想停下來,即使是正面的情感. 8.擔心自己可能會做出傷害他情感的事. 9.怕他想控制我,不想跟他太親密. 10.心裏某部分擔心做出長遠的承諾. 11.對於被他依賴、成為他的支柱感到不安. 12.為小事惱怒,擔心自己無法跟任何人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