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8日 · 41. 被浏览. 79,722. 12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国学之光. 文学、语言学专家. 51 人赞同了该回答. 谢邀。 首先要弄明白几个问题: 全诗共四句:“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四句诗是曹雪芹写的。 这四句诗是出现在脂砚斋所评的甲戌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第一回的楔子中的,全文是:”作者自云......,我......,我......,我......,我......,《石头记》......《僧录》.......《红楼梦》.......,后因曹雪芹于 悼红轩 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 金陵十二钗 》。 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 蒋介石的回电是情有可原罪无可恕”。 卢汉 命译码员将电文译成罪无可恕情有可原”,救下了这些人的性命。 5.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 , 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6. “‘舆论监督’是民主社会特点,但‘监督舆论’就是专制制度与法西斯主义了”,师为公说。

  3. 2021年6月1日 · 关注者. 282. 被浏览. 265,925. 46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右夜鸣. 天炽山,幻知寺,未能出世. 10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其实这两句话说的是同一回事,现在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给 道家经典 断章取义,然后安上消极悲观的情感基调,不然就是曲解儒道两家的言论,硬比个上下高低出来。 《 庄子·人间世 》是这样说的:“ 知其不可奈何而 安之若命 ,德之至也;悟其可以纵横而之无忌,道之极也.。 ”前半句对应的是“ 知其不为 ”,后半句对应的是“为之”。 设身处地想一下,一个人知道一件事不可奈何而没安知若命的话会怎么样?

  4. 20. 被浏览. 12,197. 1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北方的太阳.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尊重和承认每一个主体. 道:通“导"。 子贡问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并好好地开导他,如果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取侮辱。 在古代社会的 五伦关系 中,“朋友”一伦非常重要。 因为它超出了血缘、家族、亲属关系,甚至超出了地域、国别、信仰的樊篱,实际上相当于具有普遍性的“你”“我”关系。 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一个“义”字,这是双方相处、人与人相处的关键。 你记得前面咱们讲过,子夏劝司马牛的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说的这种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

  5. 2017年5月16日 · 关注者. 38. 被浏览. 83,022. 1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匿名用户. 在第二十二回贾宝玉写了三句话: 你证我证 心证意证. 是无证 斯云证. 无云证 是立足境. 黛玉续了一句: 无立足境 方是干净. 先说起因。 起因是宝玉听了宝钗说给他的曲文,曲文的大概意思就是一个和尚剃度,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玉听了就些感触。 后来黛玉和湘云又在闹小矛盾,他去怎么劝也劝不听,他就回来写了这么几句话。 大致意思就是,你我彼此都认为领悟了,大家都想用心意去彼此领悟,但是却都没领悟。 可能只有在彼此不去刻意领悟的时候,才能真正领会对方。 但如果能够根本无需“领悟”的,那才是你我心灵犀的最高境界呀。 (黛玉句)干脆把此“最高境界”也一并舍弃,那才真的是干干净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

  6. 2015年8月16日 · 这句话字面意思: 我想让你作恶,然而恶事不该做。 我想让你行善,然而我没作恶(却是这样的结局)。 我们都懂: “但是、然而”,之前的话都是铺垫,之后的话才意义,所以这两句话核心是感叹: 不该作恶;而我不作恶,却是这般田地。 没说出来的话是:这破世道! 类似于《无间道》里所谓: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 但范滂这话,得结合他的行为看。 他卷入 党锢之祸 ,要被杀了。 主动投案,不连累吴导和 郭揖 ,拜别母亲而去。 真是好汉。 他说想劝儿子作恶,颇有点“这世道逼得人做不了好事”的意思,譬如《茶馆》里秦仲义拼实业失败了,激愤感叹: “你应当劝告大家,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千万别干好事! 但范滂没说得那么绝。

  7. 2016年2月13日 · 关注者. 373. 被浏览. 242,409. 47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乎用户. 文学等 2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254 人赞同了该回答. 读诗不能这么读。 这句话本身收录在《 杰克逊高地 》一诗中,是其中的一句,我贴一下全诗。 你们想要的“正义”、“郁愤”、“控诉”本来就和这首诗不相干。 是些事情,对 木心 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不代表一个人要在自己的作品里面不停念叨自己遭受了什么。 没必要,也不值得。 这首诗在写法上是一个“渐弱”的写法。 看最后两句要看前面怎么说, 五月 将尽,连日的强光在傍晚暗弱下来,整首诗的画面逐渐进入和缓的调子。 整首诗的色彩变化都在变慢、变暗,你看这里面的用词, 舒齐 、慢慢、梦幻、暗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